明治維新與戊戌變法同為19世紀的改革,為何會一個成功一個失敗。
按照中學教科書上的說法是:
一、國際環境不同,
二、封建統治勢力與維新派勢力強弱的不同,
三、領導力量不同,
四、政策措施的實際作用不同
明治天皇
明治維新前夜,日本的政治結構為封建幕府統治。幕府實行幕藩制,日本被分為276個藩,幕府對各個藩的統治力本來就弱,這些藩一旦強大起來就會推翻中央政府。到了末年幕府在各個階層中是矛盾重重,連各個藩的幕府武士都主動投入資產階級的懷抱。資產階級維新勢力以天皇為首領,與各藩鎮農民,市民和軍隊共同組成反幕武裝推翻了封建幕府統治,為明治維新打好了政治土壤。而反觀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君主牢牢把控著權利,中國的維新派以知識分子為主,根本沒有實力去推翻封建制度。
日本維新三傑
在領導能力方面,日本的維新三傑,“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都是久經鍛鍊,個人能力突出,十分具有政治經驗的實幹家,日本廢除封建統治後,確立天皇制,天皇成了最高領導人,日本天皇依靠這些能力出眾的維新派,高效率的推行改革措施。中國的維新派方面,康有為,梁啟超,六君子這些人都是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封建守舊分子,這些人急於求成,空有一腔熱血,缺少改革家的雄才大略,盲目且幼稚的在改革在一開始就得罪了各個階級,連同那些可能成為改革同盟的勢力都推到了頑固派一邊,此外,譚嗣同康有為曾策劃販賣西藏新疆蒙古換取英國俄國資助,還策劃過中國與英美日和邦,以伊藤博文為相這種餿主意,後來甚至激進到策劃“圍園殺後”。
康有為 光緒皇帝 梁啟超
我國維新派也選錯了領導,一根筋的團結在光緒皇帝周圍,可關鍵的問題是光緒帝雖然富有改革的熱情,積極支援戊戌變法,但他還是站在慈禧老太太的手心裡,逃不出頑固派的掌控。維新派又因其一系列騷操作,破壞了各個階級的利益。貴族,軍隊,文人,大臣官員聯合攻擊維新派,維新派也根本沒有任何實力可以跟這些人相對抗,最後落個光緒被軟禁,戊戌六君子被殺頭的命運,留下來的改革遺產只有一個京師大學堂,也就是後來的北京大學。
戊戌六君子
總體上來說,日本的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經濟改革,並且完全開放的學習西方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日本社會。而中國的改革是在保留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前提下的單方面改革,只停留在技術改革。又由於中國的封建生產關係和封建的上層建築阻礙著經濟的發展,導致了我國資產階級實力不強,無法與封建階級相抗衡,說白了就是封建專制制度下根本沒有發展資本主義的土壤,再加上資產階級維新派就是一幫不切實際,空有幻想,缺乏政治才幹的書生,戊戌變法的失敗也成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