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社會最底層,一躍成為明朝的開國之君,他的一生充滿傳奇。朱元璋從起兵到稱帝,歷經15年。這15年內,朱元璋起兵抗元、渡江、取皖南、奪金陵、戰陳友諒、滅張士誠,身經百戰。但讓朱元璋最難以忘懷的戰爭,只有一場,那就是鄱陽湖之戰。此戰朱元璋以20萬兵力險勝陳友諒的60萬大軍,雖然勉強取勝,但朱元璋也差點死在鄱陽湖裡。洪武二十三年,一個小男孩曾說他爺爺在鄱陽湖之戰中救過朱元璋的命,朱元璋回答他:“若不是他救過我,你早就被殺了。”這個男孩,名叫陳子善,他的爺爺是明朝開國功臣陳德,是鄱陽湖之戰中的關鍵人物。
先介紹一下鄱陽湖之戰的背景,朱元璋在佔領南京之後,勢力迅速擴張,陳友諒取代徐壽輝之後,為了遏制朱元璋的發展,陳友諒打算聯合張士誠攻打朱元璋。公元1360年,陳友諒帶領艦隊沿江而下,直撲南京。朱元璋派康茂才詐降,將陳友諒引誘到龍灣一帶,伏擊敵軍。陳友諒大敗而歸。
三年後,張士誠派兵攻打安豐,小明王韓林兒求救於朱元璋,朱元璋率兵救安豐。正在朱元璋和張士誠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陳友諒瞅準戰機,派60萬大軍猛攻洪都(南昌)。朱文正、鄧愈、薛顯三人死守洪都,朱元璋聽聞洪都有難,急忙揮兵來救,於是,雙方在鄱陽湖展開決戰。
這場戰爭被稱為中國古代史上規模最大的水上戰爭,雙方共投入兵力多達80萬。戰爭初期,陳友諒戰船高大、人數眾多,佔絕對優勢。朱元璋採取劉伯溫的計策,把附近城池的糧食全部“借”光,和陳友諒打持久戰。這樣陳友諒人數多,糧食少,反而成了劣勢。陳友諒深知持久戰不利於自己,因此組織艦隊,對朱元璋進行輪番攻擊。
在康郎山之戰中,陳友諒的大軍勢如破竹,朱元璋麾下的丁普郎、餘昶、徐公輔等數十位將領戰死,徐達、常遇春、俞通海等人率眾在前面衝擊。突然,陳友諒麾下的猛將張定邊發現了朱元璋的指揮船,全力衝向朱元璋。朱元璋急忙命人划船撤退。張定邊越追越近,朱元璋慌忙間,船隻竟然擱淺。眼看張定邊就要趕到。此時,朱元璋要感謝的人,有四個:
第一,朱元璋麾下有一名牙將,名叫韓成,他和朱元璋的身材有幾分相似。朱元璋眼看被捉,打算揮劍自刎,韓成連忙和朱元璋互換了衣服,以朱元璋的身份走到船頭,大罵陳友諒,被張定邊射中數箭,墜河而亡。韓成的墜河,延緩了張定邊的進攻勢頭。
第二,當時張定邊帶領士兵向朱元璋的指揮船萬箭齊發,有一位叫陳德的將領,用自己的身體護住朱元璋,朱元璋沒被射中,陳德卻身中九箭,當場昏厥。
第三,常遇春緊急駕船趕到,擋住了張定邊的進攻,張定邊中箭,開始撤退。
第四,水軍將領俞通海趁著常遇春和張定邊戰鬥時,用駕著小船將朱元璋救走。
可以說,上述四個人(韓成、陳德、常遇春、俞通海)是此戰朱元璋的救命恩人,其中,陳德用身體保護朱元璋有功,被朱元璋銘記在心。《明史·陳德傳》:
從援南昌,大戰鄱陽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膠淺,德力戰,身被九矢,不退。
陳德後來又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戰功,洪武三年,被封為臨江侯。朱元璋一直十分感激陳德,所以每次封賞群臣,陳德都是諸位將領中待遇比較優厚的。洪武十一年,陳德因為箭瘡復發,病逝於老家鳳陽。朱元璋追封陳德為杞國公,並且讓陳德的兒子陳鏞繼承臨江侯的爵位。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臨江侯一家沒有受到牽連,只是在洪武二十年,年僅31歲的陳鏞隨馮勝北伐,戰死在草原上。朱元璋非常痛心,封陳鏞的兒子陳子善為臨江侯,此時陳子善年僅7歲。一年後,正值胡惟庸案爆發10年之際,南韓公李善長被家奴舉報,曾在10年前參與胡惟庸謀逆案,朱元璋大驚,下令徹查,竟然查出陳鏞(已故)也參與其中。朱元璋下令將臨江侯府抄家,但沒有殺掉陳子善(下圖為陳德墓)。
據陳氏族譜記載,陳子善當時年僅8歲,仗著自己的爺爺陳德曾救過朱元璋,當時十分不服,質問朱元璋。不曾想朱元璋派欽差對陳子善說:“若不是你爺爺當時救過朕,臨江侯府不會僅僅只是抄家!你早就人頭落地了。”陳子善這才幡然悔悟。朱元璋最終保留了臨江侯一脈,還是念及陳德當年的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