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是好漢,子彈是笨蛋這句話最早出自於一位俄羅斯將軍之口,只是那時還盛行滑膛槍,不能有效的對高速突擊的部隊進行有效攔截,隨著武器的進步,洶湧的人潮最終不敵猛烈的火海,刺刀戰術逐漸退出了戰爭舞臺。
但是在二戰初期,也就是抗日戰爭初期的中國戰場,刺刀戰術和肉搏還被多次運用,甚至被宣稱為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和中國戰場以及交戰雙方的國情、裝備情況和思想意識所決定的。
那時的中國積貧積弱,雖然人口眾多,但是缺乏訓練和裝備,於是一些冷兵器又重新走上戰場,有的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象徵,比如大刀。
而大刀的走上戰場是因為這種兵器容易製造,即便是鄉間的小作坊也能打造出來,反之刺刀的製作要求就高的多。
而在日本方面,也很崇尚刺刀戰術,除了日本宣揚的武士道精神外,還有就是日本也是窮,能用刺刀解決的,幹嘛要浪費子彈呢?
而且相對中國士兵,日軍士兵普遍受過9年以下的教育,學習能力強,上學時學校還管一頓飯,並且讓學生參加軍事訓練和柔道和劍道的訓練,所以到入伍的時候,日軍新兵的基本素質已經超過中國軍隊計程車兵了,再加上軍隊的強化訓練,無論是在射擊還是在肉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在肉搏中,一個班的中國士兵,攻不下三個日軍士兵三角陣型是很普遍的事。
但是,中國軍隊還是必須尋找和日軍近戰,乃至肉搏的機會,為何?因為日軍的火力猛,槍法準,拉開的打更打不過,大家擰在一起打,雖然代價高昂,但起碼可以減輕日軍的炮火傷害。
這種戰術悲壯,卻也無奈。
不過日本人的刺刀戰術再兇猛,但是遇到美國人就活該他倒黴了。
刺刀術再兇猛,也屬於冷兵器,必須貼身肉搏才行,而美軍基層班排火力兇猛,半自動步槍成為了普遍的裝備,此外還有衝鋒槍,勃朗寧自動步槍等自動武器加持,就算是後勤部隊,也裝備了大量的卡賓槍,15/30發的彈容,半自動/全自動的射擊方式,足以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火網了。
另外美軍士兵雖然沒有裝備手槍,但是很多美軍士兵會透過自行購買或者繳獲為自己裝備手槍,而手槍在肉搏戰中也是刺刀的剋星。
即便是有殘存的日軍突入了美軍陣地,和美軍肉搏,日軍也佔不了太大便宜,身體矮壯的日軍士兵,身高也就是一米五,一米六,跟身高一米九以上的大個子肉搏,也只是一副捱打像。
那可能有人要問了,你前邊才說了日本人從小就接受柔道和劍道的訓練,雖說日本柔道比不上咱們中國功夫,難道還打不過美國人那種傻大個兒?
這我就得說您被現在國內的那些武術大師給忽悠了,肉搏這玩兒意兒,除了必須心理素質強,敢下死手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身體素質、核心力量和體能。美軍士兵雖說不是人人練拳擊,但從小營養好,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和體育鍛煉,特別是橄欖球和棒球,在美國中學裡,最受女孩喜歡的不是戴眼鏡兒的學霸,而是帥氣強壯的橄欖球隊長,這些激勵和訓練讓美軍士兵非常的強壯和靈活,絕非大家想象中的沒學過格鬥術的美軍士兵都是笨拙的傻大個子,美軍士兵的近身格鬥能力也是很強的。
事實上,在越南戰爭早期,瘦弱的南越游擊隊在和美軍陸戰隊士兵的肉搏中是吃了大虧的,體能完全不在一個級數上,後來才在AK的加持下討回了一點公平。
無論什麼格鬥術,核心還是力量和體能,缺了這兩東西,什麼神功都沒用。
非但是美軍士兵,後來中國遠征軍首先接受了美式訓練和裝備,先是吃的飽了,體能蹭蹭的往上漲,隨後又接受了美國教官的訓練和裝備,在滇西大反攻的時候,往往日軍的三八槍還沒上膛呢,遠征軍的衝鋒槍、卡賓槍的子彈就潑水一樣的掃了過來。
刺刀……老子有了衝鋒槍,龜兒子才跟你拼刺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