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電視劇《跨過鴨綠江》第二集裡有一段小劇情,美軍仁川登陸之前,毛澤東、周恩來就得到總參年輕幹部的彙報,並將此預測通報給朝鮮和蘇聯。

具體情況如何呢?

確實,對於仁川登陸,我國高層早有預測,時間、地點都十分精確。做出這個精確預測的,是總參謀部作戰室的一幫年輕參謀人員,負責人是周恩來總理的軍事秘書,軍委作戰部一局副局長兼總參謀部作戰室主任、時年29歲的雷英夫。

據雷英夫回憶,1950年8月,朝鮮戰局處於急劇變化的狀態。為對戰局有準確的判斷、配合領袖的未雨綢繆,作戰室和有關部門的同志採取了對抗作業和大辯論的方法,反覆研究朝鮮戰局的有關情況。

他們怎樣分析的呢?

首先,他們從根本上看問題。認為美國是西方陣營的老大,有強大的海陸空軍和工業,又有原子彈。現在發動了戰爭,又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帶著16個國家的軍隊同朝鮮人民軍作戰,決不會甘心戰爭初期的失敗。為了鞏固其霸主地位和既得利益,必然要儘量發揮其優勢,和人民軍進行更嚴重的較量。不到它的力量實在支援不下去,它是不會輕易撒手。

然後,他們發現了六個跡象。

一、在朝鮮南部的美偽軍13個師集結在洛東江三角洲一個狹小的灘頭陣地上,憑藉強固的工事,密集的兵力,火力和海空軍的絕對優勢,堅決死守,既不撤退,也不反擊,顯然系誘兵之計。

二、集結在日本的2個美軍師,即陸1師和美7師,既不增援洛東江,又不在日本沿海佈置防守。而是突擊訓練,並組成了第十軍,這是採取新的戰略行動、開闢新戰場的徵候。

三、美英在地中海、太平洋的大批艦船,最近正在向日本—朝鮮海峽集結,這也是一個登陸和擴大戰爭的跡象。

四、朝鮮是一個狹長的半島,南北長800—900公里,東西寬只有100—300公里。三面環海,可登陸之處甚多,如仁川、元山、南浦、群山、興南等地都是。其中,以仁川登陸對他們最為有利,可以割裂人民軍的南北戰略聯絡,切斷人民軍的後方補給線,又可配合向北反攻,形成夾擊和包圍人民軍的戰略態勢。

五、美軍第8集團軍和麥克阿瑟等高階將領,在二次大戰中多在太平洋作戰,有豐富的登陸作戰經驗。加上在朝鮮戰場上,美國海空軍佔有絕對優勢,組織登陸作戰不僅可以發揮他們的優勢,而且進退勝敗都有恃而無恐。

六、朝鮮人民軍主力打到洛東江是個很大的勝利,但也潛伏著嚴重的危機,這就是部隊連續作戰疲勞不堪,兵力分散,補給線猛然延長400—500公里,後方空虛,又在洛東江三角洲碰上了啃不動的硬骨頭,八月攻勢實際上已逐漸由主動轉為被動地位。敵人則相反,兵力集中,工事堅固,補給方便,可守可攻,戰略上已逐步轉為主動地位。

基於上述分析,他們得出一個一致的意見:美軍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很大,這是美國想扭轉朝鮮戰局的一著很厲害的棋。

隨後,根據氣象水文分析,他們認為,9月15日早晨和下午兩次漲潮時登陸,最為可能。

自然,這個預測和判斷先後向周總理和毛主席作了彙報。毛主席評價:"有道理,很重要"。還明確指出,美軍在仁川登陸確實是個值得密切注意的大戰略問題。

果然,美軍於1950年9月15日早晨和下午,在仁川實施登陸。美軍的登陸行動和相關的戰略變化,幾乎和他們判斷的一模一樣。

事後,毛主席高度讚揚雷英夫等年輕的參謀。他說:“不要什麼都認為美國如何如何,我們的小參謀能預測出麥克阿瑟的登陸時間和地點,而且是那樣精確,這可以說在軍事歷史上都是不多見的。我們的小參謀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中華五千年——周文王求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