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後,由於日夜操勞,不久便病逝了。去世前,他曾因自己的兒子年幼不能主政而動過讓自己弟弟周公旦即位的念頭,但周公旦德才過人,為了不致生亂,為了大周的基業,他寧肯輔佐幼帝,也不面南稱王。同時,他還設表文為武王求壽,希望代替哥哥先死。知道周公如此俠肝義膽,光明磊落,武王無憾而終。
武王死後,他的兒子姬誦繼承王位,是為周成王。但因當時周成王才1 3歲,而剛建立的周王朝還不大穩固。於是暫由周公旦輔助成王掌管國家大事,實際上是代理天子的職權。歷史上通常不稱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周公攝理朝政兢兢業業,事無鉅細,日理萬機,盡心盡意輔助成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卻在外面造謠,說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奪王位。一時間,滿城風雨,各種猜測頓生,既迷惑了百姓,也矇蔽了同他共同輔政的召公和太公,甚至連剛剛即位的成王也對他起了戒心。為了不授人以柄和引起人們的猜疑,他首先向太公和召公表明心跡說:“我之所以未避嫌而攝政,全因天下並未太平,且天子弱小,尚無法主事,如果此間被小人利用,就可能江山盡失。沒想到我這樣做反而使奸人藉以口實,所以我決定遠避楚國,以使謠言不攻自破。”然後,他又叮囑召公和太公謹防奸佞,便望楚國而去。 紂王的兒子武庚雖然被封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監視,覺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發生內亂,好藉機重新恢復他的殷商的王位。而由於武庚和管叔、蔡叔等人制造的謠言,鬧得鎬京沸沸揚揚,周公出走。此時,武庚便主動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氣,聯絡了一批殷商的舊貴族,還煽動東夷幾個部落,鬧起叛亂來。東方的幾個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動。召公和太公明白了是有人故意想擠走周公,然後趁亂取而代之,便立即派人迎回周公主政。周公下命令給太公望,授權給他,各國諸侯,有不服周朝的,可由太公望自行征討。這樣,由太公望控制了東方,他自己組織兵馬則全力對付武庚。
三年後,周公終於平定了武庚的叛亂,將武庚斬首。管叔一看武庚失敗,自己覺得沒有面目見他的哥哥和侄兒,也自縊而死。蔡叔被俘後,被革職充軍。在周公東征的過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貴族成了俘虜。因為他們反抗周朝,所以當時把他們稱作“頑民”。周公覺得讓這批人留在原來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時又覺得鎬京在西邊,要控制東部的廣大中原地區很不方便,就在東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陽市),把殷朝的“頑民”都遷到那裡,派兵監視他們。自此,周朝就有了兩座都城:西部是鎬京,又叫宗周;東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輔助成王執政了7年,總算把周王朝的統治鞏固下來,他還制訂了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滿20歲的時候,周公把政權交給成王管理。從周成王到他的兒子康王兩代,前後約50多年,是周朝強盛和統一的時期,歷史上叫做“成康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