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隋唐兩朝的兩對帝王父子

——有關從楊堅到李世民的歷史閱讀

卷二 開皇、武德末年紀事

|第三章 禍起蕭牆:兩起以次奪嫡的宮闈之變

你磨刀,我也磨刀

“敵人擦槍我擦槍,敵人磨刀我磨刀。”

這是曾經響徹在我們生活過的以階級鬥爭為綱年代裡的歌聲,當然早就背氣過時了。

但用它來形容一千多年前發生在李建成、李世民以及李元吉兄弟之間圍繞皇位的明爭暗鬥,卻也恰如其分並無不妥。

那是一場在觥籌交錯歌舞昇平燈紅酒綠掩飾下的比實力、比膽量、比謀略,甚至還要比耐心的爭鬥。

爭鬥是漫長的,既滿是機遇又危機四伏不無曲折。

武德五年(622)以前,李世民因為軍功卓著,他的秦王府要比太子的東宮和元吉的齊王府神氣的多得多!

面對太子,秦王的不服之意就是想壓也壓抑不住。

所以曾是東宮太子洗馬的魏徵才在劉黑闥二次反叛時,極力攛掇太子出兵以便與秦王爭功,當時形勢正如魏徵分析的那樣:

“秦王功蓋天下,中外歸心;殿下但以年長位居東宮,無大功以鎮服海內。”

但後來的情況就漸漸不一樣了。

很可能是秦王咄咄逼人的不平之氣讓皇上意識到了些什麼,更加留意在兄弟諸王之間大搞綜合平衡,所以在以後幾年的時間裡,秦王李世民頗感失落,不僅沒有新的征戰建功的機會,還屢遭一兄一弟的聯手打壓,對方成雙成對,自己只能單打獨鬥,此消彼長,漸漸就處於下風了。

既然是擦槍磨刀磨刀霍霍,最先比的,就是各自的軍事實力。

由於唐代實行的是全軍皆農的府兵制,平時軍隊都在自己的屯種之地從事農業生產,同時進行軍事訓練。

遇有戰事,則由朝廷調派,戰事結束後,兵歸於府,將歸於衛,誰也無權調動。

這就使得不管是屢建戰功的秦王李世民,還是齊王李元吉,甚至就是貴為太子的李建成誰也無法直接染指軍隊,所謂各自的軍事實力,就是各家王府的宿衛人員了。

東宮加齊府,私募驍勇多達數千人,而秦府“蓄養勇士八百餘人。”李世民處於劣勢。

再說政治地位和政治影響,太子就是太子,每當皇上出外,留守京師的總是他。

儘管大家都在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但誰都知道沒有不死的人,哪怕是皇上也不例外。這樣,身為儲君的太子自然就是依附者眾。

李世民又不佔優。

據說,太子李建成曾經揚言,要是讓秦王“留在京師制之,”不過是“一匹夫耳。”

還是據說,為了扭轉自己的被動和劣勢,李世民曾經想先發制人,去找靈州大都督李靖和行軍總管李勣商量,兩人因顧慮重重而不願意幹。

就是被李世民引為心腹的房玄齡、杜如晦開始也“不敢奉命”,以至李世民竟勃然大怒,要尉遲敬德拿佩刀“斬其首持來”。

可見大家都認為李世民大逆不道犯上作難,弄不好就是在玩火自焚。

但李世民是鐵了心要奮身一搏的。

李世民【劇照】

因為曾經擔任過陝東道行臺尚書令,所以他也沒忘了在河南一帶聚集勢力,以形勝險要的洛陽作為據點,以便“一朝有變,將出保之”。

此舉與楊廣當年將江都當做奪嫡不成另立門戶的做法如出一轍。

他並且委派將領張亮到洛陽,“統左右王保等千餘人,陰引山東豪傑以俟變,多出金帛,恣其所用”。

同時命令溫大雅坐鎮洛陽,因地制宜審時度勢,溫大雅“數陳秘策,甚蒙嘉賞”,顯然是卓有成效。

李建成則根據魏徵的建議,利用徹底平定劉黑闥叛亂的有利時機,廣泛“接納山東豪傑”,培植自己私人的地方勢力。

除了慶州都督楊文幹外,還秘密派遣將領可達志跟燕王李藝聯絡,從那裡徵發幽州突騎三百,增補東宮諸坊的屯守部隊。

同時利用燕王李藝以及都督李瑗的關係,在河南發展自己的支援力量。

李建成【劇照】

地方勢力值得重視,朝中大臣更是不容忽視的另一股力量,雙方都為此做了大量工作,使得朝中形成壁壘分明的兩大陣營。

李建成最重要的支持者是當時朝中深受高祖信任的大宰相裴寂。

還有個看風使舵“潛持兩端,陰附建成”的封倫封德彝。此人先是看好軍功顯赫的秦王,曾數次獻計對付東宮,後又變了主意,力保太子。

據說有段時間“高祖將行廢立,猶豫未決,謀之於倫,倫固諫而止。”

只是事屬機密,直到他死後數年,此事才被李世民所知。

裴寂【劇照】

支援李世民最有力的朝臣是蕭踽、陳叔達等人。

和裴寂一樣,蕭瑀此人也深得唐高祖李淵的信任,儘管是隋煬帝的妻弟,但投誠之後,立刻就被封為禮部尚書、宋國公。

但李世民上臺之後,裴寂很快失勢,蕭瑀卻因當初力保秦王,被李世民大加讚譽為:

“不可以厚利誘之,不可以刑戮懼之”的“真社稷之臣”。甚至還有詩相贈:“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在太宗一朝,他先後任晉州都督、左光祿大夫、兼領御史大夫,與宰相參與朝政,又被畫影圖形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死後陪葬昭陵。

蕭瑀【劇照】

除了各自在大臣中尋找支持者以外,太子也好,秦王也罷,又都沒忘了千方百計打擊或者收買對方的屬下。

秦府猛將程知節為太子所忌,便透過皇上把他調為康州刺史。

太子還試圖以金銀器帛收買秦王身邊的尉遲敬德、段志玄、李安遠等,因遭拒絕,又設法把秦王身邊的得力肱股房玄齡、杜如晦等逐出秦王府。

你磨刀,我也磨刀,秦王李世民也同樣在東宮官屬中進行策反,先後成功地把太子手下將領常何、王晊等拉了過來。

我們曾經說過,後宮的強力支援是大隋晉王楊廣奪嫡成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而唐高祖晚年也是內寵多多嬪妃成群。

太子由於長期留守京城,與後宮關係密切,其用意自然在於“內結妃御以自固”。

同樣的,李世民也少不了利用自己在外殺伐征戰擄掠多多的條件,班師回京後也要去後宮走動並有所貢獻,其意自然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但有一次卻出了麻煩。

李世民先因軍功賜給淮安王李神通幾十頃良田美地,但被李淵寵愛的張婕妤之父憑藉裙帶關係,硬要李淵下敕給他。

但李神通卻不買帳,認為秦府的“教”比宮裡的“敕”早,也應該有個先來後到。

就這樣,張婕妤、尹德妃等後來都完全倒向太子一邊。

尹德妃給皇上吹枕頭風說李世民壞話【劇照】張婕妤也是如此行事

但西方不亮東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再加上秦王多年用兵,攻城略地,有的是錢,還加上後宮裡除了吃吃喝喝就是爭風吃醋,又有哪個是不愛銀子的?

賄賂宮掖,曲事嬪妃,對秦王來說,還不是小菜一碟?!

另外,別忘了,秦王還有個賢惠得很的長孫王妃呢。

人家本來就“孝事高祖,恭順妃嬪,盡力彌縫,以存內助”,親自出馬幫自己的老公活動活動不也是順理成章天經地義?!

李世民與長孫王妃【劇照】

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鬥智鬥勇直殺得難分難解。

誰也不比誰更高尚,也就誰也不比誰更卑鄙,所謂的半斤八兩難分伯仲。

只是可惜了一心想當個好皇上好父親的唐高祖李淵的一番心血。

沒辦法,誰讓那時候還是中世紀,人類的政治文明遠遠沒有成熟呢?

否則的話,來一次公民選舉、全民公決不就沒了即將來臨的血雨腥風了麼?!

那真是一場令人不寒而慄的血雨腥風。

事件的起因與數萬突厥騎兵入塞侵邊有關。

按以往的慣例,又差不多該讓秦王統兵禦敵了,但由於他自己已經成了某些人的敵人,所以太子提議由齊王李元吉和燕王李藝出征,目的還是要防止軍權落入秦王之手。

早就想蠢蠢欲動的齊王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要調秦府將領尉遲敬德、秦叔寶等一同出征,此舉無異釜底抽薪,待秦王成了孤家寡人,要殺要砍難道還能由得了他自己?!

齊王是和太子密謀的,秘密卻被太子身邊的率更丞王晊所知,早被收買的他立刻就報告了秦王李世民。

接報後的秦王立即開始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親信心腹密商對策,結論是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但此舉又實在是非同小可,鬧不好就是人神共憤,冒天下之大不韙,李世民難免有些躊躇,尉遲敬德卻鼓動說——

“王今處事有疑,非智;臨難不決,非勇。”

也許是即將發生的一幕實在是太過血腥,以至於司馬光要在《資治通鑑》裡說秦王李世民:“既而為臣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門。”

又是一次置事實於不顧的飾美之詞。

同室操戈煮豆燃箕骨肉相殘忠義兩虧犯上作亂,這種天大的大逆不道之事,也有人能脅迫?

誰敢脅迫?誰能脅迫?!

事情真的是太過重大,所以李世民一直還有些猶豫不決。

但緊接著又有了太子夜召秦王飲酒,結果因酒中有毒、李世民心痛而歸的事情。

李淵想讓李世民去洛陽就是在這時候,但李世民根本不願意考慮離開權力中樞的建議。

而對立的李建成、李元吉也擔心一旦真的到了洛陽,那裡的“土地甲兵”都為李世民所用,也極力反對,此議暫且擱置。

該發生的,終於就這樣發生了……

|擴充套件閱讀

秦叔寶:也就是秦瓊。唐初名將,以勇悍著稱,屢有戰功。

封德彝:曾效力於大隋宰相楊素,後歸唐。在李建成與李世民之間首鼠兩端。屬於典型的風派人物。

常何:最初是太子李建成部將,後被李世民收買,是負責玄武門的重要守將,因而成為幫助李世民登基的重要功臣。

尹德妃、張婕紓:皆為李淵寵妃,在太子與秦王之爭中堅定地支援李建成。

長孫無忌:唐初名臣。長孫皇后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高宗時自縊而亡。

杜如晦、房玄齡:兩人一個善謀,一個能斷,史稱“房謀杜斷”,都是李世民為秦王時的舊人,也是貞觀朝的名臣。

2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漢武帝和他的文學弄臣(一):董仲舒和天人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