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歷史記載的秦始皇形象

要論及“還原度”,首先得知道本尊長啥樣。

眾所周知,秦始皇兵馬俑面目造型栩栩如生,神態各異,而統帥這千軍萬馬的秦始皇,其形象卻一直撲朔迷離。

2016紀錄片《中國之謎》截圖

首先是文獻史料。後人對秦始皇形象的認識,主要依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大梁人尉繚對秦始皇的描述。尉繚的話後為東漢王充《論衡》、北宋李昉《太平預覽》等引述,文字略有出入:

“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史記》版本)

“秦王為人,隆準長目,鷙膺豺聲,少恩,虎視狼心。居約,易以下;得志,亦輕視人。”(《論衡》版本)

“《河圖》曰: 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鼻,長八尺六寸,大七圍,手握兵執矢,名祖龍。”(《太平御覽》版本)

在此,“蜂”意為隆,“準”意為鼻。意思是說:秦始皇長著高鼻樑、大鼻頭,眼型細長。而摯鳥是指兇猛的鷹隼,是說秦始皇站立的時候,像孤傲的鷹隼一樣傲立於萬仞之上,氣勢非凡。豺聲是指像狼的聲音,有詞語“狼顧豺聲”意指狼走路時很警覺,經常回頭四顧。而相應地,這樣相貌的人也往往心機深重,陰毒狠辣。

而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郭沫若在《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一文中分析:“這所說的前四項都是生理上的殘缺,特別是‘摯鳥膺’,現今醫學上所說雞胸,是軟骨症的一種特徵。‘蜂準’應該就是馬鞍鼻,‘豺聲’是表明有氣管炎。軟骨症患者,骨的發育反常,故爾胸形鼻形都呈變異,而氣管炎或支氣管炎是經常併發的。有這三種徵侯,可以下出軟骨症的診斷。”

這使得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出現了秦始皇或偉岸、或猥瑣等截然不同的印象。

關於秦始皇的身形,《太平御覽》記秦始皇身高“長八尺六寸”,據測算也就是身高1.98米,腰身粗大。史書記載,秦始皇之母美麗而善舞,因此翦伯贊先生在《秦漢史》中也指出:假如他多少有些母親的遺傳,應該也是一位英俊而漂亮的青年。

電視劇《大秦賦》劇照,秦始皇之母趙姬

秦始皇的威儀,項羽、劉邦、荊軻都曾見過。

據載,項羽身高八尺餘,其身高可能和秦始皇相仿。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參加秦末大起義時才24歲,可謂英雄年少。秦始皇遊會稽,項羽圍觀時說:“彼可取而代也。”

劉邦則是到咸陽服徭役,遇秦始皇出行任人觀瞻,劉邦圍觀時感慨地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矣!”

項羽和劉邦這兩位英雄人物這樣評價秦始皇的威儀,是值得玩味的。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32歲,荊軻來行刺,雖事發突然,秦始皇卻能奔跑躲避,最後“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這說明秦始皇反應敏捷、諳習劍術。

因此,或不同於後世的解讀,從歷史典故中可看出秦始皇威儀能令劉邦羨慕,武勇能避荊軻刺殺。

電影《荊軻刺秦王》截圖,右為李雪健飾演的秦始皇

除了文獻史料,還有一些傳世材料能幫助我們想象秦始皇的面容。

如在山東、浙江、四川等地存有以東漢畫像石為載體的歷史故事畫面,即石刻資料,題材多以“荊軻刺秦王”或“張良椎秦王”和“秦王升鼎”故事為主。畫像石上的秦始皇形象,儘管舉手投足不無被刺而驚慌失措的失態,頭戴通天冠裡介幘,衣袍佩綬俱全,大體也符合秦代冠服制度,但也大多缺乏秦始皇容貌特徵、面部表情等細節。

到了明清時期,《帝鑑圖說》《東周列國志》等版畫作品,尤其嘉靖、萬曆年間上海王圻、王思義父子編集的大型類書《三才圖會》中,對於秦始皇面目、衣冠的刻畫逐漸清晰。

我們當前所見更多的秦始皇人物影象則出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如郭志坤著的《秦始皇大傳》扉頁上,由當代人物畫家劉旦宅專門為該書繪製的秦始皇畫像:

看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結合社會對於這位帝王的功過評價,其形象也會有正面與負面之分,這樣的“偏移”也反映到不同時期的影視創作裡。

影視呈現的秦始皇形象

一些學者認為,由於秦始皇幼年在趙國做人質,物質生活得不到保障,而精神上也備受折磨,因此導致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

由此,1996年由周曉文執導的《秦頌》中所塑造的幼年嬴政,以及1998年陳凱歌導演的電影《荊軻刺秦王》中李雪健飾演的成年嬴政都以此為依據。

而與之相對的一些觀點,結合秦始皇母親形象和其帝皇出身的生活環境來重新推論出的秦始皇形象,則在張藝謀執導的電影《英雄》和《秦頌》塑造的成年秦始皇形象上有所體現。

陳凱歌在電影《荊軻刺秦王》裡,實現了為歷史人物“去臉譜化”的意圖。電影中,形象上不那麼偉岸豪蠻的李雪健,演一個看似怯懦猥瑣,卻有氣吞山河之志、行事作風心狠手辣、瘋癲乖張、時常歇斯底里、大聲嘶叫的癲狂秦始皇——

電影《荊軻刺秦王》截圖,秦始皇

李雪健曾談到他對秦國人的觀點:“秦代人的特點是‘拙’,從兵馬俑、漢像磚、先秦青銅器和字畫裡,我都可以找到例證。因此,我的表演風格不能太隨意,也不能太雕琢。一句話,那時候的人,心眼兒實,為實現理想,一根筋。”這樣的觀點對接後世評價中“禮崩樂壞”的先秦形象,有一定的準確性。

電影《荊軻刺秦王》截圖

與之相對,張藝謀在《英雄》中刻畫的秦始皇則偏於正義,在同刺客無名的一番對話後,秦王褪去了狂躁與乖戾,終止戰亂,修建長城,護國護民。對此,也有一些學者認為,《英雄》對嬴政的精神人格進行了重新的編碼和附會。

電影《英雄》截圖,陳道明飾演的秦始皇

對於秦始皇“四海一,六合畢”的偉業功績,確應給予歷史的定評。其後,車同軌、書同文的舉措也為我國曆史文化程序起到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然而,由於秦始皇的殘暴性情,濫殺無辜、強徵暴斂、鉗制民聲,也逐步構成秦帝國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電影《秦頌》做出了新的嘗試,影片讓每一個人物都極具複雜性。

電影《秦頌》截圖,姜文飾秦始皇

電影《秦頌》展現了秦始皇特殊、複雜而又偉岸的歷史形象。在電影中,姜文飾演的秦始皇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嬴政為了結束戰亂,為了天下人的安居樂業,殺人不下百萬,要說死,我早該死一百次,一千次,但是我現在不能死,我還有事沒有做完。”

電影《秦頌》截圖

此外,還有一些秦始皇的銀幕形象引起了觀眾的注意。

如2007年電視劇《秦始皇》中,出現了少年嬴政(翁斐然飾)與成年嬴政(張豐毅飾)兩個形象,小演員突出了少年秦始皇承襲母親而來的俊美,因此一些觀眾也笑稱:誰能想到,驚為天人的美少年小贏政長大後竟然長成了張豐毅大叔……

電視劇《秦始皇》截圖,翁斐然飾少年嬴政(左)與張豐毅飾成年嬴政(右)

養眼少年再來一次,圖源電視劇《秦始皇》截圖

而近來引起熱議的富大龍版秦始皇,由於更為貼近觀眾對於這位千古帝王的固有印象,同時經由富大龍過硬的演技打造,彰顯霸氣。

《國家寶藏》宣傳圖,富大龍飾秦始皇

富大龍秦始皇造型同兵馬俑之比較

秦始皇形象變遷考

如此說來,秦始皇究竟是什麼形象,實際上源自時人對其功過的評價。

錢穆先生曾道:“近世言秦政,率斥其專制。然按實而論,秦人初創中國統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為當時事勢所需,實未可一一深非也。”可見,秦始皇究竟如何評價,對後人來說一直說法不一。

傳世文獻中有關秦始皇的記載,散見於《過秦論》《戰國策》《史記》《新語》《淮南子》《鹽鐵論》《漢書》等典籍中。西漢賈誼在《過秦論》中對秦始皇形象進行了刻畫,代表了漢代士人對秦始皇的普遍認知,對後世影響深遠。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便曾引用賈誼的《過秦論》,曰:“善哉乎賈生推言之也!”而《新語》《淮南子》《鹽鐵論》《漢書》等典籍則評價秦始皇“善用酷刑、生活奢靡、窮兵贖武等”。

盛唐之後,柳宗元所著《封建論》一文,論證了中央集權制的郡縣制度,認為這是秦始皇的一大歷史功績,但也指出秦帝國短命而亡的原因是施政方針上的苛法酷刑與繁重的徭役賦稅,與郡縣制度本身無關。

柳宗元畫像

到了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在其著名的《秦政記》《秦獻記》論文中,肯定了秦始皇與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在中國歷史上所起到的進步作用。

正是出於其形象的複雜性,才給了諸多影視作品更大的發揮空間,塑造出各種各樣的秦始皇影視形象,留待世人評價。

參考資料:張分田:《秦始皇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李昉:《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輯。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版。黃暉:《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版。唐洪志:《秦始皇形象論略》,《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年第33卷第1期,第76-78頁。陶喻之:《秦始皇面目形象芻議》,《秦文化論叢》,2005年期,第574-583頁。 徐甡民:《銀幕秦始皇形象批評》,《電影藝術》,2005年第4期,第80-84頁。高家慧:《中國古裝歷史片中的秦始皇形象研究》,重慶大學2014年碩士學位論文。姚磊:《北大藏漢簡<趙正書>中的秦始皇形象》,《歷史教學問題》,2017年第1期,第48-53+138頁。同楊陽,段清波:《秦始皇被“妖魔化”的考古學分析》,《西部考古》,2018年第2期,第202-210頁。黃中業:《重評秦始皇帝》,《社會科學戰線》,2001年第5期,第159-165頁。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美女褒姒的身世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