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最後一位霸主秦國一掃六國使華夏歸一統,然而始皇的突然崩逝讓整個秦廷觸不及防,這也使得趙高李斯有機可乘,為了一己私慾不惜禍亂整個秦廷。
秦二世昏聵無能加上受趙高的矇蔽,一干能臣武將全被“莫須有”害死,在秦二世的統治下百姓苦不堪言,於是各地揭竿而起,在秦朝千鈞一髮之際一道曙光站了出來,數次擊潰起義軍,挽奄奄一息的秦朝於狂瀾,他的投降項羽也標誌著秦王朝必將覆滅,然而作為秦朝的最後一位支柱的章邯既然能投降項羽,為何後面不能投降劉邦呢?
秦時明月章邯
原因有三:
首先,時間線不同
章邯投降項羽是在鉅鹿慘敗之後,這以後才有的劉邦軍暗度陳倉。當時章邯帶領的囚徒大軍勢如破竹,殺周文,斬陳勝,破項梁。這也一度讓這位年輕的少府認為起義軍只是一群烏合之眾,可不曾想鉅鹿之戰被這位初出茅廬的項羽給擊敗,項羽破釜沉舟也讓他看到了起義軍推翻秦朝的決心,加上此時把控秦朝廟堂的趙高不願發兵救援章邯軍,並且還指責他。
秦王朝的暴虐讓章邯看不到希望,為自己也為手下兄弟的前途著想,章邯投降了項羽。
秦時明月胡亥
然而章邯對項羽的一切想象毀於項羽對手下二十萬大軍的坑殺,這讓章邯心灰意冷看不到明天的曙光——原來項羽也就那樣,畢竟章邯不是冷血之人,對手下眾人的冤殺不會置若罔聞,但是自己沒有辦法,既然做了就要認,加上後面秦王朝的滅亡,身為雍王的章邯早已沒有了此前的血性,這也一度讓他對劉邦軍的暗度陳倉失去了判斷。
章邯軍是劉邦軍出蜀關第一個要對付的諸侯,如果說一開始章邯就投降那還好說,但是章邯和劉邦打了很久,最後更是在廢丘讓劉邦久攻不下,已經因為戰敗而投降,這次再是如此,這對於一個有素養的將領來說是恥辱。
秦時明月項羽
其次,章邯自命清高
劉邦和項羽對章邯來說唯一的不同就是出生,章邯和項羽都是官宦子弟,而劉邦只是個街頭小混混,當然劉邦的成功有一定的歷史偶然性,但是在章邯看來,他可以投降初出茅廬的貴公子項羽,承認他的失敗,但是他不允許自己輸給身份低賤的劉邦,他不想他也不能給世人落下口舌說自己其實是個小人。
最後,章邯心理防線崩潰
一個將軍什麼時候才會自刎呢?是有愧於心的時候。
就拿項羽來說,他本可以東山再起但是卻選擇了烏江自刎,為何?因為他已經心灰意冷,無言再對江東父老,同樣的,章邯自知打不過劉邦,但仍然堅持了將近一年,最後不投降兵敗自刎,是因為他不敢苟活,他愧對手下的將士。
起初章邯投降項羽是因為秦王朝被趙高把持,面對起義軍勢如破竹的攻勢,他無力迴天,前有強敵後面又沒有補給,王離被打敗生死未卜,蘇角兵敗被殺,涉間自fen,內心崩潰的他只能投降,然而沒有想到自己的手下幾乎全死,只有自己獨活。
項羽入關之後,屠城縱火,秦人苦不堪言,他們對項羽軍的痛恨全部轉移到叛徒章邯身上,想必身為雍王的章邯在秦朝為王也自視不能過得安穩。
投降未必能活,死還能為自己留份尊嚴,畢竟投降項羽是因為大勢所趨,而投降劉邦那他和司馬欣之類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