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十一月初四的時候,道光帝在批示揚威將軍奕經,以及參贊文蔚,從浙東前線發來的奏摺時。就很突然的提到一本神書——《火龍經》。

再火龍經三本,未知卿等獲觀與否,順便奏來。”(《清宣宗實錄》)

《火龍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籍,能讓千里之外的道光如此掛心?這本書對於鴉片戰爭時的清軍,又有什麼想不到的功效呢?

1、什麼是《火龍經》?

《火龍經》是一本明朝的神書,書中的內容主要是講火攻,以及火器製造和應用之法的。

所以這本書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火攻備要》,也可以叫它“火器製造大全”。

本來就是一本很正經的書,但之所以說《火龍經》是一本神書,還要說他的來歷。

這本書是誰寫的呢?諸葛亮。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這本書署的是諸葛亮的名字。

漢武侯著,明誠意伯劉基、東寧伯焦玉同校。

很明顯就是在胡扯,不光是假託了諸葛亮之名,甚至連校訂者劉基、焦玉,也是假託之名。

因為劉基(劉伯溫)與焦玉都是明初人,但裡面動輒就是“成祖”的用詞,顯然時間點是矛盾的。

所以現在普遍認為,該書實際寫成於明中後期,而絕非劉基、焦玉所著。

關於此書的來歷更是神,作者假託焦玉之名自述,說是天神止止道人密授的。

予幼獵儒書,窮所將略,遨遊四海,參訪有道。日遊天台,遇一道者,黃冠玄服,碧眼蒼髯,吟舞松下。

整的就挺玄乎的。

說回到書的本身,《火龍經》可以分為三個篇章:

《火龍經》捲上首為《火攻總說》,次為《選用火兵諸法要訣》,然後介紹各種火藥及煙霧;卷中首為《火器圖說上》,然後分別介紹炮類、銃類、器械類、噴筒類;

卷下首為《火器圖說下》,再介紹牌類、毬類、雜品類、禽獸類、水具類、地伏類。

最後是《萬弩齊發說》《輪流發弩式》。

因為是對火器的製造解說,所以全書插錄有多幅圖畫,更便於後世仿造。

總體來說,《火龍經》對於火器的製作與科普,還是有相當大貢獻的。

但是該書本身的流傳範圍並不廣,甚至一直屬於是秘傳的地步,知之者並不是很多。

直到明末崇禎年間,才首見於焦勒所撰的《火攻罕要》,其他書籍並無記載和引用等。

不過,清朝的道光帝對它,還是相當感興趣的。

2、被道光掛念很久的書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的時候,英軍艦隊二次沿海北上,攻佔了浙東的定海、鎮海、寧波三鎮。

面對囂張的英軍,道光也不是吃軟飯的,隨即調兵遣將,任命皇侄奕經為揚威將軍;命他掛帥收復浙東三鎮,最好是把英軍給全殲了,道光其實是滿懷希望的。

但是跟英軍交手一年多了,道光還是從前線的奏摺中,知道英軍火器比較兇悍的事。

當然,清軍本身也不缺乏火器,鳥槍、大炮也不少,只是質量跟不上而已。

所以怎麼辦呢?想辦法提高火器質量唄!但是怎麼提高呢?跟英軍學?那肯定是來不及了,也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唯一可能學的火器的地方,就是清朝前面的明朝。

眾所周知,明朝的火器起初還是很發達的;後期雖然逐漸落後於西方,但無論是弗朗機,還是紅夷大炮,明朝都是能夠及時學習和仿製的。總體來說也算是能跟上世界潮流。

最最重要的是,明朝火器的特點就是花樣繁多,殺傷力強不強先不說,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那是一個不缺;乃至於一眼、三眼、五眼等多眼火銃,那也是腦洞足夠大的層出不窮。關鍵明朝關於介紹與製造火器的書籍還不少。

最早在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四的時候,道光在批改奕經奏摺時提到:

《火龍經》三本,未知卿等獲觀與否,順便奏來。”(《清宣宗實錄》)

意思就是找到的那三本《火龍經》,你奕經跟參贊文蔚看過了嗎?看過的話寫個讀後感交給朕吧。

至於奕經和文蔚看沒看,看完寫讀後感沒有,那就不清楚了。

等到十二月初四的時候,道光指示諸軍機大臣時,提到直隸按察使金應麟,進稱《火器圖說》的事。

道光本人應該是看過《火器圖說》與《火龍經》的,甚至還對兩書進行了對比:

《火器圖說》,查與《火龍經》《金淂十二籌》等書大同小異,器式藥方,間亦採用。”(《清宣宗實錄》)

這是道光自己的讀後感,他覺得《火器圖說》中關於火器的製造,與《火龍經》等書差不多;火器的樣式啊,火藥的配方啊,基本上都那個樣,沒有什麼差距特別大的地方。

另外,道光看完這幾本火器書籍之後,得出了一個很重要的結論:

容俟悉心選擇,再行製造。”(《清宣宗實錄》)

也就是說這些明朝火器書籍裡,大小火器樣式實在繁多,不可能全都仿製一遍。必須要精心篩選一遍,對部分重要、實用、易仿製的火器,進行大規模的仿製與裝備。

對於用明朝的火器,打敗本朝敵軍的事,道光的自信心格外爆棚。

務操必勝之權,一鼓盪平英逆,勉之慎之。”(《清宣宗實錄》)

就挺迷之自信的。

十二月初八的時候,身在浙東前線的奕經,終於把《火龍經》的讀後感交上來了。

“《火龍經》已見過,軍中現有此書,已在營中製造各項火器。”(《清宣宗實錄》)

奕經說自己已經看過《火龍經》了,前線軍營裡也有這本書,並且他已經開始仿製了。

對於奕經這樣的說法和做法,道光心裡是無比興奮的,覺得自己這個大侄子真給力。

覽奏已悉,此外有可制勝之器,不妨多為製備。”(《清宣宗實錄》)

大侄子啊,你要是從書裡看到其他的制勝火器,你就可勁的仿製吧。再接再厲,越多越好,上不封頂。

對於奕經仿製明朝火器,然後去進攻英軍的魔幻事情,道光何止是信心十足,簡直就是沉迷其中了。

他彷彿已經看見勝利在向他招手了:

朕拭目以待捷音之至也!”(《清宣宗實錄》)

怎麼說呢?

大明火器真是好,大清用了沒煩惱。

那奕經在浙東前線,都仿造了些什麼呢?

3、奕經在前線仿製的大明火器

雖然在鴉片戰爭期間,道光帝被前線文武官員忽悠是常事,但這次他大侄子還真沒忽悠他。

奕經的確是按照《火龍經》的教程,不折不扣的仿製出了一批火器,主要是以火銃為主。

當時身在浙東前線的貝青喬,是奕經招募的幕僚,他著有記錄浙東反擊戰的《咄咄吟》。

其中裡面就提到了奕經仿製的火器:

僕自寧波反後,將軍令建造飛火銅槍五百具。”(《咄咄吟》)

奕經可沒說瞎話,他真的仿製出了銅火槍五百具,這批火銃長得啥樣呢?

形如大花筒,長一尺二寸,圍四寸,中容火藥四兩,上有槍刃,下有木杆。”(《咄咄吟》)

就啥樣呢?就像一個大呲花筒子,火銃長約四十釐米,銃身周長約十二釐米。火銃能夠填充200克火藥。另外銃身還有一個木杆,還特意加造了一個類似於刺刀的槍刃。

怎麼說呢?看這個銅火槍的形狀,不就是明朝很流行的單眼銃嗎?就這?

至於效果嘛,貝青喬觀看後是這麼說的,說的很保守啊:

點放時宛似流星,謂可燒夷船篷索。”(《咄咄吟》)

開火的時候就像流星,據說可以發射之後,可以燒斷英軍戰船的風帆繩索,造成一定的傷害。

至於最後的實戰效果嘛,那就不清楚了,估計清軍不會裝備;因為據貝青喬的記載,奕經收復浙東三鎮的戰鬥時,清軍帶的都是鳥槍,而不是這批飛銅火槍。

合兵復進時,天尚未明,黑暗中以鳥槍亂擊。”(《咄咄吟》)

而至於這批仿製火槍的下落,清軍收復浙東三鎮失敗潰退後,應該是被就地拋棄了。

總得來說,道光熱衷於仿製明朝的火器,其實也是挺悲哀的一件事;畢竟近代火器不如人,就想去古人那裡找智慧,其實已經是跟不上趟了!

2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已經那麼透徹了,為啥還有人黑秦始皇?還是不死不休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