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16年6月1日凌晨,疲憊不堪的德國公海艦隊總司令萊因哈特•舍爾終於看到了合恩角附近的燈船塔,這預示著英國大艦隊會放棄對自己的追擊,他這才鬆了口氣。全靠自己最後時刻的決定,讓德國公海艦隊從英國大艦隊中穿插突圍,才避免被對方“包了餃子”,轟轟烈烈的日德蘭大海戰算是落下了帷幕。

雖說將公海艦隊全須全尾帶回家,並且從紙面上看英國人比自己損失更大,但是舍爾心裡明白,此次行動的戰略目標並沒有達成。隨後的事實證明這次海戰英國人果然是真正的贏家,德國海軍依然處於劣勢被封鎖在錨地,廣袤的大洋還是在英國人手中。正如美國《紐約先驅報》評論的那樣:“德國艦隊痛打了獄卒,卻依然被囚禁。”

日德蘭大海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協約國和同盟國在歐洲大陸上殺的天昏地暗,而英德兩國在海上的較量也從沒停過。黑爾戈蘭灣海戰英國擊沉了德國3艘輕巡和1艘驅逐艦,多格爾沙洲海戰英國擊沉德國1艘裝甲巡洋艦、重創其2艘輕巡,通過這兩次海戰,英國海軍逐漸掌握了北海的控制權。

1911年基爾港的德國公海艦隊

1916年初,作風硬朗的海軍中將萊因哈特•舍爾成為德國公海艦隊總司令,他不但頻頻派出艦隊對英國發動襲擊,甚至在5月份開始計劃一場大規模的進攻作戰。舍爾的戰術是先由希佩爾中將指揮的戰列巡洋艦襲擊英國東海岸,將出擊的英國戰列巡洋艦引誘至公海艦隊主力埋伏的預定海域,對其予以圍殲。

5月31日,德國公海艦隊浩浩蕩蕩地駛出錨地,這次行動舍爾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當,包括16艘無畏艦、5艘戰巡、6艘前無畏艦、11艘輕巡和61艘驅逐艦。讓舍爾意想不到的是,英國大艦隊這次也是傾巢而出,共有28艘無畏艦、9艘戰巡、8艘裝甲巡洋艦、26艘輕巡、78艘驅逐艦。

結果就是擔任誘餌的希佩爾戰巡艦隊剛到日德蘭半島西北海域,就遭遇了貝蒂指揮的英國艦隊前鋒。希佩爾邊打邊撤,試圖將英國前鋒引向舍爾的主力艦隊,他們絲毫不知英國人剩下的24艘無畏艦也跟在後面。

當英國大艦隊的無畏艦如黑色巨鯨般,排成了綿延十幾公里的戰列出現在北方天際線時,舍爾知道這次算是栽了,再不撤退恐怕凶多吉少。隨後雙方鬥智鬥勇,一個亡命跑,一個鍥而不捨地追,期間又發生了幾次交手,最終德國公海艦隊還是全身而退。

令對手絕望的戰列艦編隊

日德蘭大海戰英國損失3艘戰巡、3艘裝甲巡洋艦、8艘驅逐艦。德國損失1艘戰巡、1艘前無畏艦、4艘輕巡、5艘驅逐艦。從紙面上看貌似德國人佔了便宜,但是真正的贏家是英國人。英國用微不足道的損失捍衛了自己的制海權,並將德國大艦隊永遠封印在了錨地,成為“存在艦隊”。

德國公海艦隊有機會獲勝嗎?

日德蘭海戰是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戰列艦之間的決鬥,總是令大炮鉅艦主義愛好者們津津樂道。其中有些支持者們總覺得德國公海艦隊輸的有些冤枉,假如德國人的無線電報不被英國截獲,導致英國大艦隊比德國人還早兩個小時出發的話,德國人估計會一舉殲滅英國3支戰巡分艦隊的9艘戰巡。例如日德蘭海戰中,雙方前鋒遭遇後,希佩爾將英國人一頓胖揍,擊沉了英國“不倦”號和“瑪麗王后”號2艘戰巡。假如一對一的話,英國人不是對手。

這麼說的依據主要有三點。

第一,德國火炮雖然口徑偏小,但是德國克虜伯公司的製造工藝更好,其生產的305毫米50倍口徑主炮,綜合性能同英國維克斯公司的343毫米45倍口徑主炮不相上下。

裝備了10門305毫米50倍口徑主炮的德國“凱撒”級戰列艦

第二,英國主炮使用的被帽穿甲彈引信延時為0.006-0.03秒,由於主裝藥是過於敏感的苦味酸,擊中目標時很容易提前爆炸導致破壞力不足。而德國穿甲彈引信延時為0.25秒,主裝藥是鈍感TNT,往往能穿透目標後在內部爆炸。因此德國炮彈威力更好。

第三,英國當時使用的是合像式測距儀,比較適合測算中近距離目標。德國使用的是體視式測距儀,更適合測算遠距離目標。因此德國在觀瞄火控系統方面也有優勢,可以在更遠距離獲得高命中率。

英國體系的完勝

上面三條論點看起來都挺有道理,但是太過片面。現代戰爭早已不是一種戰術、一樣武器就能決定勝敗的時代,而是體系的較量。英國作為傳統海上霸主,具有德國這種傳統大陸國家短期內無法超越的優勢。

英國大型軍艦起初都只由幾家海軍造船廠建造,但是進入鐵甲艦時代之後,隨著訂單激增和技術革新,海軍不得不把一些訂單交給私營造船廠。而私營船廠由於可以接外國訂單,高額的利潤又反哺於裝置升級和技術研發,這就形成了良性競爭。

到了19世紀末,如阿姆斯特朗、維克斯等幾家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級軍火巨頭,能獨立完成大口徑艦炮、特種裝甲鋼、動力、艦體外形和內部結構的設計和建造,並且很多技術在業界都處於領先地位。這種完整的工業體系是國家綜合國力的最高水平體現,德國被拖進無畏艦軍備競賽後只能越陷越深。

英國人長期積累的的技術優勢不是一點半點。例如著名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由於首次裝備燃油鍋爐,最大航速已經到了25節,這在日德蘭海戰中優勢相當明顯。再就是不斷推出比對方口徑更大的艦炮來壓制對手,來彌補工藝上的不足,同樣也是“伊麗莎白女王”級裝備了8門381毫米42倍口徑主炮,足以藐視群雄。而德國人雖然使用的都是50倍口徑主炮,同口徑下威力更大,但正是複雜的工藝導致產量受限,一戰爆發前其裝備的主炮最大口徑也只停留在了305毫米。

裝備了燃油鍋爐和381毫米主炮的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到一戰爆發時,英國一共完成了20艘無畏艦和9艘戰巡,德國完成了14艘無畏艦和4艘戰巡。英國不但在數量上保持了海軍大臣丘吉爾宣佈的“一強標準”(主力艦數量超過德國60%),而且總體技術含量也比德國強(戰巡防禦確實弱了些,這一點不吹不黑)。

因此到了戰爭爆發後,英國海軍部確認其主力艦無論是品質還是數量都佔據優勢,就把大部分船廠的建造餘力投入到輔助艦艇和商船中,用來維持各殖民地向大不列顛島“輸血”的生命線,這就是強者的自信。

所以說,日德蘭海戰中德國輸的並不冤。一味地同佔有絕對優勢的體系建立者展開軍備競賽,最後只能被拖垮,百年前的德國是這樣,二十年前的蘇聯同樣如此。只有在自己佔優勢的領域另闢蹊徑,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才是真正的強者之路。

最新評論
  • 1 #

    公海艦隊如果不是希佩爾的戰巡對傑科利的戰列艦隊發起絕死衝鋒,掩護了艦隊轉向。公海艦隊就要被人類歷史上最大的T字橫頭痛扁,損失一定大過英國艦隊。舍爾給希佩爾的命寧就可以看出了“不計後果,向敵艦衝鋒。”

  • 2 #

    德國在海上總是縮手縮腳,缺乏英國那樣的自信,一戰前的海軍軍備競賽實際上英國已不堪重負,經濟實際已難以承受巨大的軍艦開支,無法對德國佔據強大的優勢,但德國總是缺乏決戰的勇氣。

  • 3 #

    貝蒂的愣子打法也是亮點,船都被打得要漏了,還命令更近接敵

  • 4 #

    德國在日德蘭海戰開戰前,以經下水了兩艘裝備380mm口徑巨炮的“拜恩”級戰列艦,這型戰列艦足以抗衡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只是剛下水不久,新艦還沒有進行相應的海試與艦上設定除錯,所以就沒有趕上日德蘭海戰,與英艦一較高下!

  • 5 #

    日德蘭大海戰公海艦隊真的輸了嗎?

  • 6 #

    德國是戰術勝利,戰略失敗,那麼簡單的道理還有人說德國沒失敗

  • 7 #

    道理都懂,但是德國並沒有輸啊

  • 8 #

    一個犯人暴揍了一頓獄卒,但還是被關在監獄裡

  • 9 #

    就打一次,然後不敢打了,這哪裡是帝國的勇氣,豁出去了和英國海軍磕,自己打廢了對方也得打殘

  • 10 #

    用李德 哈特的話,就是德國已經表現的足夠好,但還不夠,不足以顛覆英國的戰略優勢。

  • 11 #

    問題是不打起來德國自己就先崩潰了……

  • 12 #

    從法國的拿破崙到德國的希特勒,按傳統大艦巨炮的路子想趕超英國,都不僅費錢,還最終失敗了。而德國後來出來一個鄧尼茨採取“變道超車”的策略,大力發展潛艇和潛艇戰,如果不是美國的支援,英國就會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蔣君一人來此足當兩萬援軍”孫中山說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