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魏國第一代君主一曹丕,是曹操的次子。他能文普武,在父親稱霸中原的石戰中成長起來,早有統馭江山的雄心。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和孫權、劉備逐漸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東漢政權已名存實亡。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封為魏王,統領東漢朝廷一切政務其顯赫帝只是名義上的差別。當時,不少文武官吏勸曹操自立為帝。他沒有同意,而是把改劉漢為曹魏的使命留給了自己的後代。為此,立誰為王太子,便十分引人注目。
曹操有二十五個兒子,正室卞夫人所生的除長子曹昂已死,還有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其他都是庶生。按說,已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的曹丕爭立太子條件最優越,但事實並非如此。父親雄才大略卻常常不守舊規,幾位兄弟才識卓越亦雄心勃勃,曹丕自知太子的桂冠是不會輕易落到自己頭上的。
最早對曹丕構成威脅的是曹丕的同父異母弟弟曹衝。他聰敏早慧,五六歲就有成年人的見識。人們熟悉的“曹衝稱象”一事,使曹操對他才智過人十分欣賞。曹衝既才識明達,又有仁愛之心,曾先後為幾十個人的冤案向曹操陳述,請求寬刑,使蒙冤者免遭殺戮。為此,曹操經常對群臣稱讚這個一表人才的兒子,並流露出讓他繼承事業之心。可惜,曹衝壽命不長,13歲便得病死去。
真正使曹丕提心吊膽的是二弟曹植。曹植能文能武,胸有大志,才思敏捷,比曹丕有過之無不及。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鄴城(河北臨漳縣)築銅雀臺。曹操率諸子登臺,令他們各自作賦。曹植年僅19歲,授筆立成,文詞通達耐讀,曹操很是驚異。每當曹操問及軍國大事,他都能應聲而答,因而備受寵愛。當時曹操身邊有名的才士楊修、丁儀、賈逵、王凌等人,都傾向立曹植為太子,併為曹植應付曹操的考察出謀劃策,使曹操認為曹植比曹丕更有能力。
為了奪取太子之位,曹丕也與一幫親信官吏積極謀劃。他雖然文才不如曹植,但在政治鬥爭經驗上卻勝他一籌,他籠絡的又都是些明於政略而且在朝中掌握實權的官僚人士。出於打擊曹植的目的,曹丕經常派人探聽弟弟的活動,並收買曹植府中的下人,讓他們到曹操那裡告密,使曹操知道了楊修等人為曹植出謀劃策等事情,引起曹操的疑心。
曹操出征時,曹丕與曹植都在路邊送行,曹植稱頌曹操的功德,預祝出師克捷,出口成章,文思高妙,左右將佐凝神傾聽,曹操也很高興。曹丕悵然若失。這時,他的謀士吳質悄悄建議他做出流涕傷懷的樣子。等到曹操出發時,曹丕一邊哭著一邊跪拜,祝願父王與將士平安,曹操及左右將士都大為嘆息,認為曹植能說會道,論心地誠實仁厚卻不如曹丕。面對曹植爭立的威脅,曹丕問深有謀略的太中大夫賈詡,如何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賈詡說,要寬厚仁德,奉行仁人志士簡約勤勉的精神,朝夕兢兢業業,不要違背做長子的規矩。曹丕聽了他的話,時時注意修養,深自砥礪,使曹操對他的印象越來越好。而曹植卻正相反,平時任性而行,飲酒無度行為不檢點,又不注意掩飾,多次冒犯禁忌而引起父親的不滿。有一次,曹操登高臺,恰好看到曹植衣著華麗行於臺下。曹操一向崇尚簡樸,對曹植頓生不喜之心,於是以曹植妻子違反服飾制度而賜其死。
曹植在曹操眼中雖然失寵,但深知人才對事業成敗重要性的曹操在立太子的問題上仍十分慎重。一天,曹操單獨徵詢賈詡。賈詡笑而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他正想著袁本初、劉景升父子的事呢。曹操大笑,立誰為太子的事在心中已定了下來。袁本初即袁紹,劉景升即劉表,賈詡實際上在提醒曹操,如果像袁紹、劉表那樣廢長立幼,難免日後諸子紛爭,內亂不休。這正好觸及了曹操的心事。
東漢建安二十三年(217年),曹丕被立為魏王太子,時年31歲。三年後,曹操病逝。曹丕終於登上了夢寐以求的魏王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