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提起戰爭,特別是古代的戰爭,人們一定會想到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計程車兵,而說到士兵,相信人們第一時間認同的就是男性,在世人眼中,戰場廝殺都是男人的事情,從古至今戰爭都是讓女人走開的。

雖然在中國的古典文學中,有花木蘭和楊門女將這樣的戰場女神,但那都是戲劇中的人物,並非現實的案例。

不過,不能否認的是,在當代的現代化軍隊中,各個兵種都有女兵的存在,她們英姿颯爽的身影,贏得了人們羨慕的目光;她們英勇無畏的軍人形象,在博得社會的尊重的同時,也讓人們感嘆:現代社會給予女性展現才華的空間,真是比古代要多得太多了。

“誰說女子不如男?”已然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逐步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並深刻影響著人們對女性的看法和價值觀。

那麼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就真的從來沒有過女兵參戰嗎?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在中國漫長的戰爭史中,也是有成建制的女兵參加正規戰鬥的,雖說數量不多,但她們也依然如銀河中璀璨的星斗,照亮著歷史的長河。

一、“墨守”的部署,竟以女兵為主

墨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專家,他對戰爭中的防禦有著深入的研究,以及豐富的實踐。他在自己的著作《墨子·號令》中寫道:“女子到大軍,令行者男子行左,女子行右,無並行,皆就其守,不從令者斬。”

也就是說,除了列隊的時候有所區分,女兵與男兵一樣,都要接受軍紀的管理,違紀後女兵也同樣接受要接受處罰,並沒有因為是女性,就會降低要求,或者改用其他的管理方式。

那麼在守城時的人員配備又是怎樣的呢?《墨子·備城門》中記載:“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廣五百步之隊,丈夫千人,丁女子二千人。”由此可見,在守城的兵力配備上,女兵人數是男兵的兩倍之多,可見是絕對的主力軍。

這樣的配置,可能會讓很多現代人感到困惑,但實際上這與男兵與女兵守城時的職責有很大關係。在墨子的設計中,女兵的兵器是“人一矛”,也就是人手一根矛杆較長的長矛,女兵負責敵人爬城牆進攻時,用長矛猛戳爬城的敵軍,而男兵則以弓弩手居多,負責遠端射殺。

墨子的這套防禦理論和戰法,在那個時代很受重視,並且在多次實戰中取得過成功,看來即便是在冷兵器時代,如果不是面對面的肉搏或進攻,女兵在防守上的實力也並不弱。

二、能夠上戰場廝殺的女兵部隊

前文中講的是在墨子的防禦術中,女兵所起的作用。那麼在與敵人面對面廝殺的古代戰場上,就沒有女兵的身影了麼?這也並不盡然,雖然男性憑藉體能上的絕對優勢,成為了戰場上的主宰,但也並不意味著,歷史上就沒有所向披靡的女子兵團。

其實中國曆朝歷代的軍隊中,都有負責後勤保障、或間接參與戰鬥的“健婦營”,只不過在封建社會,女性地位低下,史料記載往往都會忽視女性在歷次戰爭中的貢獻,對參戰女兵的事蹟或隻字不提、或一筆帶過。不過即便如此,仍然有戰績突出的娘子軍脫穎而出。

1、先說說漢族娘子軍

在以漢民族為主線的中國古代歷史中,有兩支比較著名的娘子軍,一支在唐代,一支在清代。

唐代這支娘子軍的首領是唐高祖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李秀寧。這支娘子軍裝備精良,戰鬥力一點都不亞於男兵部隊。平陽公主曾帶領這支部隊多次配合李淵和李世民,與敵軍進行決戰。平陽公主李秀寧的軍事指揮才能出眾,在戰場上從容鎮定,排程有方。

她統帥的這支部隊,雖然是女子兵團,但卻是大唐軍隊中當之無愧的精銳。因為幫助李淵和李世民在多次戰役中取得勝利,這支部隊被視為“厥功甚偉”,統帥李秀寧也因此在去世後,以“軍禮”予以厚葬。

清代這支女子兵團是太平天國時,由西王妃洪宣嬌親自統領的,主要由兩廣地區,底層客家勞動婦女組成的“太平娘子軍”。這支軍隊驍勇善戰、所向披靡,就連曾國藩也吃盡了這些“大腳蠻婆”的苦頭,甚至不得不作為特殊軍情,向咸豐皇帝進行奏報。

2、 再聊聊少數民族娘子軍

如果拓寬中國古代歷史的地域範疇,就會發現現在的中國版圖上,有很大一片北方地區,在古代都是遊牧民族的統治區域,遊牧民族擅長騎射,崇尚武力和英雄,說到在中原地區比較稀罕的女兵,在遊牧民族中,還真不一定是個新鮮事。

匈奴和蒙古實行的都是全民皆兵的政策,女性從小也會接受體能和軍事訓練,所以強悍的女戰士,在匈奴騎兵和蒙古騎兵中並不少見。即便是西夏、契丹,或是女真,軍隊中也都有武功卓絕的女戰士,與男兵一起參與對外作戰。

比如:著名的西夏梁太后,便喜好軍事,習練女兵,當時西夏部隊中女兵的比例為15%,並且組建了一支精銳的女兵部隊,名為“麻魁”。

公元1081年,宋神宗派出幾十萬大軍攻打西夏,這就是歷史上的“五路伐夏“。梁太后面對強敵臨危不亂,調集國內十萬精銳,其中就包括”麻魁“在內,並且梁太后親任大軍主帥,守護國門,並於六盤山北麓的黃鐸堡挫敗宋軍主力,讓來勢洶洶的“五路伐夏“,以虎頭蛇尾告終。

別小看了這次戰役,它讓北宋自此一蹶不振。王安石變法積聚的財力和精銳部隊,在這次戰役中被消耗殆盡,宋神宗因此受挫一病不起,直至最後去世。王安石變法也因宋神宗的離世被拋棄到歷史的塵埃裡,回頭看去,這真可謂是一場改變北宋國運的戰爭,梁太后和她的“麻魁”,在此中的作用,可稱”居功至偉“。

三、名垂青史的女將軍

既然中國古代成建制的女兵兵團並不鮮見,那麼一定也會有帶領兵團進行作戰的女將軍,並且古代女將軍的數量雖然不多,但質量絕對頂尖,一點不比男性的將軍差。這其中,常常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恐怕就是商代的婦好,還有明代的秦良玉了。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也是當時國家最高級別的軍事統帥。她不僅助商王武丁開疆擴土,伐羌國,徵鬼方,剿滅雅利安人,阻止了“文明收割機”對中華文化的入侵,可以說是讓中華文明得以持續發展的功臣,但由於年代久遠,文獻不足,婦好在人們心目中,似乎確實缺乏一些親和力,她的存在,更像是一個來自遠古的神話。

秦良玉則代替亡夫明末名將馬千乘南征北戰,戰績卓絕:平定貴州土司楊應龍叛亂,協助明君對抗後金,平定四川,對抗張獻忠……因其“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馭下嚴峻,戎武肅然。“且多建奇功,被朝廷加封為忠貞侯。在婦女地位低下的封建社會,普通女性連基本的人身權益都很難保證,能夠封侯拜將者更是鳳毛麟角,必須承認,秦良玉是那個時代的傳奇,真正的巾幗英雄。

不論是婦好,還是秦良玉,她們的事蹟雖動人,但從對後世的影響力來說,更像是傳奇中的人物,出現在各種文藝作品,以及人們的遐想之中,而真正以自己的軍事才能,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的,還得說是宋代女將軍楊妙真。

雖說家喻戶曉的“楊門女將“是杜撰的人物,但楊妙真卻是真實存在於宋代的武學大家。不過令人惋惜的是,楊妙真的政治立場不堅定,她先是與丈夫李全歸附宋朝,同力抗金;後來又投降蒙古,掉轉頭來攻打南宋,這讓後人對她多有詬病。

但她的軍事才能,卻令歷史稱道和銘記。楊妙真治軍不僅法度嚴明,戰鬥力強悍,而且她的武學造詣非常深厚,並將武術與戰法進行有機的結合,自創梨花槍,且“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既是當時軍事領域的頂尖人才,也是一代武林宗師,稱她為女中豪傑,真是一點都不為過。

她的梨花槍,不僅在宋代能夠“打遍天下無敵手“,還對後來的軍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數百年後,戚繼光抗擊倭寇的戰術戰法便借鑑於此。在戚繼光的著作《紀效新書》中便有這也的記載:”夫長槍之法,始於楊氏,謂之曰梨花,天下鹹尚之。“可以說,楊妙真的才幹,不僅影響了當時那個時代,更是澤被於後人。

雖說中國歷史上女兵女將層出不窮,但打仗畢竟是要以性命相搏的,對大多數女性,特別是對生活在現代化程度不高的古代女性來說,是非常不適合參與其中的。況且將大多數女性隔離於戰爭之外的做法,也是為社會保留基本活力與生產力的舉措,要是連普通女人都不得不走上戰場的話,那麼國家必定也是處於生死邊緣了,這樣的局面,相信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4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秦賦:東周君所穿是曾侯乙墓皮甲,為何秦軍作戰生猛不戴頭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