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兵法《司馬法》上面說:“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雖然強大,窮兵黷武也必然導致國家陷入滅亡的地步;然而天下雖然太平,如果大家都忘記了戰爭的威脅,就必定會遭遇危險。那麼,假如未來發生戰爭,老百姓最需要囤積點什麼物資?看完你就明白了。

第一件要準備的東西無疑就是糧食了。歷朝歷代,一旦打仗,就會出現糧食緊缺的現象。因為戰爭會刺激一些商人做出囤積居奇的事情,他們故意收緊糧食的出口數量,導致市場上的糧食流通量大為減少。而戰爭時期大量計程車兵需要供應糧食,農業生產被迫停止或者遭受破壞,也會導致糧食產量的下降。

這樣一來,如果家中沒有餘糧,那就必然遭受缺乏糧食的現象。雖然,大多數情況下,那些朝代都會有朝廷下發救濟糧。可是戰爭時代本來就是亂世,一切地方都是“便宜行事”,真正發下來的糧食到了老百姓的手上的,就難以預測了。所以中國古人常常說: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作為現代社會,雖然戰爭不會影響農業生產,但是卻會大大的影響農產品貿易,商人的囤積居奇也會出現,同時各種超市可能還會因為時局不穩而關閉。所以準備糧食是必須的,像比較利於儲存的幹稻穀,可以儲存5-10年,而黃豆、玉米等既可以作為主食又可以作為菜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件要準備的是在斷水斷電的情況下安身的工具。現代社會的城市是高度依賴電力的,一個城市停電幾天,就可以造成極為可怕的後果。沒了電,水泵打不上來水,微波爐、電磁爐、熱水器都沒辦法用了。這個時候,即便是家裡真的有穀子或者大米,很多人也無法進食——讓對食物比較挑剔的現代人吃生的食物,恐怕需要一個很久的適應期。

2008年湖南大冰雪天氣的時候,就曾經造成了城市的斷電。當時的後果十分嚴重——城市家庭都沒辦法吃飯了。一開始大家還能吃吃麵包、泡麵等不用加熱的食品,可是這種東西畢竟是有限的,而且人體也需要吸收一些熟食作為營養補充。後來大家發現一個秘密:外面燒煤的米粉店還開著門。

於是大家都去米粉店裡吃熱乎乎的米粉,那滋味,別提有多幸福了。而戰爭一旦爆發,聰明的敵人一定會首先選中對方的電力系統和供水系統進行攻擊,區域性甚至全部的斷水斷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居民們需要準備一個能夠燒煤的爐子和一部分的煤以及鐵鍋,與此同時,還得儲存一些飲用水——戰爭年代物價飛漲是必然的,哪怕是礦泉水。

第三件要準備的東西,就是一些自保的工具了。首先家裡的房子儘量不要選那種太時髦,到處都是玻璃的房子——那是很危險的。戰爭一旦爆發,即便是秩序維持的很好,也會有小規模的騷亂和動盪發生,這些玻璃房子一定是歹徒們的首選目標。接著就需要一些鐵鏟、打火機、鋤頭啥的——啥趁手就是啥了。

第四件要準備的東西最重要——一個健康的身體。常言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我們根本無法預測究竟在什麼時候會發生戰爭,因此也無法總是在戰爭之前準備大量的物資。而且這種無緣無故的囤積物資一是比較費錢,二是可能導致市場上的投機倒把行為——所以完全的準備是不可能的。

只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在戰爭當中才是最重要的,身體健康我們就可以在戰爭當中存活更久,也有更大的機會爭取到生存的機會。所以人們才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其他的糧食、工具這些東西,都是一些輔助的裝置,真正能夠決定人的自身的命運,只能是人的自身,而不是其他的什麼外物。

除此之外,我想最好還是準備一下奮鬥吧!讓我們攜起手來建設國家,發展社會,這才是和平的根本。《黃帝內經》上面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等到戰爭爆發了再想怎麼去應對戰爭,不如在戰爭爆發之前就想好如何的把戰爭遏制在萌芽當中,如果天下太平,咱們又何必去戰場上廝殺,又何必去準備這些物資呢?

關於戰爭當中需要囤積什麼物資在家裡這個問題,大家怎麼看呢?

3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乾隆真實畫像曝光,長棗臉鷹鉤鼻八字鬍,網友評價:很像那個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