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這句話想必各位讀者都耳熟能詳。這很正常,經過數代秦王的努力,到了該嬴政摘果子的時候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就像為什麼漢武帝能收拾匈奴而文景兩帝卻不能,因為文帝和景帝給劉徹攢足了實力,劉徹就可以大展手腳去揮霍了,乾隆皇帝也是一樣的。
山東六國沒有扛把子,蘇秦、公孫衍這樣謀劃的人也沒有。趙國國君德不配位,耳根子還軟,從“洎牧以讒誅”就可見一斑。 燕國國君是個無能的人,太子丹刺秦後為了自保被他先流放後殺掉。至於齊國國君,看看他在復國後是怎麼對待大功臣田單的,就知道他沒法成大事。至於楚國,內亂中透過搞事上臺的國君,忙著穩定內部。韓國一分為二後只能苟延殘喘。魏國國君當年要是大度一點,不猜忌信陵君倒是有可能憑藉他的威望當一把合縱長。
其次,戰國裡這幾個國家的國力都不怎麼強。最弱的無疑是韓國,燕國除了五國伐齊高光了幾年(伐齊前險些被齊滅國,要不是齊宣王太跳了可能輪不到秦滅燕了)和出了個荊軻外也毫無存在感,楚國屬於一直打醬油,頂級攪屎棍,自保有餘進取不足。論實力初期魏國最強,中期齊秦,後期秦趙。戰國時的楚國沒這麼弱。楚國的問題和大多數諸侯國的問題一樣,封君權利太大,削弱了楚王的實力。戰國初期的魏國確實強,但是那種強只夠當個霸主,沒有統一的實力。
秦滅楚需要六十萬秦軍,就可以說明楚國的實力。只不過楚悼王死的太快,導致吳起改革失敗,不然最後統一天下的是誰,還說不好。在中國歷史上,完成統一戰爭,大概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漢代從劉邦項羽起兵到漢代建國,也就是8年的時間。唐代建國大概花了7年的時間。明代大概是15年的時間。清代大概也是15年到16年的時間。那麼從秦漢一直到清朝建國,基本上都還是8年到15年的週期。這個時間,基本上就是一個意志和目標比較明確的起事者,準備比較充足,推翻比較腐敗衰落的舊王朝和統一全中國所需要的一個時間。
最開始變法的是魏國,採用李悝的變法。以法家思想治理國家,使魏國迅速強盛起來。但是變法,勢必會帶來新舊勢力的衝突。李悝也就開了個好頭,然後在政治鬥爭中被殺害。魏國的變法也就不了了之了。其餘國家的變法也都和魏國差不多。要麼改革不徹底,要麼後繼者無能。使變法不能繼續下去。只有秦國的商鞅變法堅持了下來,雖然在秦孝公死後,商鞅也被殺害。但是新上位的秦惠文王,依舊執行了商鞅的變法。
變法在秦國沒有半途而廢。奮六世之餘烈雖然短短一句話,但是是很難做到的。雖然說中華農耕文明很有大一統的趨勢,但是在秦國統一後,北方的匈奴實力到達了頂峰,十多年後冒頓即將圍住中國的皇帝;亞歷山大即將或者已經開始征服亞洲,打到印度;中東這個火藥桶,雅利安人四處討伐,先後滅亡印度、巴比倫、埃及,建立各個王國……歷史的蝴蝶效應不容假設,強秦的統一,導致無論是雅利安還是匈奴人都難以撼動這個統一而又遼闊的帝國。
最弱的韓國說沒就沒了,趙國把最有可能給自己續命的李牧殺了,混吃等死的魏國,只有楚國是硬茬子,能逼得秦國舉國一戰,如果這個時候齊國能有所作為。在東線給秦國壓力,三晉死灰復燃或許還能有點看頭,但齊國的帶路黨真是一言難盡,秦滅齊比滅韓都輕鬆還有這個燕國,完全就是滅趙和滅楚當中,順手收拾了,滅完楚才想起把燕國清理乾淨這樣的一群對手,甚至不如漢末的那些諸侯軍閥,大概也就楚人還有反秦的決心和鬥志了,秦始皇打完可能都不過癮。
自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起,歷代君王勵精圖治,不斷壯大秦國的實力,為統一打下基礎。秦王政掌權後,積極推行統一戰略。可以說,他靠的就是秦國的歷代皇帝給他攢下的家底。六國經過多年的征伐,彼此不能協力統一,同時實力大為下降。
嬴政功不可沒,居功至偉,不是他的話,也有可能一手好牌打個稀爛。評價他應該是偉大的六國統一,結束天下紛爭局面的締造者和創造者。他的心胸寬廣,容得下天下。秦國所處的時代,導致了秦國的統一之路和後世的劉邦,李淵,朱元璋,司馬集團不同。如果說劉邦李淵集團僅靠一代人的奮鬥還尚可把功勞歸到人和。那麼秦國在整個戰國時期的表現除了秦人的自身性格外(但是說句實話商鞅來之前後秦風變化很大),也有天命所在。這就好比玩大明,天命一直都在還不降。
如果考慮到秦代的疆域比清朝要小很多,秦用10年時間征服天下,並不算很快。如果統一戰爭要用幾代人來完成,那所消耗的戰爭資源就太大了,而政府也很難在兩代三代人之間保持一個完整一致的統一政策。一旦開國之君死去,疆域基本上很難再擴張,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從秦孝公開始,秦國的每一代統治者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沒出什麼大錯。即便如秦武烈王 秦孝文王 秦莊襄王,在位時間太短,長期來看形象有限。雖說長平之戰秦國是慘勝,但此前的積累能夠讓秦國迅速恢復。等到秦莊襄王的時候,秦國的實力就已經再次超過六國的總和,而此時唯一有資格支稜兩下的趙國還是一蹶不振。然後就等秦始皇整合好國內之後,一舉吞併就是順理成章了。
所以,當秦國萬馬奔騰的鐵蹄橫掃六國的時候,當秦國的將士奮勇殺敵千里奔襲的時候,必然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其他的六國勢必淪為待宰的羔羊,毫無招架之力,拼死抵抗,也不過換來多幾日的苟延殘喘。所以,天下必歸於大秦帝國,此乃天道,也是歷史的必然。
參考資料:
《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