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劇《大秦賦》中,秦滅魏國的劇情雖然不多,卻十分精彩,尤其是從圍攻大梁的戰爭場面在全劇中都屬精彩片段。
劇中的魏王假從一開始的心高氣傲到最後的無奈投降,以至於司馬遷都認為,秦國滅魏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挽回的,顯示出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步伐至此已無人能擋。
而魏國最後一位國君魏王假卻也是悲劇角色,作為魏景湣王之子,雖不是昏庸之君,然而在位僅僅兩年就慘遭滅國,雖然勵精圖治一心想要挽救魏國頹勢,卻仍舊擋不住秦掃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勢頭。
其實從其父魏景湣王開始,魏國已經如同砧板上的魚肉,任秦國宰割。
《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景湣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為秦東郡。
二年,秦拔我朝歌。
三年,秦拔我汲。
五年,秦拔我垣、蒲陽、衍。
十二年,魏獻地於秦。秦置麗邑。
魏景湣王在位十五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國土被秦國不斷蠶食。等到了魏王假即位,魏國的國土已沒有多少,只剩下雄偉的國都大梁城似乎還在彰顯著曾經的輝煌。
而《史記·魏世家》對魏國最後三年的記載只有寥寥三句:“景緡王卒,子王假立。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三年,秦灌大梁,虜王假,遂滅魏以為郡縣。”
魏王假在位的三年,其實只發生了一件事:秦灌大梁,虜王假,滅魏以為郡縣。史書對於秦滅魏之事都僅僅是寥寥數筆,影視劇裡劇情短促也就不覺奇怪了。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軍在攻佔燕都薊、取得滅燕決定性勝利的同時,將主攻方向轉向南方。嬴政派名將王翦之子王賁率軍進攻楚北部地區(今河南南部)佔領二十餘城,然而伐楚的目的卻是滅魏。
在保障了秦軍攻魏的側後方安全後,隨即調轉矛頭,於二十二年突然南下進襲魏國,繞過楚國38座城池,包圍了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安陽邑。秦軍封鎖黃河,阻擋了北方援軍的南下。
此時的魏王假企圖依託大梁的堅固城防,拼死防守,秦軍見強攻無效,遂遂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
而此時的魏王假卻還想撐持一段時日,因為大梁畢竟城高牆厚,糧倉兵器庫又都是滿當當,縱然無法打仗,卻也不至於被秦所滅。
然而水淹一月之後,固若金湯的大梁竟然出現了種種奇異跡象:所有的井水都溢位了井口,所有的街路房屋大牆都潮溼得水淋淋,所有的糧食都生出了綠芽,所有的肉食都黴綠髮臭。直至街中積水漸漸增高,大梁城再也沒有了往昔的蓬勃生機。曾幾何時,大梁城風華富庶獨步天下,與齊國臨淄、秦國咸陽、趙國邯鄲並稱天下四大都會。
三個月後,大梁的城防已經被水徹底泡壞,秦軍攻入大梁,來不及投降的魏王假就這樣被俘虜了,魏國滅亡。隨後秦軍繼續向東,王翦向反攻的魏國殘餘部隊發動平陰之戰,消滅魏國在黃河以北的40萬援軍,佔領了魏國的全部土地。秦在魏東部地區設定碭郡。
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位魏王假雖然治國無能,然而卻是善養猛犬的好手,魏假還是少年太子的時候,便對猛犬酷好之極,十幾年時間硬把一座只有幾十只獵犬的園林,變成了異常壯觀的魏獒宮。
魏獒由此天下聞名,以至於各國王室的聲色犬馬子弟與天下貴胄以及大商大賈,但言買犬,無不以到大梁求購得一隻魏獒為榮。以至於小說家曾寫道:
在魏王假降秦,出得王城之時,曾經仰天長嘆道:“假做魏王三年,做狗王十八年矣!當年若生商賈之家,假何愁不成天下第一犬商也!”
有史評曰:“胤裔繁昌,系載忠正……王假削弱,虜於秦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