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座落在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建築宏偉,殿閣曾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自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迄今570年間,由於雷電及人為因素,幾乎每50年要發生一次大的火災。

明代初建紫禁城時,設計師即巧妙地將護城河水引入皇宮,由西北入至東南出,既美化環境,解決工程用水,又可解決救火水源。天啟六年(1626年)武英殿油漆作發生大火,即取"金水河"水撲滅。皇宮內廷還掘井約80口,除供宮女、太監飲用外,也為救火之用。

金水河

紫禁城內安設吉祥缸308口,其中鐵缸在明就設有。陳設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丹墀上和乾清門前等處的清乾隆年製造的"鍍金海"銅缸18口,特別引人注目。每年冬夏兩季,大小缸內儲滿清水。內廷吉祥缸,由關防衙門內管領率領蘇拉(宮中差役)進內添水;外朝(三大殿)吉祥缸,由機桶處蘇拉每日輪流將水添足。寒冬臘月,吉祥缸上安設缸蓋,蓋中設鐵屜貯水融冰,至開年驚蟄節撤去,此項差役由宮中,"熟火處"太監掌之。

吉祥缸

清代皇帝比明代皇帝重視宮中火患。不僅嚴諭宮內"禁飭火燭",而且,採取了積極防範措施。宮中有"西洋國水銃器"。據《李朝實錄》載,雍正元年(1723年),朝鮮"觀象監""入往燕中,得來乃救火災者也。""燕中"指北京皇宮。"水銃器"即機桶,是一種由人工操作的噴水滅火裝置。其構造恰如個放大尺寸的小孩玩的水槍。它的主體是一副竹套筒或金屬套筒,內筒頂端有用皮子做的活塞,下部有分岔的支腳,揚水時即以支腳承抵地面,將外筒用力向下壓,水自外筒頂端噴射,揚至火場。清宮作活計擋記雍正四年(1726年)旨意:機桶"作竹子的,若怕裂,外面做漆的,欽此。"嘉慶朝時,清宮內已使用主體是以掛有錫裡的水箱西洋激桶,可能來源於內廷供奉的西洋耶穌會教士之手。也可能是嘉慶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那些竹漆、皮製機桶在熊熊烈火前都成廢物,便促使嘉慶皇帝引進貨真價實的西洋真品了。

激桶

乾隆年統計,乾清宮安設機桶65架,慈寧宮、寧壽宮安設機桶各10架,東華門、西華門內安設機桶各4架。看來,內廷是重點。不過後來,又分配給護衛紫禁城的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佐領管領下,設機桶130架,水桶214副。另外,宮內備置鐵錨、斧钁器具;長杆鐵圈子、鉤子、麻刷。蜈蚣梯子是一根筆直伸長的沙槁,上釘橫棍,如同蜈蚣雙腳那樣立直可攀。每年春秋兩季,皇宮內舉行大型操練演習。屆時,紫禁城火班人員、步護軍官兵及宮內太監、蘇拉等人云集出動。光緒十四年(1889年)十二月貞度門人為失火接著又延燒太和門、昭德門及30餘間朝房,"黑煙如芝蓋"。災後險些影響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的皇帝大婚。殘門頹牆,"不及修建,乃以扎彩為之"。事後總結教訓.乃是防火器具年久失修又不完備。為此內務府仿照京城水會局規模,採買頭號深機桶4架二號機桶4架,還請直隸總督代辦購買"洋水龍"。宮內又備置了長杆號燈、提杆小燈、催水旗杆、隨上油水管、長短木梯、長杆笸蘿、抬水笸蘿、鐵矛、鐵鋸、拱鉤、柳罐、钁頭等若干件防火器具。

宣統二年(1910年)九月,清宮還特意從日本東京唧筒機械製作所購進四輛蒸汽醚筒車。如今,故宮博物院還藏有皇宮遺存的吉祥缸、機桶等防火器具。

—完—

2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浴血貝里琉島:史上最嚴峻的戰鬥,美日士兵的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