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曹操爭奪交州
劉表和曹操兩個軍閥,都有爭奪交州的行為。劉表爭奪交州的理由很簡單,因為荊州正是與交州接壤,荊州的南部就是交州。在很多人眼中的劉表是一個守成之輩,其實不然。這是因為劉表對北方興趣寥寥的錯覺,事實上劉表對南方擴張的態度還是比較積極,其中就包括交州。
當時劉表和交州刺史張津時時交兵,張津的力量不如劉表,在戰爭中長期處於劣勢,最後被部將區景所殺。張津被殺之後,交州的權力層出現空白,劉表立刻派吳巨、賴恭進入交州,吳巨為蒼梧太守,賴恭為交州刺史。不過吳巨與賴恭不合,驅逐了賴恭,只剩自己留在蒼梧郡。
除劉表以外,曹操也在遠處爭奪交州,目的是踐行遠交近攻的戰略,在交州發揮影響力以牽制南方各軍閥。首先張津的態度就是傾向於曹操,曹操也給張津進攻荊州零陵郡、桂陽郡的權力;在張津被殺後,劉表的觸手迅速進入交州,曹操也馬上採取行動,拉攏士燮都督交州。士燮和他的一些兄弟在交州併為郡守,在交州也算是根深蒂固。
孫權控制交州劉表和曹操都競爭過交州,不過最後還是孫權成功控制交州,與曹操相比,孫權也算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在東漢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孫權就透露出向交州擴張的野心,改鄱陽太守步騭為交州刺史,讓步騭到交州赴任。
在次年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步騭在劉備集團的默許下進入交州。劉表在這個時候雖然早就病死,荊州也被孫權、劉備、曹操三家瓜分,但是他在交州的影響力仍然存在,就是上文提到的蒼梧太守吳巨。吳巨並不認同江東集團對交州的控制,對步騭陽奉陰違。步騭假裝招攬吳巨,然後除掉他。
這個時候江東集團的力量已經進入交州,而曹操在當時基本上暫時放棄南下的打算,而是將戰略目光投向西北方。雖然此時曹操仍然強大,也代表東漢朝廷,但是兩相取捨之下,士燮及其家族還是選擇倒向孫權。
交州的叛亂交州雖然成為孫氏的地盤,但是就如南中於蜀漢一般,控制並不嚴格,出現很多大規模的叛亂。首先在孫權時期,士燮去世之後,孫權打算拆分交州為交州、廣州,引起士燮之子士徽的叛亂。東吳名將呂岱率領軍隊平叛,使用攻心的計策,先招降士徽等人,然後處死士徽。經過這場戰爭,東吳加強了對交州的控制。
在孫休(東吳第三任皇帝)時期,由於對交州地區的徵收過高,又引起交州的大規模叛亂。不過這個時候蜀漢已經到滅亡之際,孫休不久後也去世,孫皓成為東吳皇帝。在外憂內患之下,東吳並未全力鎮壓交州的叛軍,放任西晉從南中調兵遣將控制交州。後來東吳還是與西晉圍繞交州發生戰爭,重新取得交州的控制,被稱為"晉吳交趾之戰"。
在東吳的末期,東吳桂林太守修允去世,東吳朝廷打算拆散修允的軍隊,引起修允部將郭馬等人的叛亂。郭馬等人叛亂的規模比較浩大,可能還要超過為期八年的"晉吳交趾之戰"。東吳朝廷連忙調集軍隊到交州鎮壓叛亂,但是不久後西晉對東吳發動滅國之戰,東吳無暇顧及交州的叛亂,最後東吳政權被消滅,交州就被劃入西晉的版圖中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