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分處在內地的國人而言,緬甸這個國度對於我們而言基本上只是溼和遠方,外加貧窮與無限的熱帶原始森林。這一特殊的地理環境也成為古代中國難以將緬甸一帶變為領土的重要原因。然而,在近八百年前的元朝,蒙古人卻超越了中原王朝的極限,成功征服緬甸的蒲甘王朝,並建立緬中行省,將蒙古人的疆域名義上拓展到了印度洋沿岸。
01 豪橫緬甸王元朝征服南詔之後,在當地建立了雲南行中書省。忽必烈本人希望藉由雲南對域外的緬甸進行招撫,從而獲得對方名義上的臣服,從而保證元軍對南宋作戰的安全。
於是,元朝方面於公元1273年向緬甸派出使者,卻沒想到緬甸方面態度異常強硬,居然認為中國使臣傲慢無禮,緬王那羅梯訶波帝 ( 1256 — 1287 年 ) 竟下令全部問斬。上一個敢這麼幹的花拉子模人墳頭的草早已經長到一人高了,但當時元朝對南宋征服已經進入最後階段,於是暫時隱忍了對緬甸的怒火。
02 首戰告捷元朝的隱忍果然招致緬甸人的肆意妄為。
至元十四年 ( 1277 ) 三月 , 蒲甘國王那羅梯訶波帝因金齒幹額土司阿禾 (今天雲南德宏州盈江縣) 內附元朝,竟然“擁象騎數萬” ,剽掠金齒,公然與元朝叫板。此時的元朝在雲南統治已然穩固,但是面對氣勢磅礴的敵軍,元軍方面僅僅派出了大理路蒙古萬戶忽都統轄下的七百名蒙古騎兵出戰。
不過,蒙古人盡情演繹了什麼是真正的精銳,忽都統領的七百騎兵趁夜色構築戰壕,引誘龐大的緬甸軍在戰壕長期攻堅不克,而自己則領兵突然從側翼襲擊,取得大勝,“追破其十七寨, 逐北至窄山口,轉戰三十餘里,賊及象、馬自相蹂死者盈三巨溝 ” 。
圖/緬甸象軍
此戰之後,元軍乘勢追擊,率蒙古、爨 (彝族)、僰(白族)軍三千八百人徵之,至江頭城(今緬甸北部八莫)而還 ”,一戰打破了緬甸的銳氣,展現了蒙古人的驚人戰力。
03 再戰滅國至元二十年 ( 1283 ),元軍在完全征服南宋反抗勢力之後,開始籌劃進佔整個東南亞地區。
當年十月,大軍到達雲南後,兵分三路向緬甸縱深開展進攻。蒙古將領也罕的斤率領的一支元軍“ 取道於阿昔江鎮西阿禾江(伊洛瓦底江江),造舟二百,下流至江頭城,斷緬人水路 ”。十九日再破其江頭城,擊殺萬餘人 ”, 隨後進攻緬甸古都太公城,搗其巢,得珍珠 、珊瑚 、異采、七寶束帶無算。
太公城一破,緬甸中部的門戶盡失,建都(緬甸北部地區)王烏蒙、金齒西南夷等12個部落歸順元朝,緬甸危在旦夕。不過,此時的緬甸王卻沒有天子守國門的氣魄,那羅梯訶波帝驚駭之下,居然一路逃離蒲甘, 到達卑謬以西的萊甲(印度洋海岸附近) 。
圖/元軍路線
此後的兩年中,緬甸國王堅持與元軍打游擊戰,卻也無力驅趕在緬甸北部駐紮的元軍。公元1285年,緬甸國王向元軍請降。
還沒等元朝的使者怯烈抵達蒲甘,緬甸王宮便發生內亂(1287年),緬王的庶子謀害了三個嫡兄,同時迫使老國王服毒自盡,而他本人則在攻打勃固時身亡。這樣一來,緬甸王室大面積死絕,僅剩下的王室支脈惰苴登上王位,境內叛亂繼續延續。此時,作為忽必烈特使的合撒兒海牙見到了新王惰苴,當即決定利用元朝駐軍幫助新王穩定局勢。
當年秋天,元軍派遣包括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北方漢人)、新附軍(南方漢人)與爨僰雲南軍在內的上萬兵馬入緬,最終徹底平定緬甸境內叛亂。隨後,“元置邦牙宣慰司於蒲甘城 ,命雲南王也先帖木兒率招討使怯烈總兵三千往鎮之。”此時元朝正式確立了緬甸行省,元朝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和薩爾溫江上游地區,先後設定太公路、雲遠路、蒙憐路、蒙萊路、木邦路等。
圖/蒲甘塔林
元朝對緬甸的征服,首先得益於自身本部蒙古核心力量的強悍戰鬥力,同時也得益於當時雲南一帶少數民族部落的鼎力支援。在古代中國對緬甸作戰中,雲南一帶作為前進基地的穩定性至關重要,得雲南則可以窺緬泰,雲南不穩則西南邊疆危殆。
參考文獻:
1.東南亞歷史
2.祝湘輝:《達羅婆門漢字碑銘與元緬戰爭考略》,《中國邊疆史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