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應該是秦始皇后期,秦國最重要的一位軍事將領,為什麼這麼說?
前221年,當秦國國策是由“清理疆內”改為“外誅暴彊(強)”之後,蒙恬即率三十萬軍團常駐北方。
一則防範匈奴,收回水草肥美的河套;二則因地制宜,督造長城、直道。工程如何暫不多說,單說軍事。
蒙恬
就是他,打得匈奴掉頭北竄,不敢南下而牧馬,一舉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數百年的邊患。
這本事得有多厲害已經可想而知了。當然,他也因此在北方軍團攢下偌大的威望。
先秦時期還沒有常備兵制,採用的是臨時徵召,所謂: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歲屯戍,一歲力役。
再加上一些罪謫、贅婿、商賈等,這類人聚在一起,通常對王、對朝廷不會有多少好感,信任的只是帶領軍隊出生入死的將領,所以,後世將北方軍團稱之為蒙家軍還是很有幾分道理的。
也就是說,軍隊掌握在蒙恬手裡,士卒對蒙恬又有足夠的依賴以及信任。北方軍團又是秦國後期的一支精銳,因此,蒙恬對秦國就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就這樣重要的人,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行途中駕崩,之後,趙高、李斯為扶持二世祖胡亥繼位,便偽造詔書,以秦始皇的名義,給扶蘇、蒙恬冠之以謀反的罪名,逼迫他倆自殺。
本來就是一樁冤案,結果呢,扶蘇自殺,蒙恬束手就擒,之所以如此,難道是蒙恬看不出詔書有問題嗎?
扶蘇
不是,他當時就對急於自殺的扶蘇這樣分析:
一:大王把這麼重要的位置交給我們,又命令我們統領秦國的精銳部隊,如今僅憑來歷不明的傳言,不經法司詢問就逼迫我倆自殺,這明顯於理不合;
二:北部邊疆何等位置,30萬精銳軍團何等重要,我倆自殺以後,由誰來統領這支部隊,大王並沒有明說,大王何等英明,行事怎會如此糊塗。
總結下來就是,根據始皇帝在黃河渡口染病的訊息判斷,詔書有詐,或者系他人偽造,不如派人去咸陽探個究竟,如假,咱們還有轉圜的餘地;如真,大王無事,這真是大王的旨意,咱倆再自殺也不遲啊。
由一點反常判斷出詔書有詐,是他們蒙受奸人陷害,蒙恬說的很有道理,然而扶蘇卻死活聽不進去,抱定了“父要子死,子不得不亡”的宗旨,堅定的自殺。而蒙恬呢,始終覺得自己的判斷沒錯,所以堅決不肯自殺,主動進入囚車,想到咸陽鳴冤。
趙高
據說,胡亥、趙高、李斯等聽到這個訊息,是非常開心的,因為他們也知道,倉促發出的偽詔有很多破綻,是絕對瞞不過蒙恬這樣的精明人的,他們生怕蒙恬不肯服從命令,起兵造反,到時候天下局勢就兩說了,可萬萬沒想到的是,精明如蒙恬者,竟然也這麼老實。蒙恬主動脫離部隊,相當於老虎拔去爪牙,胡亥、趙高等掃除了篡奪天下最大的障礙。
胡亥上位之後,蒙恬即被賜死,與他一同赴難的,還有自己的兄弟蒙毅,這對大秦帝國的雙子星就這樣隕落了。
蒙恬死的非常可惜,當時他手握30萬軍隊,這30萬軍隊,可是大秦帝國的精銳戰士,在這樣的情況下,蒙恬在蒙受不白之冤後,為什麼束手就擒,而不起兵造反呢?
難道僅僅是愚忠?
蒙恬被趙高陷害時,也就是接到偽詔之後,手下將領憤憤不平,覺得即便始皇帝活著,那也肯定是受了趙高等奸臣的蠱惑,所以紛紛要求,願意在蒙恬的帶領下殺奔咸陽,清除奸佞,拯救大秦江山,將領對他就是這麼忠心。
將領
此時,胡亥、趙高等人心未服,蒙恬如果起兵,以他的能力以及北方軍團的戰力,利用直道奔襲咸陽,是完全有可能成功的,可蒙恬呢,卻堅決拒絕了。原因只有一句話,
蒙恬說:吾若舉兵,匈奴必將聞訊南下,使天下生靈塗炭,故斷然不可。什麼意思?
他危難之際還在擔心,如果他起兵造反,北方軍團揮戈南下,致使邊疆門戶大開,匈奴就會乘虛而入,再度襲擾中原,斷送十數年辛苦打造出來的良好局面。那麼,他的想法對嗎?北方軍團真的有那麼重要麼?
蒙恬死後,反秦義軍蜂起,中原混亂不堪,胡亥等為對付即將逼近函谷關的項羽,調王離等率三十萬北方軍團南下。
事情果然就像蒙恬預料的那樣,長城門戶大開,匈奴失去壓力,藉機發展,不但收回在蒙恬手裡失去的故地,還數犯中原,燒殺搶掠,成為中原的心腹大患,直到百餘年後的漢武帝時期才徹底消除。
匈奴
生恐因為一己之私,起兵造反之後,匈奴乘隙南下,好一個大將軍,危難之際還想著天下,還想著百姓,這等高風亮節,千秋之下,還令人高山仰止啊。
參考資料:《史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