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大秦賦》草草收官,很多人都有意猶未盡的意思,尤其是最後滅六國的場面,感覺很多都是一筆帶過,有的甚至就一句旁白就結束了。

這樣的處理,不能說不好,但總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很多人都驚呼,奮六世之餘烈,就這麼完了?

而且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作為秦國三大將領之一的蒙恬將軍,為什麼在滅六國之戰中,沒有他的身影呢,讓王翦父子都滅五國,這麼關鍵的時候,蒙大將軍去了哪裡呢。

在秦始皇正式開始滅六國這十幾年時間裡,蒙恬將軍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積蓄力量準備滅掉“第七國”。

不是說秦王掃六合嗎,這哪裡來的第七個國家呀,這也是經常被大家忽略的地方,正是有了蒙恬將軍的打敗的這第七個國家,秦始皇的功業才能叫統一天下,要不然秦始皇就只能叫消滅六國。

這個對嬴政有著重大意義的第七國就是匈奴,蒙恬在統一之戰的這十幾年,一直在用精銳部隊防備著匈奴,這才是六國之戰中沒有出現蒙恬的主要原因。

(01)心懷天下秦始皇

因為地理和降水的原因,400毫米等降水量,是農耕和遊牧的分界線,次分界以南適合農耕,分界以北降雨稀少,適合遊牧。

在遊牧和農耕之間,因為生活習慣和生產技術的不同,經常發生衝突是常有的事,可以說中原政權自從有文字記錄以來,就一直都有記載和遊牧民族的衝突。

到了戰國時期,防備北方的遊牧民族,主要是靠燕趙兩國完成的,趙武靈王當年胡服騎射,曾經大敗匈奴,把匈奴逐至烏拉山以北地區,與其隔山對峙,並在所佔領的今內蒙古自治區的土地上設立了雲中郡。

趙國沿烏拉山修築了長城,在各個溝通山北的山口修築了屯軍和防禦用的城障,並在其中最大的山口即今稱為哈德門溝的山口的南部地區修建了九原城,重兵把守防備保護雲中郡的安全。

此後趙國的李牧常年在雲中地區與匈奴作戰,曾大敗匈奴,殺死十多萬人馬。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于逃跑。

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但隨著秦趙之間的戰爭加劇,李牧被調回了趙國南部,主要參與對秦作戰。

這樣一來原來趙國防備匈奴的地區,就有秦國來接管了,公元前236年雲中城被秦軍佔領,在此前後,九原城也被秦軍所控制,從此防備匈奴的重任便落在了蒙恬的頭上。

基於這樣的大形勢,在統一戰爭進行期間,蒙恬的九原秦軍採取的防衛戰略是:收縮防線於黃河之南,只做底線防守,不做進攻出擊。秦帝國在“河南地”的全面防守,從滅韓開始到大反擊,一直持續了16年。

統一之戰秦國也打的很辛苦,但是依然派秦國三大將軍之一的蒙恬防備匈奴,充分說明了秦始皇心裡裝的是天下,並不僅僅是六國,以為他知道滅了六國之後,接下來就是匈奴。

哪怕是戰事再危機,蒙恬的軍隊不能動,這是秦始皇的戰略思維,他相信,六國一旦消滅,接下來就是和匈奴的大戰。

這遠比三國時期,各個軍閥割據,造成了北方無人防守,最終釀成了五胡亂華的慘劇,戰國時代,同樣是打的不可開交的內戰,北部邊境始終有人防守。

(02)蒙恬發威

經過多年的只防守不出擊的策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滅了六國,但蒙恬的任務卻剛剛開始,他要主動出擊,肅清邊境,重新確立大秦帝國的疆域。

但剛剛平定六國的秦朝深知打仗不是兒戲,尤其是打匈奴,糧草物資非常重要,經過六年的籌備工作,中間還有一個巨大的工程,秦直道雖然還未完工,但已經初具規模。

這次秦帝國集結了三十萬大軍,出擊的主要戰場是兩個——北方九原,西部臨洮,這一戰經過精心的準備和周密的謀劃,誘敵深入一句殲滅了匈奴騎兵的主力。

此一戰徹底收回了陰山草原,敕勒川地區,秦帝國在此正式設立九原郡,這場戰役的輝煌直到134年後,被人提及,依然是心潮澎湃:

蒙公為秦,擊走匈奴,若鷙鳥之追群雀!匈奴勢懾,不敢南面而望十餘年。

這是漢昭帝時代對蒙恬的評價,足見此戰對華夏的重大意義,站穩腳跟之後,蒙恬跟其他名將李牧衛青霍去病一樣,想的就是要乘勝追擊了。

於是在公元前214年,連續對匈奴發起了長距離的追擊戰,因為秦朝史料在那場著名的大火中化為灰燼,我們無法確切得知蒙恬將軍追擊的地方有多遠。

根據歷史學家分析和考證,這裡昭烈君就不展開考據和論證的過程了,蒙恬將軍最終追擊匈奴的地點,至少遠征到狼居胥山的單于庭,追擊到今日的貝加爾湖——北海地帶。

這也是後來衛青到達的最遠的地方,也是漢人追擊匈奴最遠之處,有人說既然都打到那裡了,為什麼不在那裡駐紮建城,永絕後患。

有這樣想法的人,肯定是沒見過什麼叫草原,沒理解什麼叫400毫米等降水線,這些地方在古代條件下,根本種不出糧食,也沒法定居,所以不管你打到那裡,最終都要撤回來。

遊牧民族跟農耕民族根本的矛盾點就在這裡,越過長城,你就只能放牧,無法定居,戰爭就只能是處在你來我往的狀態,尤其是農耕民族不可能長期佔領遊牧地區,因為那裡根本就沒有據點讓你守。

而且這裡面有個巨大的悖論就是,一旦農耕的人適應了草原生活,那麼他就變成了遊牧民族的人,而生產方式決定了,他必須要時不時的越國長城來搶劫。

長城不是自古就有的,蒙恬除了打仗,幹了兩件大工程,一個是修建秦直道,一個就是修建長城,這兩項浩大的工程本質上都是為了防備匈奴。

長城我們都熟悉,秦直道是一條秦代修築的交通幹道,從咸陽出發一直通到內蒙古地區,是當時的高速公路,這條路修的用多結實,夯土層千年都不長草,知道清朝時期,這條路一直在使用,大大加強了中原同邊疆的聯絡,跟京杭大運河有的一比。

然而這一切都是為萬世一系準備的長城和秦直道,誰也沒想到會那麼快結束,而且秦始皇就是死在了秦直道上面。

(03)這才叫天下

秦滅六國,不能叫統一天下,驅匈奴,建長城,修直道,同百越這才叫統一天下,尤其是修長城這件事,從此之後,華夏的疆域有了一個基準線。

我們實實在在的有了一個明確的線,這個線在地圖上,在山脊上,更多的是在我們心裡,強大是我們可以越牆千里,孱弱時被人越牆打劫,但無論如何從此我們有了參照物,有了比守的領土,有了心裡的防線,這是華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秦始皇做夢也沒想到,蒙恬將軍是死在自己最信任的趙高手裡,秦國的長城還在,但秦人心裡的長城卻不在了。

歷史不是說,你改了朝換了代,一切都重頭開始了,他是連貫的,蒙恬死後,秦軍北部軍隊開始渙散,匈奴慢慢的又發展壯大。

當劉邦經過跟項羽爭天下取勝了之後,猛然發現匈奴已經很很厲害了,劉邦自己在白登之圍中,都差點丟了性命,大漢江山差點就戛然而止了。

這也能看出來秦朝的厲害之處,剛接手這一攤事兒的劉邦立馬就搞不定匈奴了,於是就只能屈辱的選擇了和親。

蒙恬與秦始皇,他們做的事業,是為天下做的事業,是為華夏後世謀福的事業,這才叫有天下的胸襟,但後來的軍閥割據和混戰,他們的心裡早就沒了天下,他們為的完全就是自己的利益,最惡劣的例子就是石敬瑭。

一個割讓幽雲十六州,讓長城徹底失去作用,只為當個兒皇帝的人,這樣的人,也就只配給比人當個狗腿子,根本沒有的大局觀,沒有天下觀,完全沒法跟秦始皇和蒙恬將軍相比呀。

2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有人說北宋是古代最發達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