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許多人的印象當中,諸葛亮出山之前躬耕於南陽,是個徹頭徹尾的“宅男”。但是偏偏在《三國演義》當中,當劉備向諸葛亮詢問天下大勢的時候,他卻能夠做到對答如流,甚至做出了《隆中對》為劉備出謀劃策,奠定了蜀漢的基礎,接下來就以在正史當中的描述為範本,為大家介紹一下宅在家裡面的諸葛亮究竟是如何掌握天下大勢的呢?

諸葛亮的出身

其實沒有出山之前的諸葛亮,訊息來源有很多,與同時期其他訊息閉塞的古人比起來,諸葛亮做到足不出戶天下知其實並非偶然,在人們的固有印象當中,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應該是出身於寒門,但是其實則是不然,諸葛家一直都是東漢的一支名門望族,而這也幫助諸葛亮瞭解到了外面世界發生的事情。

而其父親諸葛珪以及叔父諸葛玄都是一地太守,由此來看諸葛家的背景對於諸葛亮有著頗大的幫助,使得諸葛亮從小就能夠去讀書認字,成為一位讀書人,這也是諸葛亮在最後能夠去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家族的背景也為他帶來了許多有關於外界的訊息。這也是諸葛亮能夠做到足不出戶天下知的一個重要原因。

諸葛亮的朋友

出身名門望族的諸葛亮,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此多有才名,而諸葛亮自身也很有眼光,面對東漢末年的亂世,毅然決然選擇帶領全家從青州琅琊遷移到荊州南陽地區。結果果然不出諸葛亮所料,北方在軍閥混戰之下十室九空,這其中以青州最為嚴重。而在劉表治理之下的襄陽,卻沒有遭遇到什麼戰亂,可見其能力不凡。

在這其中的崔州平指的是崔均,還有徐庶徐元直,孟建以及石韜總共四個人。而此四人與諸葛亮經常四處遊歷。也就說諸葛亮的躬耕其實並不是完全紮根於襄陽一個地方不再動彈,而是出門遊歷四方。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諸葛亮此舉其實正與這一句話相符合,一邊在南陽躬耕讀書,同時與三五好友一起出門遊歷,以此瞭解天下的局勢。

而這幾位諸葛亮的朋友,都是有著極大才華的人。徐庶正史當中,在被迫投奔了魏國之後一直擔任到右中郎將這一職務,石韜在曹魏成為了郡守。孟建成為涼州刺史,徵東將軍。可見諸葛亮的這幾位朋友都是有著一定才華的人才。

而崔均也是官二代的出身,其父親是太尉崔烈,而其出身的清河崔氏也一直都是漢末重要的世家門閥之一,一直綿延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而這崔均的存在,也可以幫助諸葛亮瞭解外面的世界,帶來一些訊息。這對於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顯然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

諸葛亮的選擇

其實諸葛亮雖然躬耕於南陽這樣一個小地方,但是其實他的心裡面是期待能夠建功立業的,否則也不會選擇“與管仲樂毅自比”了。要知道這兩位都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臣子,而諸葛亮選擇與這兩人相比,其實也揭示了其內心對於建立功績的期待。

由此來看,諸葛亮一開始就決心去選擇名主以此爭霸天下,躬耕於南陽其實就是諸葛亮選擇提升自己身價的一種方法,他希望透過這種類似於隱士一樣的手段,吸引來有有能力與誠信的君主來招募他。而劉備“三顧茅廬”最終請諸葛亮出山,成就了一番事業。

那麼為什麼其他諸侯當時沒有選擇去招攬諸葛亮呢?

這其實是其背後的勢力所導致的,曹操背後站著的是宗親武將,以及出身於潁川世家的謀士。縱觀曹操手下的郭嘉,荀彧,荀攸,戲志才等人,這些人都就讀於潁川書院,其背後都有著潁川大族的影子。而曹操的謀士大都是出身與此,潁川書院就相當於是曹操的後備人才基地。

袁紹出身於四世三公的袁家,其身後是一個龐大無比的巨大的家族。對於他而言,其手下的加成就足夠用了。諸葛亮對於他而言並沒有什麼招攬的必要,而且袁紹所在的河北地區,與諸葛亮所在的襄陽之間隔著曹操的地盤,招募難度可謂是難於登天。

劉表的背後是荊州氏族,孫策的身後是江東氏族。這兩人的情況其實有一些相似,這二人手下的官職都被這些氏族所瓜分殆盡,就算諸葛亮再有才華,也不可能在這兩人手下得到重用。

由此來看,劉備對於諸葛亮來說顯然是一個極佳的選擇。一方面當時的劉備,手下的文臣極度缺乏,沒有讀書人願意去投奔這樣一個落魄的諸侯。而另一方面,劉備有著漢室宗親的名頭,同時對待百姓較為寬厚,有著良好的民心基礎。最後劉備還有著一支軍隊,有著關羽張飛等絕世的猛將,同時知人善任,願意將自己的權力下放給諸葛亮。由此來看,對於諸葛亮而言,劉備其實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

而事實上來說,在投奔劉備之後,劉備確實對諸葛亮信賴有加,許多重要的軍政事務都願意放手交給諸葛亮。而最後在白帝城更是將後主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而諸葛亮也為了蜀漢的基業鞠躬盡瘁,在劉備死後更是盡心盡力輔佐劉禪,這對主公與臣子之間成為了千古佳話。

2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隆裕太后和光緒大婚當天,京城發生了件怪事,預兆了她悲慘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