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受康熙之命在暗中調查理政輔國期間的實際情況,他發現太子和索額圖確實存在不臣之舉,而且還為自己的親信大開方便之門,而且更為嚴重的是太子已經挑戰到了君主的尊嚴,一旦君與儲君之間沒有了界限可言,那是相當危險的,隨時都有可能上演一場逼宮的歷史悲劇,而這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朝廷中已經根深蒂固的黨派之爭。
索額圖已經奔赴尼布楚,明珠自然也就成為了朝堂首臣,他凍結了索額圖時期的一切人事安排,他所做的這一切都讓康熙覺得觸目驚心,稍有不慎,他就會面臨被架空的危險,他不能再忍受如此陳舊的官員現狀了,康熙已經下定了決心去處理這盤根錯節的朝廷關係。於是他首先採取的措施就是引入外地的青年才俊,讓清流官員張廷玉等人入職上書房監理內閣政務,從而對明珠形成制衡之力。這樣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遠在尼布楚的索額圖那裡,索額圖有著一種深深的恐懼和憎恨,一方面他對康熙皇帝的引入青年官員表現出了強烈的擔憂,另一方面憎恨明珠的針鋒相對,他深知康熙所做的一切是因為他已經準備要徹底地整治當今的朝廷現狀。而索額圖和明珠這兩大派勢必是不能獨善其身的,因此,對於此刻的索額圖來說,他迫切需要促成尼布楚和談的成功,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為自己迎來更多的生存希望。
另一邊的明珠也同樣感覺到了一絲不祥的氣息,他已經敏感的察覺到了,等到索額圖歸來之時,皇上一定會對他們二人中的某一位下手,從整體上來看,索額圖垮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畢竟他在留京輔佐太子理政的時候確實遺留下了很多的問題。但是此時的明珠依然是清醒的,他明白即便是明相一黨突然垮臺,但只要大阿哥不失寵,惠妃安於後宮,他就依然有機會能夠東山再起,所以他鄭重的告訴惠妃,一定要在即將到來的朝政風波中想辦法自保,只有他們安然無恙,他自己才會有一線生機,但是這畢竟是康熙皇帝,誰也不知道他的帝王之術會運用到什麼人的身上。
康熙為了整頓吏治,他讓李光地給他出個主意,李光地建議康熙讓眾大臣公開彈劾,互相揭發,以暴露不忠之臣,康熙聽了龍顏大悅,對他來說,在朝中黨派相爭愈演愈烈的今天,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了,於是康熙下旨開啟了順治皇帝廢除的風聞言事制度,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吏都可以不必拘泥於證據,就可以相互揭發,以求廣開言路,從而暴露不忠之臣。果然康熙收到了無數的舉報信,這瞬間形成了波及整個大清帝國的官場撼動,上到太子首輔,下到七品縣令,誰人背後不參人,誰人名下無人參,但是面對著堪稱海量的彈劾奏摺,他沒有處罰任何一個人,他不可能罷免所有的官員,同時也不能容忍朝堂上的尸位素餐與貪汙腐化,而風聞言事制度讓康熙不僅能夠掌握更多朝廷動向的同時,也能形成對所有官員的實質性的敲打。
在堪稱海量的彈劾奏摺中,有兩份匿名的奏摺顯得格外的特殊,康熙想讓李光地查一查,一個是舉報索額圖勾結朱三太子,一個是舉報大阿哥,在打葛爾丹時被俘虜過,康熙不敢相信,也不能相信這兩份奏摺的真實性,但是他在心中又隱隱察覺到這兩份奏摺絕非是憑空捏造這麼簡單。李光地原本想彈劾索額圖,寫到一半時他得到了索額圖和沙俄的談判順利簽訂的訊息,他改變了主意,暫時打消彈劾索額圖的念頭,決定彈劾明珠,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就因為李光地剛正不阿,兩袖清風,兩年前李光地被明珠和索額圖折騰的死去活來,逼得他差點在牢裡懸樑自盡,李光地表面上不計較,心裡卻早已經下定決心要剷除這兩大黨派,把他們全搞下臺。
而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對於明珠來說絕非幸事,此刻的他戰戰兢兢,顯得分外的衰老和弱小,他似乎能夠感知到自己的末日即將來臨。一個太監給他請安,明珠感動的賞他五百兩,他感覺自己不會再有風光之日了,他問小太監昨晚皇上召見了誰,召了誰侍寢,得知康熙召見了李光地,還加班到後半夜,他意識到這次康熙是動真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