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偶然之中蘊有必然,必然之勢難避偶然。

這就是歷史,不可假設,亦不可翻盤。

縱是如此,也無法冷卻人們對往事的好奇與熱情。

尤其那些雄主英豪,更讓人心馳神往。

秦始皇,一個殊為重要的名字和符號。

隨著《大秦賦》上映,圍繞他的話題倏忽熱漲。

是終結戰亂、締造和平,還是殺伐攻掠、荼毒蒼生?

是胸懷天下、帝王模範,還是濫施暴政、極權倒退?

多少罵名滾滾,多少頌歌昂昂。

有人贊他揚他,有人貶他損他。

只有兵馬俑冷峻如舊,警衛著他們心目中的不二帝王。

若沒有秦始皇,華夏民族會不會像歐洲大陸那樣,分化成為星星點點的國家?

這種可能性有,但機率很小很小。

炎黃以降,三皇五帝夏商周,中原大地萌生的始終是一元文化。

隨著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組織成熟,任何社會都需要一股強大的支配力量。

歐洲大陸也非一盤散沙,它有超越國界的宗教力量。

而東亞大陸似乎對宗教並不感興趣,更垂青現實可見的宗法倫理。

姬周國祚,綿延八百。

諸侯列國,形散神聚。

王所不至,宗法遵憲,《周禮》便是維繫一體的總章。

整個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威儀與禮法章程同步崩潰。

禮崩樂壞,霸主輪番登場,但他們拿不出替代周禮的更好方案,所以只能各領風騷十幾年。

儒墨兵法,諸子百家,籌謀的也是如何用新的方式統一這個社會。

亂世之中,唯法不易。

商鞅變法後,一種全新的社會治理模式試驗短暫成功。

那種年代,那種社會條件下,新的治理模式取代舊的治理模式,除了殺伐征討、嚴刑峻法,找不出更好的辦法。

最終,秦國勝出。

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社會,只能採取這種方式實現自身的內聚。

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帝王獨尊,秦始皇創立的遊戲規則讓後世樂此不疲。

秦制中,最徹底的改革是郡縣制。

孝公以來,累世秦王,不封王室兄長子弟,實屬難得。

這種冷酷,確實與重視親情的華夏傳統相悖。

借鑑秦的教訓,後世治國理家,無不儒表法裡,直至明朝,仍然分封諸王。

事實證明,封與不封,三世之後,王族與蠹蟲無異,對政權建設毫無裨益。

有清一代,雖無分封,卻把八旗子弟富養起來。

如此恩惠,倒不是褒獎旗人的功勳,而是讓他們飽享食祿,消磨覬覦中樞的野心。

歷朝歷代,上層關注的最核心問題是權力。

權力的歸屬,權力的分配,權力的安全。

秦始皇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有成功的偉績,也有失敗的教訓。

後來者無不沿著他設定的軌跡,不斷進行修正調適。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暴秦易滅,天下何安?

趕走一個皇帝,立起另一個皇帝。

這片土地上,始終只有一粒種子在開花結果。

3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盛極百年的契丹族如今去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