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日本歷史,特別是近現代歷史,都要從明治維新開始說起,這是日本一個重要轉折點,可是明治維新所帶來的連鎖反應,也讓當時日本面臨新的問題,一步步促使他們走向海外擴張的道路。
日本明治維新1853年7月8日,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裡,率領4艘戰艦駛入了日本江戶灣相州浦賀海面,以武力威脅日本開放國門。當時整個江戶只有一百多門海防大炮,還沒有美國軍艦炮火一半。當時的德川幕府財政狀況非常吃緊,根本應付不了任何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幕府被迫收下了美國的國書,第二年和美國締結了《日美親善條約》,協議中規定,要求日本開放下田、箱館兩個港口,並在開放港口內劃定外國人居留地,並且要承認美國最惠國待遇。
此時日本實行的是藩閥政治,藩就是藩鎮,類似於唐朝時期的節度使,地方藩鎮有自己的行政權,也有自己的兵權。閥就是門閥,類似於中國魏晉時期的門閥,主要是一些貴族階層,他們掌握著政治資源。
因此雖然中央有一個德川幕府,實際控制力在不斷地下降,並且德川幕府並不是一個落後排外的保守勢力,相反,面對西方列強,1855年幕府在江戶城的鐵炮洲、一橋門等地設定了6個軍事訓練場,推廣西式練兵,以及炮術等。
而且德川幕府還成立了翻譯所,講授西洋著作的洋學所等,同時還成立了外交部,專門研究外交事務。同年,幕府還在長崎創辦了海軍傳習所,購買400噸的荷蘭遜賓號,作為教練艦,並且聘請國外軍官、輪機師、水手等傳授海戰經驗。幕府末期對日本的影響,就像清朝末年北洋軍閥一樣,自己培養了掘墓人。
推翻德川幕府的是長州藩和薩摩藩,長州藩也就是今天日本的山口縣,長州藩曾經是排外情緒最重的地區,讓英法美荷四國炸爛了馬關之後,長州藩積極開始學習西洋技術,成為軍事實力最強的藩。薩摩藩在今天的鹿兒島縣,長州藩和薩摩藩聯合擁立天皇,要求推翻幕府。
日本武士浮世繪
當時倒幕的口號是“尊王攘夷”,認為當時的幕府對抗西洋不利,要求推翻幕府。以藩主為核心、以各地浪人為骨幹、以各藩中下級武士為基本力量來恢復日本的純潔性。特別是“安政五國條約”簽訂後,隨著橫濱 、長崎、箱館等港口的開放,這些狂熱民族主義分子按耐不住自己的憤怒。
由長州藩和薩摩藩領導的倒幕運動,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建立了新政府,這兩個藩中有不少人都出任了新政府的高官。換成長州藩和薩摩藩政治統治之後,能夠參與政治權力的日本人還是很少,雖然明治天皇宣稱廢除了封建等級制度,在法律上也肯定了所有國民平等地位。但是實際上能參與政治的只有那些藩閥政治家,像伊藤博文就是長州藩的門閥。
那些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中下級武士,於是就紛紛組織政黨,比如自由黨、改進黨等,他們參加議會選舉,成立所謂的帝國議會。雖然日本有完善的議會制度,但是政府當中這些職位都被長州藩和薩摩藩給把控著,其他政黨根本就沒有機會。
為了緩解這一危機,日本政府就想著向外擴張,尤其是新的殖民地。比如臺灣,就給日本提供了4萬多政府職員的崗位,北韓無論是領土面積還是人口都超過臺灣,當然會提供更多的職位,所以這些新興的勢力就極力鼓吹戰爭。所以說中日甲午戰爭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場戰爭,日本新興勢力在國會大肆活動,最終在國會通過了出兵北韓的議案。
日俄戰爭中日甲午戰爭,《馬關條約》規定清朝除了賠付2億兩白銀以外,還要把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但是當時俄國把東北看成自己的勢力範圍,於是聯合法國和德國,逼迫日本放棄遼東半島的主權,這就是歷史上的三國干涉還遼。
剛剛吃進去的遼東半島,現在要吐出來,這讓民族主義剛剛覺醒的日本民眾,瞬間炸開了鍋,民眾紛紛指責政府的軟弱,人們認為是這些資本家出賣了日本,要求增加民眾的選舉權。
當時日本雖然採取的是普遍選舉,但是隻有向國家繳納地租或所得稅15日元以上的成年男子,才擁有選舉權。當時能夠符合這一標準不到日本民眾的1.1%,人數非常少,而且大都是那些新興的資本家,工商業者。1900年,日本政府被迫修改了法律,要求所得稅從15日元降低到10日元,依然只有少數民眾擁有了投票權。
1904年,日本政府準備對沙俄開戰,搶奪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勢力。為了這場戰爭,日本政府籌措軍費,上調了地稅和所得稅,地稅上漲了2倍,所得稅上漲了1.7倍。日本政府認為這只是戰爭期間的臨時徵稅,戰爭結束之後,就像對清朝的戰爭一樣,可以索得2億兩白銀,就能夠緩解暫時的矛盾。
日俄戰爭浮世繪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向俄國索要30億美元賠款,相當於20億兩白銀,是當時對清朝賠款的十倍。當時沙皇尼古拉二世非常強硬,要錢沒有,實在不行咱們接著打。因為整場戰爭俄國大部分兵力都在歐洲那邊,所以對於這場失敗,俄國人是不服的。
可是對俄戰爭,日本共計花費18億日元,其中有8億日元是英美貸款,按照當時匯率,日元對白銀1.64:1,共計花費十幾億兩白銀。整個戰爭期間日本動用了120萬軍人,死亡8萬多人,負傷15萬人,財政非常吃緊。當時日本已經透支了國力,無法再打下去了,為了彌補巨大的財政赤字,日本只能將高稅負合法化。
索要戰爭賠款無果,再加上高稅負,讓日本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抗議,要求日本政府繼續對俄作戰,但是抗議活動很快被平息下來。高稅率也導致更多的日本工商業者參與到政治活動當中,而日本的地主階層還有農民就被排擠到邊緣地帶。
軍國主義崛起地主階層和農民在選舉當中逐漸被忽視,他們的利益訴求也聽不到聲音,但是在日本,農民又佔到總人口數的50%,長期對農民的剝削與忽視,導致這一部分群體就像即將爆發的火山一樣,冒著滾滾岩漿,成為當時日本社會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這些不滿現狀的農民找到了一個同盟,那就是日本軍部。當時的日本軍部直接歸天皇管理,不受政府的管轄。因為日本明治維新學習的是普魯士制度,普魯士的軍隊是由國王來統轄的,所以軍部具有獨立性,而且經常不把政府放在眼裡,這為軍國主義埋下了隱患。
1929年,美國的經濟大蕭條波及到日本,日本出口貿易遭受到重大打擊,尤其是日本的大米和蠶絲貿易,導致了大量的日本農民破產。而當時日本和美國一樣,奉行經濟自由主義,對農民眼下困難不聞不問。
當時只有軍部提出了詳細的拯救計劃,包括化肥販賣國有化,穩定農產品價格等等,於是軍部和農民形成了同盟。而且日本軍部軍人大部分來自農村,因為當時日本法律規定,在工廠做工的工人,以及在校的學生,是可以不用當兵的,因此農民成為最大的兵源。
當戰爭打響之後,日本議會選舉就會被廢掉,軍部的法西斯頭目就會出任內閣首相,這樣日本議會政治就名存實亡,取而代之的是軍部主導下的法西斯獨裁統治。
日本武士浮世繪
而且這些政治家對農民的漠不關心,也加劇了與軍部之間的矛盾,1932年5月15日,日本海軍一批青年軍官發動政變,刺殺了首相犬養毅,這被稱為“五一五事變”。
隨後1936年2月26日,陸軍一批青年軍官再次發動政變,參加政變的軍隊達到了1400多人。日本財政大臣、內大臣和教育大臣都在這次政變中身亡,首相也倉皇逃離官邸。政變部隊佔領了議會、陸軍省和首相官邸,要求實行國家改造,實現日本的法西斯化,這次事件被稱為“二二六事變”。
雖然二二六事變相關人得到懲處,但是日本法西斯政治依然沒有改變。1936年3月,在軍部支援下,堅持對外擴張的廣田弘毅出任首相,這也標誌著日本軍部的法西斯統治正式確立,隨後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這些統治者只顧及資產階級利益,對農民階層的訴求不聞不問,導致以農民為主要力量的軍國主義上臺。除了國家的法西斯化,日本軍部和農民的同盟還導致了另一個後果,那就是日本的對外擴張被包裝出了正面意義,吸引無數日本民眾為之獻身。二戰期間的日本民眾根本沒把這場戰爭看成是對外侵略,而看成是日本在亞洲發動的一場針對西方資本主義的革命。
-
1 #
-
2 #
東方以為自己的主張可以延及全世界,不想那個世界直到現在還是念念不忘侵略
-
3 #
東方國家有天生的自閉自大的特性,不打不進步。西方思想的啟蒙功不可沒。
-
4 #
所以說原子彈下沒有一個冤魂
-
5 #
賊被捕捉了,說我是被受害人逼的,是他兜裡的錢太多,逼我下手!
-
6 #
開放國門有啥不好呢?和我們當初的改革開放一樣
-
7 #
一個小小彈丸之國就開始擴漲侵略,最後美國2枚原子彈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真是原子彈爆炸沒寃魂
-
8 #
那也不是侵略中國的理由!
-
9 #
什麼是最惠國待遇?
-
10 #
狼吃羊,也是這道理。關鍵自己不能是羊!
-
11 #
是啊,我不耕地沒飯吃,被逼著去搶劫
-
12 #
強盜打了人,還問“:知道我為什麼打你嗎?因為你打不過我!”
-
13 #
核平代表進步 既然你們這麼說了那我們可以這麼做
-
14 #
這配圖,玉麒麟盧俊義。。。
-
15 #
沒看見誰逼迫的,貪念逼的,法西斯逼的
-
16 #
I should be Japanese. 、
-
17 #
老天爺也是你們迫的,不給你們的歷害對其他民族不公。
-
18 #
南京三十萬平民也是被逼著殺的?
自從懂事後,我看到的抗日戰爭劇所解釋的,我相信他們所說的話,就按現在的抗日劇所演的,日本人在中國能堅持8年,實屬不易啊,一個燕雙鷹我估計就能幹掉他們一個師團,何況中國的電視劇裡有那麼多的燕雙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