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45年重慶談判時作為美國總統私人代表來華的赫爾利同蔣介石、毛澤東(前排左起)合影。

蔣永敬認為蔣介石在三大戰役失利是由 於其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圖為遼瀋戰役上,解放軍吹響勝利的號角。

輸掉三大戰役:蔣介石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佔8月31日,91歲的臺灣學者、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纂修蔣永敬與原中國史學會會長、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金衝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楊天石座談蔣介石與毛澤東對三大戰役的應對。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革命軍的戰略性決戰。當時國民黨軍隊365萬,相對共產黨的280萬,多出80多萬人。“不光是人數,還有武器、裝備、飛機掩護、火煙噴射器……共產黨(軍備)雖比小米加步槍好一點,但和國民黨的裝備不能相比,軍事力量相差很多。”金衝及說。與共產黨交戰的軍隊中,包括國民黨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十八軍,這是蔣介石最重要的主力部隊,尤其新一軍、新六軍是接受美國訓練、擁有美國裝備的精銳部隊,曾在緬甸戰場上發揮出色。除了軍隊力量,當時全國的主要城市、長江以南的交通線亦掌握在國民黨手中,共產黨除了東北的幾個城市外,基本都是農村與小城市。蔣永敬介紹,遼瀋戰役開始時,蔣介石頗有信心,有戰略方針,計劃錦州與瀋陽的軍隊匯合,兩地夾攻把林彪殲滅。這個戰略目標有攻有守,攻彰武,守錦州,錦州雖沒守住,但攻下了彰武。但到了淮海戰役,就變得“有守無攻”,當時提出“守淮保江”,守淮河保衛南京,不能跑,不敢攻,結果國民黨的精要部隊黃維、黃百韜兵團被殲滅。而到平津戰役,國民黨完全沒了信心,不攻不守,開始撤退,“結果跑也跑不掉,最後就完蛋了”。這四個半月的時間裡,從來沒有打過類似大仗的共產黨殲滅了國民黨近155萬人的軍隊。“這是蔣介石沒有想到的,很多人都沒有想到。那時我已經參加共產黨地下黨,也沒想到:怎麼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取得勝利?”1930年出生的金衝及說。蔣永敬:蔣介石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佔蔣永敬1922年出生,遼瀋戰役爆發時他在瀋陽擔任國民黨文職工作。1948年9月12日遼瀋戰役爆發,他買到10月9日的飛機票,與當時的女友一起跑到北平。“到11月,其他各部隊就跑不掉了,不是被俘虜了就是投降了。”蔣永敬認為蔣介石的失利,在於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佔,“如此敗掉是必然結果。”天時即時機,蔣永敬認為,共產黨非常會利用時機,比如戰敗時就爭取時間養精蓄銳,而蔣介石“有利時不利用時機,不利時想爭取時機卻沒有機會了”。1946年5月林彪戰敗後,毛澤東建議其爭取時間休備補充,恢復元氣再作戰。而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向蔣介石施壓,林彪得到了時間。在當時國民政府、美國與共產黨的三方談判中,馬歇爾評論周恩來手段非常厲害,“是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外交對手”。周恩來以此爭取來了23天的時間。時間一長,國民黨的經濟恐慌、士氣渙散等都將爆發。周恩來曾在1946年11月評估:“半年之後蔣氏毫無辦法。”而地利上國民黨的不利,在於其佔領的都是城市。“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鄉村是農業生產的地方,吃飯靠農村;城市是消費的地方,鄉村糧食不來,城市沒有飯吃。城市裡擁擠著難民都要吃飯,於是發生恐慌。”在當時的國民黨統治地區,城市逐漸被孤立起來,乃至後來只剩下據點式的城市,而連線的橋、路等都被挖斷,糧食只能靠空投。蔣永敬回憶自己當時在東北之所以能逃跑,就是因為空運糧食來的飛機,回程可以賣票載人。平津戰役時,蔣介石曾問徐永昌意見,徐永昌認為“共產黨軍隊打仗不要後方,但我們要,沒有後方前面就亂了、中心就亂了”。“至於‘人和’,後來的蔣介石眾叛親離,沒有人和。”蔣永敬曾統計,僅1948年8月28日到10月7日期間,毛澤東拜訪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60人次,其中最重要的是當時的民盟主席張瀾,其次是宋慶齡,還有黃炎培、羅隆基、郭沫若等,而這些人之後“都替共產黨講話、替共產黨幫忙”。除了民主人士,蔣介石在親信、國民黨內也漸漸眾叛親離,馮玉祥、李宗仁等都站在了反蔣一邊。蔣永敬介紹,三大戰役失敗加速了蔣介石的眾叛親離,當時200多人簽名要他下臺,也有官員當面指責他錯失談和良機,導致現在無法議和的局面。而在民眾中,因為當時的通貨膨脹,蔣介石民心早失。當時南京市民聽說蔣介石要下野出國,放鞭炮慶祝。“最後蔣介石眾叛親離,死的死,跑的跑,變的變,沒人可用,變成孤家寡人。‘人和’沒有了還打什麼?”當時金衝及在復旦大學上學,記得1948年12月9日《大公報》上有一個訊息:早上300塊金圓券可以買一擔米,晚上變成1600塊;還有一幅漫畫:一個人坐在下面,上面的一碗麵1000塊,正在吃時改成2000塊錢,吃完要付錢3000塊。“這幅畫略微有點誇張,但一天裡漲價幾次卻是事實。大家可能沒有見過這個局面,南京路上人像潮水一樣衝進商店裡,趕緊要把錢花掉,我買回來的鞋兩隻都不一樣。冬天馬路上凍死的人有很多。所以國民黨的垮臺不僅是軍隊打垮的,人心的散失才是重要的。”金衝及:蔣介石對真正的軍事不太了解金衝及分析國共在三大戰役中的勝負原因,則是從軍事著手。“毛澤東不是軍人出身,他說過自己是小學教師,哪裡懂得打仗。所以他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戰爭中總結經驗。而蔣介石是黃埔軍校出來的,至今臺灣很多老人稱他委員長多過總統,就是因為他是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但李宗仁曾批評蔣介石‘沒有從排長、營長、連長當起,所以對真正的軍事不太了解’。” 金衝及認為,蔣介石的政治意識比軍事意識強,之所以能打敗馮玉祥、閻錫山等,並不是蔣介石的軍事戰略,而是政治分化。“內戰快爆發時(1945年),蔣介石在8月召開了三年來軍事問題的研討會,預備會議開了11天,政策會議開了5天,他每天到會每天講話,但在整個會上,對軍事作戰的考慮、主要的戰場怎麼進行以及具體指導都沒有。”金衝及表示,從文獻上看,蔣介石每天的講話主要包括兩個內容:一是政治上打氣,二是講一些細節問題。8月時蔣介石還說:“現在戰爭比較穩定,重點要解決經濟問題。”而在同一時期,毛澤東說的是“我們的戰略目標是要推翻國民黨”,周恩來說的是“全國的重心在中原,而東北的重心在北寧路”,前者指的是淮海戰役,後者指遼瀋戰役。金衝及也提到國共對於“後方”態度不同,“遼瀋戰役中,國民黨想到的是如果把長春丟了,在國際上的影響太壞,所以舉棋不定,猶豫不決。而共產黨連延安都可以放棄,因為‘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當時毛澤東對東北的策略是拿下錦州,錦州從東北到西南,最北邊的一點是山,南邊一點是海,由北寧路進去猶如鎖喉。當時國民黨在瀋陽是廖耀湘的兵團,廖耀湘認為以當時局勢應當撤出錦州,繞道營口,調集軍隊再與共產黨作戰,而蔣介石認為:你們以前說找不到共產黨,現在找到了你們還不打?“結果廖耀湘5個軍,打了6天6夜都沒打下來,主要原因是士無鬥志。雖然還有兩支軍隊在,但軍心已經慌了。蔣介石說你們要等著這個機會,跟共產黨決戰。所以打黑山,打了三天三夜打不下來。共產黨把錦州一消滅,轉而進攻到黑山。這時廖耀湘就慌了:打錦州不可能了,退營口路堵住了,去瀋陽路也堵住了。這時共產黨下決心:所有軍隊衝進去(因為在撤退過程中),正好衝進了(國民黨)兵團部。兵團部一破壞,整個軍就亂了,沒有指揮了,司令找不到軍長,軍長找不到師長,師長找不到團長,團長找不到營長。所以(遼瀋失利)一個是指揮問題,一個是軍心問題。”金衝及介紹,淮海戰役時,蔣介石本來判斷在華北,根本沒想到仗會在南方打起來。“共產黨的指揮很高明,毛澤東擺出一個要攻徐州的架勢,蔣介石匆忙地把軍隊調到徐州,結果解放軍攻打的不是徐州,蔣介石完全沒有準備,毛澤東的軍隊一下就進來了,先割斷了邱清泉的軍隊,邱清泉兵團向東進想救黃百韜兵團。結果(共產黨)把徐州的口打了,這不僅是包圍黃百韜的問題,而是包圍了整個徐州。”慌亂的蔣介石只能調黃維兵團,但毛澤東事先已對蔣介石的調兵遣將做好準備,弄了一個部隊把黃維兵團繞到豫西去,等黃維兵團再回到據點時又要馬上去打宿縣。黃維兵團是重兵團,“是高度機械化的部隊,沒有路沒有辦法行動”,在山區裡行軍十分困難,而蔣介石給的路線是一條直線,只有一條土路,還有一條河。等黃維兵團過河到宿縣,宿縣差不多已被共產黨打下來了,面對共產黨早已準備好的攻勢,“黃維兵團就往後退,他們糧草、彈藥都沒有了,再好的配備在這樣的狀況下能怎麼辦?”當時杜聿明帶著三個兵團一心想先撤到淮河,重新站穩腳跟,蔣介石說不行,重要的是跟共產黨決戰,救黃維兵團。“杜聿明說,知道這個命令的時候就知道完了,但又不能不接受,因為違反軍令的後果很嚴重,所以本來從西南到淮河可以跑出去,結果一調頭,又送掉了。”蔣介石性格導致很多決策失敗9月1日,臺灣學者、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纂修蔣永敬與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陳鐵健、黃道炫、楊天石舉行關於蔣介石如何檢討大陸落敗的座談。蔣介石性格不似毛澤東堅決蔣永敬介紹,通過1949到1950年間的蔣介石演講觀察其對其失敗原因的檢討,發現30篇中有15篇關於軍事上的失敗,另外15篇關於黨務組織宣傳以及文化教育的失敗。“這是他個人主觀的檢討,是否客觀需要大家去思考。”蔣永敬認為,蔣介石內戰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八年抗戰後,當時的中國根本不適合打仗尤其是內戰。“民窮財盡,國庫空虛,人民渴望和平,誰要打仗就是天下之罪人。”當時國民黨內部一般不主張打仗,一方面兵力疲憊,另一方面沒有國際援助,蔣介石的裝備、財政、彈藥無法維持。周恩來在1946年11月就估計蔣介石只能維持半年。是年5月馬歇爾就提醒蔣介石,共產黨在軍事上、財政上都佔優勢,無論什麼條件,都要談和,而且要快,不能慢,否則在軍事上、財政上、經濟上將陷入混亂狀況。蔣永敬介紹,共產黨深知這點,所以談判時提出條件。“重慶會談時,毛澤東要的條件是劃黃河為界,他要山東、河北、山西的一半、熱河、東北三省。當時國民黨內部也有建議蔣介石接受分江而治的,但以蔣介石的個性怎麼可以呢?他說‘軍令、政令必須統一’,必須聽他的。”但陳鐵健認為,蔣介石性格中有“軟”的一面,並不似毛澤東堅決,這導致他很多決策的失敗。“中央蘇區失敗,紅軍撤出時,很多國民黨將領建議蔣介石在西邊堵,但他覺得紅軍是強弩之末了,所以開了一個口子,讓幾萬人往西邊走了,結果到了四川又建立了軍隊。”陳鐵健介紹。此外,在重慶談判時,蔣介石雖不滿毛澤東提出的很多條件,本來可以扣下毛澤東,但他反覆斟酌覺得不該這麼做。而毛澤東來的時候就做好了坐牢的準備。陳鐵健分析,毛澤東的性格一直很堅定:不服輸,“他的高度就在這裡:意志非常堅定,所以從毛、蔣兩個人的性格來看就覺得兩個最高統帥性格完全不同,也就決定了最後誰勝誰負。”兩黨背後的美蘇兩國態度蔣永敬梳理史料認為,當時和還是戰,不僅是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的問題,還包括美蘇兩國的態度。國民黨提出“先安關內,再圖關外”的戰略後,“蘇聯很高興,讓在瀋陽的共產黨軍隊撤退,讓國民黨過來。”蔣永敬認為,對國民黨最好的機會,是蔣介石派蔣經國前往莫斯科會見斯大林,“去談中蘇關係的根本問題,這個事很大,必要時可妥協。”但當時杜魯門發表對華政策宣告,要求國共合作,不要內戰,美國可以為此提供貸款。美國派來馬歇爾協調國共事務,“後來馬歇爾的政策是拉攏共產黨、壓制蔣介石。”蔣永敬說。在馬歇爾的意見下,蔣介石“先安關內,再圖關外”的政策被反轉,派了10個軍去接手東北九省。“由美國軍艦運送過去,而且派去的是最好的部隊:新一軍、新六軍、71軍(都是美式裝備),我本人就在新六軍的207師裡。”這種做法激怒了蘇聯,蘇聯的態度由軟化轉為大力支援共產黨,中共也因此“放手大幹”。“蔣介石對採信了馬歇爾的計劃非常懊悔,在演講和日記裡多次提到。”蔣永敬說。

陳鐵健當時正在東北,親歷了當時蘇聯紅軍對中共接手東北的支援,以此為蔣永敬佐證。他回憶當時東北局向中央報告,“蘇聯紅軍代表希望中共等他們撤離時馬上接管他們佔領的城市”。1946年4月26日陳鐵健在安達市,當晚蘇聯駐軍有一個營的兵力在縣城主幹道上示威,列著縱隊來回行進。“那天晚上給我的感覺形勢很緊張,他們要撤退了,而且到凌晨有了槍聲。第二天早晨出來一看:八路軍進來了。”陳鐵健分析,以前偽滿洲國的偽軍,改編為國民黨的一個保安隊,戰鬥力很差,共產黨從西邊進攻,蘇聯紅軍在東邊配合,兩邊夾擊解放了安達市。作者:許荻曄 發自北京

最新評論
  • 1 #

    蔣介石只會玩政治手段不得人心來。

  • 2 #

    林彪在東北雖敗,但國民黨即使不停戰也消滅不了林,國軍只能佔領大、中城市,每個城市都要派兵去守,國軍有那麼多機動兵力去打仗嗎?還有補給咋辦?將國民黨在東北的失敗歸於1946年的停戰純屬找藉口!

  • 3 #

    朝代更迭不變的規矩:人心渙散。

  • 4 #

    火煙噴射器是什麼?

  • 5 #

    人民,世界屬於人民。英雄離不開人民。官僚沒有人民所以失敗,一定失敗,必須失敗。

  • 6 #

    常凱申辦物流公司水平不錯。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陳賡要槍斃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