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眾所周知,“防諜”與“保密”工作的好與壞關係著國家的安與危,正因為如此至關重要,所以自古以來我國各朝各代都對其給予了高度重視,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形成了歷史悠久、內容博大、影響深遠的思想體系。

唐宋被外國學者稱為是中華第二帝國時期,當時由於商品經濟的發達,社會發展取得了多方位的繁榮。車水馬龍、人比肩繼踵、一片祥和的都城裡暗藏著危機四伏的諜鬥。複雜的政治環境催生了唐宋間諜制度的發展成熟。

間諜源起

《孫子兵法》中《用諜篇》寫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孫子認為“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知”意味著“勝”。

要充分了解對手,那麼派遣間諜毋庸置疑是最好的選擇。“用間”成本較低,操作簡單明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其收益巨大,頗有“花小錢辦大事”的感覺。

可見我國的間諜制度興起於奴隸社會末期,最初是為了服務軍事需要,在《左傳》等諸多古籍均有相關記錄。

封建王朝建立以後,統治者吸取經驗明曉了其利好,間諜制度自然而然成為了他們愛不釋手的秘密武器。加上國家社會發展較快,政治環境越發錯綜複雜,這為間諜制度提供了廣闊的生長空間。

開放的唐宋

開放是唐宋一大共同特徵。唐朝幅員遼闊,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遙遙領先,李唐甚至可以說是那時世界的中心國度。唐朝廷不僅要接待應對眾多來華訪問的譴唐使以及大量的外國移民,而且也要處理好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間諜制度是急需品。宋代貧弱,西夏、大理、遼以及後來的金等少數民族政權崛起,而宋與他們又多處於敵對關係,加上宋“以商立國”導致的船來船往,宋為維繫國家穩定根本無法離開間諜。

唐朝的反間諜制度

古人對間諜這個古老的職業定義是:“事之有隙可尋者曰間,諜,伺也,伺候敵人之間隙以反報其主者曰諜"。既然掌握並運用“用間”,那當然不可能不知其對應反制措施—“反間”了。唐朝最重要的反間諜制度就是嚴格要求掌握國家秘密的官員“守口如瓶”。

唐代帝王在選拔和錄用官員時,不光光考慮他的才德,是否擁有保密意識也是一個重要考慮項,而且皇上還會派人徹查你的人際關係圈,考核你的私生活造成洩密的可能性。在完成了一系列審查後,才能決定你是仕途順利還是原地踏步。

唐朝的官員也具有很高的保密意識,當時很多身居高位的官員都會自覺拒絕私下會見賓客。哪怕是人臣之首的宰相也是如此。唐德宗時,就有"宰相不敢與私第見賓客"的現象。唐朝的保密制度不只是有這樣緘口不言人人自曉的“潛規則”,還有白紙黑字的法律規定。

《唐律》作為中華法系最完備的法典,它專門對保密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洩密者絞,傳播者罰一年的牢獄之災。減輕刑罰已然是唐朝的立法者們達成的共識,但對於破壞國家保密制度的依然以重刑,足以見得唐朝廷對保密制度的重視。

宋的保密制度相比於唐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所謂“青出於藍勝於藍”。宋最重要的是建立了高度完善的軍事保密制度。

上文已經說過了宋朝面臨著惡劣的外交環境,軍事力量是大宋江山的最後依靠,軍事資訊一旦暴露,對於宋朝毫不誇張的說就是國破家亡,所以軍事透明是宋代帝王最忌諱之事。

為了提防士兵逃跑,宋代的統帥們可謂是絞盡腦汁。為了防止叛逃,他們發明了“刺青”,最有名的“刺青”者就是宋代大將軍狄青。

逃兵只要被抓捕就會被處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防止逃兵洩露軍情。除此之外,軍隊還嚴格把控士兵的書信往來。為了做到滴水不漏,宋國的書籍都是嚴禁出口的。違令者斬。

宋朝的活字印刷術等科技發明促進了通訊技術的發展,為了更好的“反間諜”,宋朝廷革陳立新,加強了國家力量,為古代“諜影重重”持續供力。

極具現代特徵的情報網,嚴格的軍隊保密制度

宋雖然不以武力聞名,但不可否認的是宋軍卻擁有著同時代最出色的軍事武器。為了防止武器外流,造成軍事秘密洩露,宋軍建立起了嚴格的武器管理制度

有令曰:“弓矢兵器不入外夷”。宋為了更好防禦外敵的間諜滲透,也開始著力培養自己的“007”,並且越發專業化,大量政府經費被用於建立軍事情報機構,一批精通間諜之道的社會人士被聘用為正式的政府工作人員。這些能人被派往宋周圍的各國潛伏,負責秘密蒐集軍事情報並安全傳送回國。

軍事情報包括敵軍的軍事裝備、駐紮位置、軍隊人數、糧草物資等等。宋軍將領在得到這些絕密情報後還要轉交給中央朝廷,為了保密,信件的內容和傳送方式都採用了加密方法

現在一些拍攝古代軍旅戰爭的電視劇常常會出現這樣的鏡頭,我方“飛鴿傳書”被敵人捕獲,然後造成軍情洩露。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那些信件可不是由一目瞭然的文字所寫,而是需要花費時間破譯的密文。

《朝野類要》記載:“以帛寫機密事,外用蠟固,陷於股肱皮膜之間,所以防在路之浮沈漏洩也。”宋人會把秘件藏於“蠟丸”之中,神不知鬼不覺地送回朝廷,而不是靠變數不定的信鴿。

古代人的“國安局”

就像今天美國人有CIA和FBI,英國人有軍情六處,前蘇聯有克格勃,以色列有薩摩薩德一樣,唐宋也有自己的“國家安全與情報部門”。在宋朝,樞密院下轄多個情報機構,這些部門各司其職,分工不一但都協調合作服務於宋朝廷的國家安全和情報收集。

這些機構以及相關人員雖然都記錄在冊,但他們的資訊都被列為國家機密,皇帝和少數機要大臣才有權知曉。為了提升情報工作的質量,主管情報業務的樞密院制定了極高的入門門檻,以此來獲得高階人才。

作為一個合格的間諜你必須要有出色的體格,間諜可是份危險活,因為你不僅要竊取機密,甚至在必要時還要執行刺殺任務,而無論哪一項,你都會面臨著遭受追捕通緝,所以身強力壯成為了間諜聘用的“硬條件”。

間諜最忌諱的是“有勇無謀”,好萊塢大片裡的間諜們都是“頭腦風暴”玩家—偽裝、破譯、傳送每一項都需要足夠的知識儲備和不低的智商

對於那些常年“駐外”的間諜來說,一門不帶口音的外語幾乎是必備技能。當然天賦只能依靠高要求,把天賦轉化為本能就需要日復一日的訓練了。

宋朝廷為了培養這些“暗夜國士”投入了大筆金錢和時間。間諜作為古代的高階兵種,其地位類似於今天的“飛行員”。

但古代間諜本質上還是為大利鋌而走險的人,誰給出的待遇最優厚,他們就越可能為其賣命,孫子就說要以厚禮款待自己的間諜,也要用“你不可能拒絕的條件”收買敵方的間諜。所以唐宋都為間諜開出了“頂薪”和“VIP式的待遇”。

完善的間諜理論

間諜乃“術”,“術”為傳統主流思想所不齒,因為它是不合乎道義的。但“術”的實用性讓帝王們根本就不會因儒家的仁義道德而棄之不用,許多術士也正因為明晰帝王這點心裡,所以鑽研其中,想憑此升官發財。

儘管是為一己之利,但無形中助推了間諜理論的完善和發展。華嶽的《利害》、《反洩》等書就是集大成者。哪怕是《資治通鑑》這樣的明面之作,也時不時點到一二,作為“帝王之書”,司馬光的用意不言而喻,只是迫於有違儒家的“陽謀”,才使得這些“陰謀”難登大雅之堂。

實踐出真知,間諜理論的完善靠的還是間諜們的摸爬滾打,一次次慘痛的失敗和重大的成功,不斷驗證著間諜們的所想和所行,經驗的累積最終為間諜理論的升化打下了實踐基礎。

無論是千年前的唐宋,還是我們所處的今天,總有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潛行,他或許不懷好意,或許是負重前行。但無論是為了什麼,他們在永遠的黑夜裡鬥智鬥勇,各自為了自己的信仰而戰。

他們的故事可能遠比熒幕裡詹姆斯•邦德的故事更讓人血脈噴張、腎上腺素狂飆,但觀眾只有他們自己。他們是間諜,是暗夜人,他們的存在也警醒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都要有“保密意識”,不要讓你的一時疏忽,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

2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資本無序擴張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歷史是個輪迴,大明就是這麼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