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只談古,只是“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嗎?或者聊作談資耳?我想還是能充實到個人的思想裡,能對現在的生活有所指照。
自卑與病痛的軍政狂人?首先宣告,本人是農民,讀了幾本書而已,算是道聽途說吧!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一說名“正”),又稱趙政、呂政、祖龍等。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嬴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後回到秦國。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長信侯嫪毐的叛亂,之後又除掉權臣呂不韋,開始獨攬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箇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
秦始皇,名叫嬴政。有兩不明,生身不明,死亡不明。
先說生身不明,是秦氏後人,還是呂氏後人,議論紛紛。假如這個說法在他的身邊被普遍傳播並被他知道,這個是否會對他的心理造成一定影響呢?是否會形成一種自卑心理呢?是否由他的心理而而催促他拼命做一些事情來證明自己呢?這個需要懂心理的人,來深入分析。我是持這種觀點的。
另一個死亡不明,是不是在他的政治人生末期,已經開始被操控了呢?按年齡不應該如此,是否與他追求長生不老有關係呢?這是不是說明他的身體一直有隱疾呢?在用藥期間被毒害?我一直認為,拿破崙如獅子般開創功業是由於很好的睡眠質量,而敗亡則是因為胃病的發作。
我的生命裡,有一段至暗時,就是總擔心自己活不太久,於是自己看了好些養生的書。於是,有種急迫的想做些事的想法。萬一早死,而不至太遺憾。袁世凱是不是也感覺自己生命不行了,抓緊嘗一嘗做皇帝的滋味。林彪是不是也是感覺身體不行了,準備奪政。總之,嬴政死的不明白。
嬴政是幸運的,成了秦王,註定身份不平凡。當時的國勢促使他成為了一個軍政狂人。強秦可以一步步的,說是一步步,其實,幾年時間就兼併了六國。吳王夫差可以展現自己的雄才大略跟吳國的強大不無關係。很遺憾,被越國偷襲,加上自身衰弱,還有楚越的關係,吳國滅了。於是,夫差的知名度很低,勾踐知名度卻很高。嬴政,能做到這些,有強秦這麼一個平臺讓他可以展現自己的抱負,很關鍵。
嬴政成了秦始皇,有其歷史的偶然,也有其必然。我們看秦漢歷史,這是一個歷史的變革時期。秦開創了大一統,這是一個國家意志,嬴政只是完成了這一使命。但,太急促,吃的太快還未消化好,又不得不快速完成這一任務。就產生了一些問題。於是,陳勝吳廣一呼,天下揭竿而起。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謂開天闢地。於是,經過項羽分封制的倒行逆施後,劉邦又重新走上了大一統的局面。所不同的是,秦搞了很多大工程,漢卻與民休息,無為而治了。算是進入一個歷史的康復期,發展期。漢承秦制,內部戰爭少了,人民是樂見大一統的。儘管,也有許多問題,但比戰爭的死亡是少的。另一個,漢朝統治時間長。假如一個人不能使自己更白,找一個更黑的對比是不錯的辦法,如果,不夠黑,可以刷漆抹黑。
個人認為:嬴政完成了秦的國家意志,但在延續上出了問題。這有其歷史侷限性,項羽不也是至死不寐嗎?我們記住秦始皇,其實,是記住開創大一統局面,但隨後的王朝少有超過三百年的,而夏商周朝代壽命更長,周大體可近八百年。或者,這裡面是對至高皇權的崇拜。我們大多先知道秦始皇,隨後才知道他原來叫嬴政,就像陳勝吳廣一樣,這才是他的名字,這是人的意志。後來的很多帝王,我們也是先記住他的名字,劉邦、劉秀、朱元璋等等。
到底是不是暴政呢?我認為是暴的。拿一件工作來說,把七天的工作放到一天來做就是暴的。幾年間統一六國,死了多少人?南征百越,死了多少人?北擊匈奴,死了多少人?為了自己的千秋大業,為了不僅要一統天下,還要一統萬世,要犧牲那麼多人,我認為是暴的。他是為了天下,而不是為了人民。世界總是存在著矛盾。歷史的變革總要有犧牲。
不可否認,他是做了很多創舉的,可謂雄才大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