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最近,《大秦賦》熱播。歷史上已有定論的暴君秦始皇被塑造成一代明君,其豐功偉績讓人熱血沸騰。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成為正義的戰爭,是“人心向秦”“天命歸秦”。但是,實際上,中國歷史上,像秦始皇這樣雄心壯志、野心勃勃的封建君王,發動統一戰爭,以至於狼煙四起、兵連禍結,到底是為了什麼?他們的口號說得冠冕堂皇、天花亂墜,什麼“除暴安良”“替天行道”“重振朝綱”“匡世濟民”“救黎民於水火,解萬民於倒懸”等等不一而足。但只要去偽存真,就不難看出,他們是為了爭奪生殺予奪的大權,為了得到如周星馳電影《鹿鼎記》中所說的“銀兩和女人”。

中國曆朝歷代的戰爭紛亂,流行的評價標準就是“成王敗寇”。因此,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成功了,就是英雄,就受尊重而被歌頌。歷史演繹出的強權邏輯,正如古龍小說所說的:誰的刀快,誰就有理,誰就是英雄。

而且,大英雄要有大志向。正所謂“好男兒胸懷大志”“志在四海”。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認為自己和齊備才是英雄。因為他看到了劉備胸有大志,不甘久居人下。不能只是滿足於一般的爭權奪利,而是要謀求大位、榮登大寶,從而君臨天下。

奪天下的英雄們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平滅亂臣賊子,實現四海一統。而且後人也往往以此使他們所有殘暴行為合法化,好像只要是為了統一,什麼“火牛陣”“水淹大梁”,殺人放火便都是合理的了。但是,統一的目的,無非是爭奪天下“銀兩和女人”的獨佔權。

中國封建歷史,大英雄絕對不會妥協,如果說曾經有過讓步,那只是羽翼未豐之時的韜光隱晦。秦始皇剛剛親政時,先是屈服於嫪毐,後聽命於呂不韋,都是條件尚未成熟。一旦條件成熟,就絕不低頭。英雄往往習慣於廝殺,而不習慣於談判。戰爭即使可以避免,也要屠殺一場、血濺山河。秦始皇一定要“一統江山”。他們不會與人和平共處,不能容忍與人共享,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正是他們的鮮明寫照。所以,他們總是要爭奪,總是要統一,要把所有的對手都消滅乾淨,使天下盡歸己有。戰國七雄分立,本可以各行其是,百姓安穩的過日子。可是,秦始皇卻一定要滅六國。如果僅僅是割據一隅,就是“偏安”,而正確的做法就是應當要南征北戰、東伐西討,目的就是天下一統。秦始皇的佔有慾卻給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為了爭權奪利,為了擁有天下,他不惜百姓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正如張藝謀電影《英雄》所傳達的“思想”:刺殺暴君的刺客不算英雄,只有要一統天下的秦始皇才是真正的“英雄”。“一將功成萬骨枯”,百姓的生命,在秦始皇等人眼裡,只不過是前進的踮腳石而已。

在封建王朝統治之下,老百姓的命如草芥,更不要提人權了。只有在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共和政體,老百姓才開始了當家作主的新篇章!

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霓虹國昭和時代的美人,中森明菜令人惋惜,工藤靜香簡直不要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