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電視劇《大秦賦》拍得氣勢恢宏,每個人物都很有感染力,無論是披盔戴甲的將軍還是運籌帷幄的君王。那種震懾力,有如荊軻刺秦王時一起上殿的助手,居然癱軟在在大殿階梯上。

秦滅六國,形成了中央集權的大一統,是中華歷史的第二樂章。第一樂章是商周之變,它在文化理法上確立了基調“周禮”。第三樂章是唐宋間的那段亂局,士族社會轉向貧民社會。第四樂章是清末的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幸亥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四次不是一般意義的政權更迭,而是社會制度結構的巨大變遷。

秦的大一統完成了怎樣的偉業?書同文,車同軌…,文字、度量衡的統一,大大促進了文化融合、民族融合。秦之千秋偉業與它的長城一樣,萬古長存。成就偉業的故事自然也非常精彩。

秦王嬴政胸懷天下,廢分封,推郡縣管理的帝制思想,從不動搖。即便像王翦那樣的上將軍討要分封,秦王也只好讓他回家養老。

有胸懷才有矢志不渝的長遠考慮。戰爭其實拼的是整體國力,修鄭國渠就是秦王嬴政統一天下的重要方略。它綿延三百餘里,灌溉良田達四萬頃。

  秦國變法最晚,但民風彪悍,地理位置絕佳。不僅有廣闊的戰略縱身,也有像函谷關那樣的天然險峻的關隘。

  亂世之秋,作為中華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並未成為“圖霸利器”。而荀子學生李思、韓飛卻運用法家學說,成為秦滅六國雙方博弈的主要思想基礎。

對比之後統治階級的獨尊儒術,不難發現法家思想十分務實,變革期極具效力。而儒家思想雖是超越攻城掠的攻心之術,但對統一霸業則略顯迂腐。

  劇中的戰爭場面,幾乎把冷兵器時代的殘酷演義到了極致。秦軍以割下敵人的頭顱來記功,是地地道道的虎狼之師,後被呂不韋廢除。

秦之霸氣,將滅六國設為國策,毫不掩飾。大一統與傳統的分封才是這第二樂章的主旋律。為什麼沒有同時代西方(希臘)那樣的民主呢?

  希臘、羅馬也都有過龐大帝國。元老院、公民大會之類的概念為何沒有出現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呢?

《大秦賦》演義不少權力更迭、權力的平衡,皇權、相權、皇族、外戚(如秦之羋姓)勢力上也不乏各種此消彼長,但觀念已被周禮鎖定。周禮講秩序不講平等,最多講點對等(同級間)。

希臘島國農耕條件遠不及中國,非常依賴貿易,契約精神便根植社會,自然會將其拓展到權力結構中。

  中國重農抑商,糧食才是根本。人與土地的固著,讓血緣的親疏層次分明。家國家國,國如大家,君臣與父子對應,權力體系強調的是分工,而不是政治平衡。

圍困邯鄲時,韓魏放棄了對鹽鐵等的政府管控,逐利之行荒廢了大量耕地。導致大量流民,秦正是利用了這一點,為鄭國渠流域的務農者提供各種優惠。最終以國力之優挫敗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

《大秦賦》中還有很多戰場外的廝殺。秦篆的推行,從利益上從齊國瓦解了反秦聯盟。離間之計更是量身定做,百試不爽。讓我們看到一個全視角的統一大業,不謀全域性者難以取勝,不謀長遠者不足以終勝。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母憑女貴的典型,女兒嫁給和珅兒子,自己犯下大錯卻迅速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