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司馬懿這個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司馬懿是諸葛亮的死對頭,他倆的水平幾乎難分高低。
雖說司馬懿戰勝諸葛亮的次數並不多,但是諸葛亮卻始終沒有把司馬懿打垮,幾乎每一次司馬懿都能逃脫,這一點別人往往就很難做到。
司馬懿不僅是一位軍事謀略家,他也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總之他的一生無疑是很成功的。
曹操、劉備、孫權這三位大佬,辛辛苦苦爭鬥了大半生的天下,結果被他司馬家族取而代之了,真可謂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司馬懿就是這隻黃雀。
如果你要說是因為司馬懿的運氣好,所以他這一生才能取得這麼大成就,我覺得並不完全對,我覺得運氣只佔一小部分,最主要的還是司馬懿有實力。
如果司馬懿沒什麼實力,只是靠運氣爬上去的,那麼估計在上面待不了多久,就會被其他人給取而代之了。所以一個人究竟有沒有實力,往往才是成功最關鍵的因素。
司馬懿身上有很多的特點,他這個人很難讓別人猜透,就連諸葛亮這樣的高人,有時都摸不透他的心思,不得不說司馬懿真的很厲害。
其實司馬懿之所以這麼厲害,與他的人生觀有很大的關係,司馬懿的人生觀與大多數人都不一樣。
他在行軍打仗時跟身邊人說過一些話,這些話是他人生觀的體現,這些話他一直牢記於心,他也一直照著這些話在做。
今天就跟大家來聊聊,司馬懿說過的2句話,這2句話蘊藏著濃厚的處世智慧,悟透後能受用一輩子。
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也這句話一直被司馬懿終生所奉行著,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是說生而為人,只有具備寬廣的胸懷,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寬廣的胸懷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忍辱負重,要擁有極強的忍耐力,應該要以寬廣的胸懷,面對所遇到的任何事,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
只有具備寬廣的胸懷,人的格局才能提上去,格局提升上去,事業才能做好。
其實司馬懿真是做到了這一點,司馬懿的胸懷真的是十分寬廣,從他經歷的一件事就能看出來。
有一次司馬懿和諸葛亮交戰時,司馬懿固守營地不肯出來迎戰,這時諸葛亮就去派人,送了件女人衣服給他。
諸葛亮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要羞辱司馬懿,採用激將法騙司馬懿出戰,可是司馬懿就不吃這一套。
司馬懿看到諸葛亮送的這件衣服,並沒有表現出憤怒的樣子,甚至他還穿上了這件衣服,問其他將領他穿這衣服好不好看,而且他還盛情款待送衣服的使者。
使者回去後告訴了諸葛亮這件事,諸葛亮也很佩服司馬懿的忍耐力,這次的計劃也算是落空了,諸葛亮不得不另想計謀了。
除了這件事以外,諸葛亮在與司馬懿的多次交戰中,司馬懿始終能夠保持理智,始終都能夠做到忍辱負重,這也為他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甚至很多次救了他自己和將士的命。
倘若司馬懿是個心胸狹窄的人,是一個沒有忍耐力包容力的人,估計早成了諸葛亮的刀下鬼了。
所以說有忍耐力和包容力的人,這一輩子才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一點恥辱都忍受不了的人,沒有一點忍耐包容力的人,是不足以委以重任的,也是不足以成大事的。
敗而不恥,敗而不傷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失敗了,不應該因為失敗而感到恥辱悲傷。
有一次司馬懿在與諸葛亮對戰時,當時司馬懿這邊的兵力,是諸葛亮兵力的好幾倍,但最後司馬懿還是敗了。
當司馬懿打了敗仗之後,司馬懿這邊的將領都搞不懂,為什麼自己這邊兵力這麼多,卻打不過諸葛亮那一點兵力?
眾將領都紛紛抱怨感到不解,司馬懿兩個兒子也感到不解,於是就跑到了司馬懿的帳內,想要跟司馬懿抱怨吐槽。
結果他們兩個來到帳內,卻發現司馬懿正和管家,在鍛鍊身體打著五禽戲,兩人看起來十分的悠閒自在,打了敗仗好像沒什麼事一樣。
司馬懿兩個兒子看到這一幕,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於是就吐槽司馬懿。
結果這時司馬懿告訴兩個兒子:“你們兩個過來是幹什麼?來跟我鬥氣?我告訴你們,你們兩個覺得那些總想嬴的人,這些人會嬴嗎?能笑到最後嗎?打仗首先得學會善敗,而不是學怎麼才能贏,只有當你被打敗了,才能摸透敵人套路。要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敗而不恥,敗而不傷,這樣才能夠真正笑到最後,這樣才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從司馬懿與兒子們的這番對話中,不難看出司馬懿的心態是真的好,與大多數人都不一樣,超越了大多數的將領。
明明是打了一個敗仗,在大家看來是一件壞事,可是司馬懿卻不以為然,他的心態值得我們借鑑。
其實在人生的旅途中,失敗並沒有那麼可怕,恰恰相反,一路順風才是可怕的。
因為一個人沒經歷過一次失敗,一直處在順風順水的環境當中,那麼這個人就會被矇蔽,很容易產生自滿的情緒。
一旦未來出現危機,根本就來不及反應,很容易被打個措手不及,這樣也很容易跌落低谷。
當我們做事失敗後,應該及時做好總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失敗中吸取經驗,這樣才不會把我們打垮,對未來發展才是有利的。
因為幾次失敗就鬱鬱寡歡,就一蹶不振徹底失去希望,這可不是成大事者應有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