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拿破崙·波拿巴的傳奇歷程,不難發現,這位法國皇帝的最後幾年伴隨著一個又一個敗績,與之前幾乎百戰百勝的記錄構成了鮮明對照。歷史學家尤其是軍事史學家就此給予了許多解讀。
英國科學院院士、倫敦大學國王醫學院醫學史系主任弗雷德裡克·卡特賴特和英國雷丁大學歷史榮譽教授邁克爾·比迪斯合著的《疾病改變歷史》一書認為,拿破崙徵俄失敗以及後來敗於滑鐵盧,除了其個人判斷失誤,還有部分原因是因為疾病——這其中最具毀滅性的疾病就是斑疹傷寒。
斑疹傷寒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不講衛生的病,寄生在不勤洗澡的人身上,蝨子的排洩物和被壓扁的身體傳播病菌。斑疹傷寒曾經還被稱為“監獄熱”,因為從古至今,很多國家的監獄不僅空間逼仄,而且缺乏陽光,潮溼,氣味難聞,很容易傳播斑疹傷寒等疾病。得了這種病,患者會發高燒,神志不清,有病危症狀並出斑疹。
斑疹傷寒是近代的常見病。在16世紀,法國幾次對外戰爭,都是因為斑疹傷寒的廣泛傳播導致部隊失去了戰鬥力。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斑疹傷寒在俄國等參戰國廣泛傳播,至少造成2000萬人患病,250-300萬人死亡。
1812年,之前用兵如神的拿破崙率軍進攻俄國。他不僅統御了龐大的法國本國軍隊,還脅迫普魯士和奧地利提供兵員,軍隊規模超過60萬。而俄國沙皇軍隊只有25萬。出兵日期在當年的6月,這一年的夏天非常乾燥和炎熱(這讓拿破崙對於迅速打敗俄國然後順利撤退,以躲過俄國難熬的冬天充滿期待)。拿破崙的軍隊食物供應充足,健康狀況也良好,法國軍隊可以用很快速度搭建浮橋。
《疾病改變歷史》書中指出,拿破崙幾乎考慮到了一切,卻忘記了當時的波蘭的環境有多麼骯髒。波蘭曾一度稱霸東歐,但近代歷史上已經成為了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的獵物。“境遇悽慘的農民不洗澡,惡臭的頭髮纏繞在一起,被蝨子和跳蚤叮咬。他們衛生狀況極差的茅舍裡滿是小蟲。不正常的炎熱、乾燥天氣影響到水井,水不多還受到有機物汙染。”
“波蘭的蹩腳道路因有浮灰而變得鬆軟,在春雨和烈日影響下,路上出現了溝槽,然後又變硬,使得大車落在後面,主力縱隊食物匱乏”,這種情況下,法國軍隊的軍紀逐漸變得鬆弛,到處劫掠,這也使得拿破崙標榜的民族解放戰爭變成了一個笑柄。
更嚴峻的挑戰在於,斑疹傷寒恰好就在波蘭和俄國流行。儘管當時的法國軍隊的醫療和衛生系統嚴謹,但嚴密的駐地防衛,反而加劇了病菌在法國士兵之間傳播。一個月內(1812年6-7月),法國大軍的60多萬人就已經有8萬多人病死,再加上失去戰鬥能力的病員,這支軍隊對於俄方的威脅漸漸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法軍傷病變得更為突出。
這一年的9月14日,法軍攻克莫斯科,這時部隊規模已經只剩下了9萬。莫斯科還燃起了大火。俄軍統帥有意延緩與法軍的談判,加劇斑疹傷寒疫情對後者的打擊。一個月後,法軍撤出莫斯科,沿路在疫情的影響下,還要被俄軍反覆滋擾,最終在凜冽的寒風中不斷倒下。1813年6月,也就是拿破崙出兵俄國一週年的時候,60萬大軍只剩下3000人。
不僅如此,拿破崙本人在指揮對俄戰爭以及後來的滑鐵盧戰役時之所以昏招迭出,也與疾病的影響相關。拿破崙是個早產兒,但這似乎並沒有影響到他年輕時候行使軍事指揮能力。
《疾病改變歷史》書中根據史料記載分析認為,拿破崙年輕時雖然能力卓絕,精力旺盛,卻很可能被多種疾病滋擾,包括梅毒、偏頭疼、便秘、痔瘡、消化道潰瘍。在1804年稱帝后,拿破崙的體力和腦力開始退化,肚子變大,臉變圓,脖子變粗,頭髮則越來越稀疏,他的生活也變得不受控制,失去了過去那種能長時間忙於實務的能力。書中懷疑他還得了腦動脈痙攣,並引發了諸如甲狀腺機能失調等其他症狀。所以在俄國戰場前線,拿破崙已經不能像過去那樣對問題保持持續密切關注和控制。
1814年的萊比錫戰役期間,拿破崙根本無法集中精力來指揮戰鬥,而是深受腹痛、便秘和嘔吐困擾。他甚至試圖服用馬錢子鹼自盡。而在第二年的滑鐵盧戰爭期間,拿破崙的痔瘡、嗜睡則直接使得他好不容易集結起來的部隊,不能在關鍵時刻得到指揮官的激勵和指揮。
《疾病改變歷史》這本書透過醫學家與歷史學家的密切合作,展現了各種疾病尤其是急性傳染病是如何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印記,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歷史前進方向。比如,猩紅熱的爆發如何造成古希臘文明的崩潰,中世紀末期黑死病是如何造成歐洲原有的政治秩序崩潰,歐洲殖民者發現美洲後天花病毒如何造成美洲原住民的大批次死亡,19世紀的大英帝國驕傲維多利亞女王將甲型血友病傳給後代(女王的許多後代都成為了歐洲不少王國的國王或是王后,從而造成歐洲君主制國家的王室衰弱),等等。這本書知識性很強,脈絡清晰,讓人能夠比較充分掌握疾病對於人類文明發展的影響,從而真正意義上敬畏自然和社會演化。
所評圖書:
書名:《疾病改變歷史》
譯者:陳仲丹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