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攻取宜陽鐵山

秦武王君臣認為秦國根基已固,東出函谷關摧毀六國,時機已到。並要在三日後攻下韓國的鐵山重鎮,宜陽。秦武王贏蕩而言,自從以卒伍之身征戰巴蜀兩年,對秦軍銳士的戰力自信已極,根本沒有將六國聯軍放在眼裡,反而認為攻取宜陽是徹底摧毀六國戰力的絕好時機。

十多年前,宜陽本來已經被秦軍佔領,但在秦國大破合縱聯軍後,為徹底拆散合縱,又將宜陽歸還給了韓國,與韓國締結了歇兵盟約。可是當秦惠王死後,緊盯秦國的山東六國情勢驟然大變。

魏趙楚三國立即呼籲恢復合縱聯軍,抗擊秦國東出。在秦國準備東出之時,山東五國也同時向韓國的宜陽集結了十五萬大軍。秦軍集合十萬新軍,兵分五路,三面開打。一日便把韓國的宜陽鐵山給攻下來了,生擒前軍主帥韓朋。

秦王無子

攻取宜陽如此快捷便當,以致秦武王還咸陽的鎮國事宜都還沒有安排妥當。本來秦惠王之後的秦國已經大為強盛,留守鎮國只是國事不可或缺的名義罷了,很容易處置好。但在秦武王卻是一個難題。

全部原因,是他沒有王子而只有幾個嫡庶兄弟,以及年齡不相上下的叔叔。這些兄弟叔叔年齡懸殊,最小的庶弟贏稷尚在少年,最大的族叔贏壯已經是二十六歲了。因了秦武王無子,兄弟之中生出了許多微妙關係。秦武王的強壯勇猛天下皆知,二十多名妻妾嬪妃偏偏卻無一身孕。

當初,秦武王一心要挽留才具逼人的張儀,又擔心張儀盯著秦惠王的死因做文章,只好無可奈何地放他去了魏國。上將軍司馬錯卻是他有意放走,原因只有一個。秦國不缺將才,司馬錯資望太高,會使自己在兵事上放不開手腳。畢竟國中是平靜的,可他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洛陽之行,得不償失

秦武王兵臨洛陽城下,突然浮現出來的念頭——洛陽之行,得不償失。周室衰敗,名存實亡,不堪任何大國一擊。然周室無財,無地,無大軍,縱然滅之,非但不增加國力,反招天下非議。三川這般索然無味,自己卻當做第一件大事來做,非逼得六國恢復了合縱,而且落得個“同源相殘,非王非禮”的惡名。

更重要的是,秦國負此惡名卻一無所得。秦武王第一次隱隱約約地感到了自己的魯莽,感到了父王和張儀的老辣,放著近在咫尺的洛陽王城就是不理,只是全力以赴地與中原戰國斡旋。不說別的,洛陽一班師,他便要面臨與六國合縱開打的局面,戰勝六國聯軍絕非易事。

九鼎夢魘,幽幽血光

九鼎在中央大殿前排成兩列,左右各四鼎,大殿前方正中一鼎,自然形成朝臣上殿時的分道標誌。王城雖然破敗,這九鼎的氣勢卻絲毫未減,縱是銅鏽斑駁,反而在破敗荒涼中顯出一種亙古的崢嶸高貴與神秘。中央大鼎是豫州大鼎,東方四鼎是徐、揚、青、兗四州。西方四鼎是幽、梁、雍、冀四州。

秦武王心中一動,一個念頭突然浮現,搬回九鼎,便是進軍洛陽的最大戰果!九鼎是天下王權神器,秦得九鼎,便是天命所歸,足可激勵秦人震懾天下。

秦武王身高體壯,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賁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與烏獲、孟賁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到了晚上,氣絕而亡。

秦武王臨終遺言,贏蕩一勇之夫,有負列祖列宗,有負秦國大業,有負卿等耿介忠直,千秋之下,雖死猶愧。因為秦武王無子,將王位傳給庶弟贏稷,他在燕國做人質,要白起帶兵接他回來,一定保他,萬無一失,否則秦國將生大亂。並即刻晉升白起為前軍主將,賜予調軍虎符,兼領藍田大營。

秦武王在位期間,平蜀亂、設丞相、收回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去逝時年僅23歲。

1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秦賦》頓弱:秦國名嘴,見嬴政不用下跪,秦始皇在他面前哭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