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時期湧現出了很多的名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虎將”薛嶽,在長沙會戰中消滅了11萬的日軍,圍繞著長沙城跟日軍交戰了三年多,為保衛後方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當時還有一位名將的功績並不在薛嶽之下,甚至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比薛嶽還高,這個人就是一代名將鄭洞國。
鄭洞國從小就喜歡讀書,在父親的教導下7歲就熟讀論語,在“五四運動”爆發之後鄭洞國跟同學一起走上街頭進行愛國宣傳,並且自此立下了從軍的志向,後來在報考黃埔軍校的時候因為錯過了報考時間,只能冒名頂替他人進入了軍校。
在進入軍校學習之後他一直受到良心的譴責,於是向學校坦白了一切,因為他成績優良加上認錯態度良好,被繼續留在了學校,成為了黃埔軍校第一期的畢業生,從軍校畢業之後他成為了第三師第八團第一營營長,隨著部隊參與東征。
鄭洞國作戰風格十分勇猛,在討伐孫傳芳的時候他以一個營的兵力擊潰孫傳芳部一個旅,繳獲了一千多條槍,並且俘虜了上千人,在跟敵軍血戰的時候他經常率領“敢死隊”衝鋒,每次卻都能夠毫髮無傷的戰鬥到最後,被譽為第一“福將”。
在抗戰爆發之後他率領著部隊在長城北古口跟日軍血戰,當時已經升任旅長的他在友軍陣地被突破之後,脫掉自己的軍裝僅著白襯衫率先衝鋒,在他的鼓舞下戰士們重新奪回了失去的陣地,他在之後也被升任為師長。
鄭洞國雖然沒少經歷險境,但是每次都能夠化險為夷,在臺兒莊會戰中,鄭洞國親臨前線視察,在觀察日軍陣地的時候作戰參謀因為望遠鏡不慎在陽光下反光,遭到了日軍炮兵的覆蓋式轟炸,情況一度十分的危急。
就在鄭洞國指揮部下找地方藏身的時候,一發炮彈在鄭洞國的身邊炸開,兩名衛兵趕緊撲在了師長的身上,鄭洞國以為自己已經受傷,結果在爬起來之後發現毫髮無傷,衣服的左胸口已經被炮彈碎片劃開,只不過因為胸前放了一塊銀元才沒被劃傷,而這枚銀元已經被炮彈碎片的衝擊力給炸彎了。
在中國遠征軍組建之後,鄭洞國奉命駐守在印度地區,接受美軍的訓練計劃打通國際交通線,在這個過程中鄭洞國一方面安撫軍心,積極增進夢君間的相互理解和友誼。另一方面對於盟方某些損害中國軍隊的做法,進行堅決而策略的抵制。
抗戰勝利後鄭洞國被任命為京滬警備副總司令,在杜聿明因病就醫之後,他又掌控了東北的防務工作,後來在戰鬥中起義投誠,為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死後被葬在了八寶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