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軍

秦軍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以及統一後秦朝的軍隊。秦軍是當時強大的鐵軍,橫掃六國,北擊匈奴,南攻蠻族,一統江山。為中國的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秦軍時期著名將領有:白起、王翦、蒙恬等為秦國統一和保衛疆土立下了汗馬功勞。秦始皇在十年內掃平六國,一統天下,主要有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軍隊,有一批運籌帷幄、勇冠三軍的善戰之將。秦帝國建立後,選拔大批將領充任全國各級官吏,建立由邊防軍、京師軍和地方軍構成的軍事體系。他希望依靠強大的武力威震天下,以使江山永固,帝位恆傳。秦軍主力為北方大將蒙恬率領的三十萬戍衛邊軍,這支軍隊在蒙恬受冤而死後群龍無首,潰散;保衛咸陽的是蘇角,李由等,駐紮在咸陽有衛尉軍、中尉軍、都尉軍三支軍隊,十萬人左右。這些部隊被項羽殲滅;南方主力是大將任囂與副將趙佗封鎖關口率領的五十萬秦軍,但並沒有北上平亂,留在嶺南繁衍生息最終嶺南劃入華夏領土。

秦國的軍隊到底有多厲害?

一提起秦軍,就會想到虎狼之師,無任何人性可言,一個武裝到牙齒的軍隊,讓六國人膽寒。長平一戰坑殺四十萬趙軍,從此趙國一蹶不振。在丹陽大破楚軍,殺八萬人於陣前,使楚國重創。這都是當時與秦接壤最強的兩個國家,他們都如此大敗,使整個戰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抗衡。這樣的秦軍有多厲害!?秦國一統六國,是政治、外交、軍事等全方位勝出的結果,秦國在軍事上的勝利只是全方位勝出的集中表現。

政治方面:秦穆公之前秦國的綜合實力在各諸侯國中還算是比較弱小的。自秦穆公推行商鞅變法一來,秦國就已經超過其他六國提前放棄奴隸制改為封建私有制,倡導以軍功換獎賞的制度。私有制使得百姓對農業生產投入了大量熱情,秦國的農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商業上,各國商人紛紛來到秦國進行商業活動,提高了秦國的商業活力;戰爭中士兵們都想著立功,意圖用戰功換取獎勵或封賞。商鞅說,生活中只有兩件事:耕田和打仗。只有強大的農業才能支援不斷擴大的戰爭。《史記》上說,耕戰策略最終成就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抱負。

秦朝是歷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但卻開創了我國封建王朝的大一統,在正史記載中,秦朝的滅亡是因為暴政,因百姓不堪忍受,於是起兵反抗,最終推翻了秦朝的暴政統治。其實從現代考古挖掘發現,正史記載的並非全部屬實,秦朝的暴政其實是後人潑下的髒水。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出土大量竹簡,墓主名叫喜,17歲時服徭役,19歲擔任編撰歷史的史官,29歲時參加了秦朝統一的戰爭,經歷了秦朝從諸侯國到大一統的具體過程。墓主親自將這段珍貴的歷史記錄成冊,這些竹簡最終令後人認識到不一樣的大秦王朝。從竹簡記載得知,秦朝官員在審判犯人時,不能嚴刑拷打,一旦用刑那麼口供無效,參加徭役的民工可以領到零食和衣物,服役期為四年半,這與現代的國家兵役期相比其實並不算苛刻,因此秦朝徭役苛刻繁重,只是後代王朝潑髒水給秦朝,令秦朝蒙受了數千年的冤情。這座古墓的挖掘,令世人對秦朝的真實面貌,有著更清楚地瞭解,秦文化的發達令人欽佩。

秦國重視發展農業,以保障軍隊的糧食供給。秦國統治者對任何不利於農業的經濟活動實行有力的打擊措施,而對於有利於農業生產的各種經濟活動卻積極採用鼓勵措施。秦國還動力興修水利設施,如修建了鄭國渠、都江堰等,大力促使農業生產的發展。所有這些重視農業的管理措施,有力地保證了軍糧的供給,保證戰時的糧食供應。在某種意義上,秦國之所以戰敗了六國,得益於秦國重視農業生產,是產糧大國戰敗了缺糧的趙國等。都江堰修成以後,食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四川叫“天府之國”,就是這個時候造就的。

外交方面: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登基,此時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登場了,此人就是秦國後來的相國張儀。正是張儀的連橫破縱外交政策,徹底扭轉了秦國在七國中的軍事地位。張儀的主張主要就是聯合他國攻擊另外一國。聯合的物件往往就是之前來攻擊自己的敵對國。這樣一來不但化解了本國的戰爭危機,還削弱了其他國家。

軍事方面:打仗就是打錢,就是看哪個國家的經濟能夠支援到最後。經歷了商鞅變法,以及秦穆公和秦惠文王的苦心經營,秦國的經濟實力已經遠遠超出其他六國。張儀的連橫破縱外交政策,則極大的破壞了其他六國各方面的發展。此消彼長,秦國到了秦襄王時期,綜合國力全面領先。說起來一個國家的強盛,主要還是取決於君主的英明。秦國自秦穆公之後,接連迎來了秦惠文王、秦襄王以及我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幾代人的共同英明決斷,最終鑄就了輝煌一時的大一統的局面,同時也奠定了我國自古以來傳承下來的國家統一的基本原則。

一,男子十五歲入籍。

秦國實行普遍徵兵制度,凡適齡男子都必須登記造冊,並開始服徭役。年齡從17歲開始,到60歲止(有軍功爵位者止於56歲)為服徭役的時間,一般服徭役者一律先服兵役二年,一年在本郡,一年去京師或者邊疆,統稱“正卒”;此外,每一個成年男子除了二年兵役以外還要在本地(後來是郡縣)服役一個月,從事修築城牆、道路以及運輸物資等事務。秦國的這種徵兵制度,對後世每朝每代都有很大的影響。其次,秦國還規定小官吏也要從軍,除此之外,老人、婦女、小孩也要從役,《商君書·兵守》中也有記載:“三軍: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此之謂三軍也。再次,秦國制定了嚴明而系統的軍事訓練管理制度。吳子《治兵》中記載了軍隊訓練的具體方法:如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人學戰,教成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千人,千人學戰,教成萬人,萬人學戰,教成三軍。吳子總結的是當時各國的軍隊訓練方式,而秦軍是最重視軍事訓練的,有一套完整的訓練方法,有專職教官負責管理訓練活動,並且還根據不同兵種選派有經驗有專業特長的教官,負責相應的訓練專案和任務。而且,秦國還制定了嚴厲的軍事刑罰來保證軍隊訓練有效進行。

二,個體士兵技術的提升。

為了提單兵作戰能力,秦軍制定了嚴格的專案來考核各個新兵的能力,主要是投石、手縛等,投石練臂力,手縛練格鬥。使單兵作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然後再分配任務,看具體表現,其中有優秀的可以繼續提升到弓弩劍戟上,兵器的使用。

三,武器裝備的厲害。

秦朝武器裝備已經很先進了。弩機大量使用,使秦兵更加強大。從兵馬俑裡出土的秦代弩其中弩幹長176.1釐米,比同時代軍事強國楚的最大弩機160釐米要長十幾釐米,而鏃進步到三出刃鏃,飛行更穩定,方向性與瞄準性更好。況且秦制定嚴格的法律,訓練士兵,如果士兵在弩射不合格,會連帶自己的將官,並罰兩套甲。而武器的製作更是,由丞相監工,每件武器都有工師的名字,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可以追朔到個人。保證武器的質量以及士兵訓練的認真。在兵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銅兵器是箭頭,而這些箭頭幾乎都是三稜形的。秦軍為什麼選擇三稜箭頭?因為三稜箭頭擁有三個鋒利的稜角,在擊中目標的瞬間,稜的鋒刃處就會形成切割力,箭頭就能夠穿透鎧甲,直達人體。秦軍的這種三稜箭頭取消了翼面,使射擊更加精準。俑坑中的4萬多個三稜箭頭,製作極其規整,數以萬計的箭頭竟是按相同標準鑄造的。

1974年,考古人員在兵馬俑坑中發現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銅劍。令專家吃驚的是,這把劍的長度竟然超過了91釐米!可以推測,當年秦始皇佩帶的很可能就是這種加長青銅劍。 兵器學者認為,在短兵器格鬥中,刺要比砍更有優勢,因為它更逼近對手。比對手的劍長出約30釐米的秦劍,在格鬥中顯然更容易刺到對方,這很可能是秦劍加長的主要原因。但這畢竟是青銅劍,用什麼方法讓長劍不易折斷呢?在青銅時代,鑄劍的關鍵是在冶煉時向銅里加入多少錫。錫少了,劍太軟;錫多了,劍硬,但容易折斷。秦劍做的化學定量分析顯示:它的銅錫配比讓青銅劍的硬度和韌性結合得恰到好處。

在消滅六國之後,為了對付剽悍的匈奴騎兵,一種叫弩的遠射兵器很可能在當時的戰鬥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在兵馬俑坑,由於時間太過久遠,弩的木製部分已經朽爛,但完整的遺蹟仍可以復原當初的秦弩。與弓不同,秦弩用一隻手的力量就可以上弦。專家估計,這種秦弩的射程應該能達到300米,有效殺傷距離在150米之內。秦軍使用的弩機,製作標準程度甚至遠遠超過了今天,它的部件完全可以互換。在戰場上,秦軍士兵可以把損壞的弩機中仍舊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裝使用。

秦軍兵器製作相當精緻,兵馬俑坑中的幾萬件兵器都是同樣質量。在現代看來,這是一種標準化和高質量的製造管理方式,在製造60萬人用的數量巨大的兵器上,保證同制製造,一旦有損害,便可隨時呼叫來替代,這是秦國軍隊擊敗六國軍隊的一種致勝方法。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兵器上刻著一些文字,它們大多是人名,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相邦呂不韋”。呂不韋是當時秦國的丞相,相當於今天的國家總理。呂氏春秋上說: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製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呂不韋作為內閣總理,是兵器生產的最高監管人。專家由此推斷:秦國的軍工管理制度分為四級,從相幫、工師、丞到一個個工匠,層層負責,任何一個質量問題都可以透過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責任人。秦國眾多的兵工廠能夠按照統一標準大批次製作高質量兵器,金字塔式的四級管理制度是根本保證。

四,名將的任用。

秦軍兵種比較齊全,武器標準化製造。有車兵、步兵、騎兵、水兵、弓弩兵等。弓弩兵是秦軍的強項,是制服敵兵的殺手鐧,秦軍的弩射程遠、殺傷力大,令六國兵將很懼怕。秦軍更厲害的就是名將頻出。白起、王翦、蒙恬等,這些名將保證用兵神勇之處,比如戰神白起就是從基層幹起來,從左庶長、左更、國尉、到大良造,一步一個腳印,從實力證明自己過人之處,這一切也只能在秦軍中顯現出來。秦國擁有一批卓越的軍事統帥和傑出的指揮官,所以,秦在軍事上屢屢取勝,最終滅了六國,這也是沒有什麼奇怪的,在兵力相當的狀況下,傑出的軍事統帥能保證在征戰中獲勝,何況,當時六國表面屢屢在進行“合縱”,其實,是一盤散沙,秦軍強大,且有多位傑出軍事統帥,滅六國是必然趨勢。

惠文王時期的司馬錯,在惠文王九年,等巴國和蜀國相互攻戰時,雙方都派出使者向秦國求援,而惠文王藉機派司馬錯率兵佔領了蜀國,拓展了秦國的疆土,為秦國吞併六國創造了最初的紮實的基礎昭襄王十二年,司馬錯率秦軍攻打魏國,奪取了襄城;昭襄王十六年,司馬錯率秦軍奪取了魏國的軹地和韓國的鄧地;昭襄王二十六年,司馬錯從蜀地出發攻打楚國,奪取了楚國的黔中郡。司馬錯是秦國崛起時期的著名將領,戰功很大。司馬錯是文武全才,文能在君主前辯論,武能領兵打仗。作為一個沒有勢力背景,依靠商鞅變法的軍功體制提拔上來的人才,司馬錯不能為眾人所知確實是遺憾。

秦昭襄王時期的白起,經丞相魏冉極力推薦後,被昭襄王所重用。說起長平之戰就不得不說白起,古時兵家四聖之一,殺神白起一生殺了100多萬人,單單長平一戰就埋殺了趙國40多萬兵士,自此趙國一蹶不振。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階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長平之戰共殺人四十五萬,連同以前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卒二萬,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共一百餘萬,這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後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生分歧,被王齕取而代之,從此退出歷史舞臺。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白起這一位戰果卓著的傑出軍事家,最終被秦王賜死,自刎身亡。

齊國人蒙驁投奔秦國後,被昭襄王重用,秦莊襄王元年,他率軍攻打韓國,迫使韓國割讓成皋、鞏二城,並設定三川郡。莊襄王二年,他又率軍攻打趙國,平定太原。始皇元年,蒙驁率軍攻破趙國晉陽。始皇三年,蒙驁率軍攻打韓國,奪取十三座城池。始皇五年,蒙驁率軍攻打魏國,奪取酸棗、雍丘、山陽等二十座城池,並設定東郡。蒙驁的兒子蒙武,孫子蒙恬、蒙毅,皆是秦國名將,蒙家人才輩出,是秦國後期軍隊中的中堅力量。蒙恬率兵攻破齊國,拜為內史;蒙恬曾在秦統一後,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後來,蒙恬率軍修了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蒙毅長期陪在秦始皇身邊,為其出謀劃策,被譽為忠信大臣。蒙毅、蒙恬兩兄弟一文一武,蒙恬管軍事在外統兵,蒙毅掌朝政在內輔佐秦始皇,蒙毅後來官拜上卿。

王翦是秦國統一六國時戰功最為顯赫的名將,始皇十一年,他率軍攻打趙國,奪取趙國十一座城池。始皇十八年,他率軍攻打趙國,但遭遇了趙國名將李牧的頑強抵抗,秦趙兩軍相持一年多,最後,秦用反間計除掉了李牧,王翦率兵攻破邯鄲,俘虜了趙王遷。秦國在滅了小國韓國之後,王翦滅了當時秦國的最強的對手趙國。始皇十九年,王翦率軍攻破燕國國都薊,迫使燕王喜逃往遼東,使燕國名存實亡。二始皇十二年,王翦率領六十萬秦軍伐楚,俘虜了楚王,滅了楚國。王翦的兒子王賁也是秦國名將,始皇二十一年,他率軍攻打楚國,奪取十幾座城池。始皇二十二年,他率軍攻打魏國,水淹魏都城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國被王賁所滅。始皇二十五年,王賁同李信一同攻打遼東,俘虜燕王喜,滅了燕國。在回程途中,王賁攻打代地,剿滅了趙國的最後殘餘勢力。始皇二十六年,王賁同李信一起攻打齊國,齊王不戰而降,齊國滅亡。王氏父子是秦在滅六國時軍功最顯著的將領,滅六國的主要戰役,多是由他們父子率兵獲勝的。

五,獎罰制度的執行。

秦法規定只要普通士兵凡是能夠殺敵一人獲得敵人首級的,可賜爵一級、田地一頃、宅地九畝。如果兩個敵首的,家中坐牢的親人就可以獲得自由,做奴隸的家人可以變成平民。經此法推行,秦國建立了一個以軍功等級製為基礎的社會。普通民眾可以透過殺敵而獲得榮華富貴。軍功成了秦人們改變命運的途徑。所以一到戰場,士兵們就像打雞血一樣,勇於衝鋒,勇於殺敵,並把敵人的首級割下來,向長官報告。同樣反之,如果戰場當逃兵,不僅自己死還連累家人與上面的長官。因為秦法是連坐制。此外,秦國軍隊賞罰分明,獎懲制度特別健全和完善,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軍隊內部實行十二級軍功爵位制度,所有計程車兵起點都是一樣的,誰斬殺的敵人多,誰的軍功就大,誰的軍功大誰就晉升得快,功勞大的能獲爵位封賞(比如,秦軍赤裸裸地以砍殺敵人的首級來作為軍功的衡量標準之一,誰殺的人多誰的爵位就越高越大),這種制度極大的提升了士兵的參戰慾望和戰鬥力,在這樣的獎罰制度下,秦國的兵將組成了一支嗷嗷叫、勇往直前的軍隊,加上本來秦人就彪悍勇猛,秦軍便能經常打大勝仗的軍隊。秦兵的強大,主要從商鞅變法之後,靠酷法推行改革,打造了一個軍事帝國。在秦朝還有一個更加厲害的政策,關於客卿的任用,丞相李斯曾寫過一個《諫逐客書》上表給秦王政,把秦的強大說的很明白。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惠王用張儀之際,拔三川之地……昭王用範睢廢穰候、逐華陽、強公室。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是海河不擇細流故成大,泰山不讓眾土故成高。就因秦帝國在人才的任用上不拘一格,才使秦強大,才使秦兵這麼厲害。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一個唐代宮女生活的自述(3)——宮女晚年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