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明太宗(後被嘉靖改尊明成祖)皇帝朱棣最初勘定天壽山為萬年吉地是永樂七年(1409),距離徐皇后去世的永樂五年已經快過去兩年之久。為了讓後世子孫也對祖陵有個清楚認識,他曾命令皇太子朱高熾率領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這兩個兄弟以及皇太孫朱瞻基也都到那裡去看看。

當時的節氣正是隆冬,皇子皇孫一行人來到已經改稱順天府的北平,在曾經生養長成的燕王府邸安頓好之後前往昌平。車駕依仗過了沙河店,路面上積雪成冰,越發感覺天寒地凍。大家商量著不行的話下來走走,暫時就先別坐車了。

朱高熾是一個大胖子,身體狀況本來就不很好,而且就有腳病。下了車輦,兩邊太監左擁右護小心翼翼的攙著,仍然接連滑倒在地,忙不迭的站起來,又撲通通的倒下去,弄得一眾太監也跟著挨摔。

漢、趙兩個皇子左右相顧,不禁啞然而笑,不無逗趣的說道:前面的腿腳不好摔趴下,連累後面也跟著一塊滑倒遭殃。“前人失腳。後人把滑”。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話音剛落,後面隨即就有人高聲的迴應:沒關係,摔倒了沒關係,還有後來人把著滑呢!朱高煦回頭一看,搭話的是太子朱高熾和兒子、皇太孫朱瞻基。

漢王想發火又發不出,只好長時間的怒視著自己的親侄子。這個十來歲的小孩子或許並不太瞭解自己在當時是否就觸犯了自己的叔叔,但是,後來朱高煦賴死賴活不肯就藩以及之後的謀反,似乎在這次昌平視察陵園的路上,已然有了不和諧的先兆。早在永樂二年(1404),朱高煦封為漢王,藩國雲南。他卻一直留居應天,不肯就藩。“我等王子有什麼罪,要發到萬里之遙的極邊之地?”永樂十一年(1413),朱棣北征返回南京,頒旨命漢王朱高煦奉皇后梓宮渡江到昌平安葬,定名長陵。事情辦完漢王一再請求返回南京,應該說一直就謀取太子之位的想法。

朱棣很瞭解這個戰功卓著的兒子的狂野之心,不得不更改藩地並勒令他離開京城。永樂十五年(1417年),漢王被強令就藩樂安州(今山東省惠民縣),但仍不悔改。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繼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卻在宣宗親征後投降,之後和自己的幾個兒子全部被殺。

按明史記載,朱棣幾次率軍深入沙漠不毛之地,尋求殲滅蒙古的元朝殘敵直至最後喪身在遠征路上的榆木川,都是留下太子朱高熾在南京監國,皇太孫隨軍從行順天府,坐鎮北京,北狩之後,也要再度回到南京。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平的宮殿初具規模,成祖皇帝決意定都北京,傳召太子、太孫一同北遷接受朝賀。

這樣看來,從選定天壽山到北京宮殿建成大會群臣,朱高熾應該是一天也沒離開過南京。至於在去昌平路上的沙河冰上摔倒以及仁宗、太孫與漢王之間的齟齬摩擦,沒準只不過是坊間的傳聞罷了。但是,皇族之間的明爭暗鬥,殺戮相殘卻從沒停止。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明太祖分封藩王——秦王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