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話說曾國藩平生的“第三大塹”,也就是人生中吃的第三次大虧:

“第三甲寅年(咸豐四年)嶽州靖港敗後,棲於高峰寺,為通省官紳所鄙夷”。

1854年2月,曾國藩從衡陽率領初具規模的湘軍水陸兵勇五千人,雄心勃勃地進行所謂的“東征”,釋出了著名的《討粵匪檄》。想想自己千辛萬苦,練兵良久,躊躇滿志,正好大顯身手的時機到了,能夠比肩王陽明,戚繼光,立不世之功,名垂千古。

曾國藩準備在靖港來個開門紅。此時,他還未真正上過戰場,主力部隊都去攻打湘潭了,留下的基本是些沒有什麼戰鬥力的新兵。

4月28日曾國藩率軍從長沙出發奔襲靖港,駐守靖港的太平軍是國宗石祥禎部,人數雖少卻是精兵良將。當天刮的是南風,湘軍的戰船可謂順風順水,但由於士兵們沒多少經驗,船在水面一時半會根本停不下來,風大浪大無法調頭,一不小心就衝到了太平軍的營壘旁邊,湘軍慌忙向太平軍開炮,但是炮高船低根本打不中。這時太平軍用順勢用鐵鉤鉤住了湘軍船隻,拉到岸邊展開陸戰,湘軍士兵就這樣莫名其妙地上了岸,遭到了太平軍的迎頭痛擊,士兵們掉頭就跑,把後面的隊伍也給衝亂了,一時間兵敗如山倒,不到一頓飯的功夫,曾國藩的水陸兩支人馬敗得一塌糊塗,這場戰爭,導致湘軍戰船損失了三分之一,船上的炮損失了四分之一,湘軍水師的一半基本就葬送在這場戰爭裡。

曾國藩看到自己首戰大敗,幾年的心血付之一炬,悲憤交加急得要跳江自盡,幸好被手下救起,最後帶著殘兵敗將狼狽地逃回長沙方向,羞、愧、憤、恨各種情感交織,他覺得自己這個熊樣實在沒有臉面去見城內的大小官員,那些反對他的官員都在辱罵他無能,綠營軍頭頭鮑起豹故意關上了城門,他的心情沮喪到了極點,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地關在長沙城南的妙高峰寺內,陷入深刻的反省與悔悟中,雖然曾國藩和湘軍首次彙報演出以失敗告終,但此次失敗成為曾國藩“咬牙立志”的關鍵一次。

接下來,對曾國藩的“第三次大塹”進行復盤拆解:

一、回顧目標

湘軍首戰太平軍能告捷,鼓舞士氣,向咸豐皇帝和湖南官員們證明實力。

二、評估結果

湘軍水軍慘敗,兵力損耗近一半,遭到全城官員嘲笑排擠,尋死不成,幸好後來傳來攻打湘潭的湘軍大獲全勝的訊息救了曾國藩一命,也在湖南官員心中挽回了點地位。

三、分析原因

1、軍紀不嚴、無實戰經驗

曾國藩從長沙移至衡陽組建湘軍水師,招募的都是一些漁民和水手,編組成軍,未經操練,軍紀不嚴,無實戰經驗就拉上前線,故軍心潰散、臨陣脫逃。

2、做事無自知之明、越俎代庖

勝敗乃兵家常事,為什麼靖港之敗會遭受湖南官吏的嘲諷,我們來分析其中的原因。

公元1852年,因太平軍侵擾,咸豐皇帝緊急命在家為母守孝的曾國藩,幫助地方官員興辦“團練”(民兵),保家衛國。

太平軍離開湖南後,土匪勢力不斷髮難,人心惶惶,維持社會治安成了當務之急。曾國藩雷厲風行,自己開設了一個“審案局”,實行恐怖政策,4個月斬首百餘人,被稱“曾剃頭”,

在這種高壓政策下,湖南的社會秩序安定了,曾國藩卻招致了重重怨懟,湖南城中所有官員都視他為仇敵。

原因是,曾國藩自行審案的方式:

一來表明其對湖南官員的極不信任,他命令凡是有地方上抓獲了土匪、流氓、搶劫犯、小偷,不必經過州縣兩級政府官員,可以直接送到他這裡來。只要是送來的,不需要參照法律,不需要任何實際證據,只要有舉報者口頭證據,就可以正法。

二來讓其他官員不能撈油水或做人情。曾國藩成立審案局,把原屬於各州各縣的治安權力收歸自己名下,本來之前抓到犯人都是先送到縣裡,縣令審一通,搞些錢,再送到府裡,知府發筆財,最後再送到省裡,可是曾國藩命令說各地抓到犯人,直接越過縣裡、府裡、省裡,直接達到審案局,破壞了官場的潛規則,引起了湖南官員們的憎恨和不滿。

曾國藩想要打造更有戰鬥力的軍隊,為其注入靈魂,這支隊伍就是後來的湘軍,他希望綠營軍也可以一起訓練,曾國藩想以一個退職的文官身份來訓練國家正規軍,名不正言不順,苦口婆心沒有換來感激,而是軍官鬧事,引來了提督鮑起豹的報復,綠營軍痞直接衝進曾國藩的公館,連傷了他的幾名隨從,曾國藩也差點挨刀。

經過幾夜不眠的反思,經歷長沙之辱的曾國藩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好漢打落牙齒和血吞”,他不再和長沙官場糾纏爭辯,而是捲起鋪蓋,帶著自己募來的湘軍,前往衡陽自己組建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因此,曾國藩經歷靖港敗戰,這事被湖南官員們當成笑話,四處飛傳,一時間,滿城盡是譏笑之聲,官員們個個眉開眼笑。

四、總結規律

1、人貴有自知之明、不可越俎代庖

正是由於靖港大敗,讓曾國藩認識到他在長沙團練民兵、指揮湘軍都不能越俎代庖。人貴有自知之明,明就明在知已所能,也知已所不能。曾國藩作為一介書生文臣,明白了只能當統帥,不能以帥代將,不能親自督師上陣。

在指揮系統方面,他做了SWOT分析一樣,剖析了湘軍和自己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迅速調整,重要的變化是增加統領一級。過去,湘軍陸師的編制最高為營一級,由曾國藩直接統轄調遣。調整後營以上設立統領,統率二營或數營。陸師以羅澤南、塔齊布等為統領,水師以楊嶽斌、彭玉麟等為統領,由統領指揮營官,曾國藩則指揮統領。這樣,在湘軍中便出現了旅、團一級的編制,而在實戰中,指揮也確實靈便,兵力使用相對集中,比較能適應戰爭形勢的變化。

從此,他就專心做好三軍統帥,規劃全域性,運籌帷幄,不再親自上陣指揮,尊重手下將領,放手讓手下將領發揮才幹,決不越俎代庖。

2、整頓軍務、專業操練

經過靖港之後,新兵上戰,無實戰經驗是兵家大忌,曾國藩此後很重視老兵的作用,水陸兵勇編組時,務須新老兵勇互相搭配,相當於職場上公司新老員工“傳幫帶”的管理制度,透過“老帶新”實戰向新員工傳授自己的工作心得,促進新員工業務技能的掌握及團隊責任心提高,實戰結束後,保證新員工能夠獨立上崗。

3、完善軍紀、增強實力

曾國藩奏請朝廷讓兩廣總督購買夷炮數百尊增配來長沙,長沙整軍後的湘軍水陸師,共計一萬五千名左右,其戰鬥力遠較衡陽出師時強大。曾國藩還認識到,此次靖港之敗,是由於賞罰機制沒有建立起來,如同現今企業內部建立規章制度和激勵舉措,建立企業文化、約束規範員工行為一樣,賞罰分明,恩威並施。鑑於此,這次他長駐在長沙城南門外的妙高峰上整頓營務,並規定:凡是臨陣脫逃的將領,不再錄用。經過長沙整軍,湘軍實力大增,“規模重整,軍容復壯矣”。

湖南作著名家肖仁福道:“曾國藩初戰靖港,鎩羽而歸,絕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換言之,靖港之敗造就了曾國藩,靖港之役成全了湘軍。沒有靖港之敗,就沒有曾國藩後半生的功名事業。這一次挫折,更激活了他屢敗屢戰、百折不撓的強大意志力。由此看來,靖港之戰慘敗反而成就了他一生的輝煌。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一代名相道德有問題?唐玄宗的救時宰相姚崇到底是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