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周總理是我國的革命家,是國家的高階領導人,其與偉人的關係,實現了優勢高度互補,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周總理一生大公無私,始終為人民的事業而操勞,是一名優秀的共產主義事業的開拓者,在革命戰爭時期,他與偉人一同率領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的獨立解放運動而四處奔走。

新中國成立後,他一直關心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為新中國的各項事業發展做了非常多的基礎性工作。

除此以外,周總理還是一位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的外交家,他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至今仍是國際社會外交領域的典範。

晚年的周總理在外交事業的最突出貢獻,就是促成了中美之間的外交接觸,讓兩個昔日老死不相往來的國家,實現了破冰之旅。

首次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對周總理所做的工作極為欣賞,他直言,中美建立外交關係的首功之人,就是周總理。

那麼,周總理到底做了哪些工作,贏得了美國總統的如此盛讚呢?

讓我們回到歷史,追尋偉人足跡,看他在風雲起伏的外交領域,如何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透過自己的辛勤工作,實現了中美之間的正常交往。

中美建交前的關係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美之間算是情同手足的關係,為了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事業,美國人出錢出人頭,為中國軍隊提供軍事物資,軍事培訓。

甚至直接派人參與到中國人民的抗日活動中,在戰爭中締結了兩個國家之間深厚的友誼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以及其它許多方面的原因,中美開始分道揚鑣,甚至在朝鮮戰爭中兩軍兵戎相見。

兩國之間的關係,也降到了冰點,老死不相往來,成為了兩國的常態化原則,常年保持著敵視和對抗。

為了遏制共產主義事業的發展,美國在與蘇聯展開冷戰的同時,也對新中國進行了嚴密封鎖。

不僅對中國展開了武器禁運,甚至禁止自己的盟國與中國來往,在外交上始終採取孤立中國的態度,時間長達二十餘年之久。

面對美國的刁難,中國始終咬牙挺住,拒絕與其交往,也積極在美國影響力無法到達的地方尋求突破,廣泛聯結亞非拉第三世界的人民,贏得了他們的支援。

周總理,就是實施這一外交戰略的最高指揮,他用自己成熟的思想,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合理的外交原則。

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擴充套件了一條繞開美國人的通道,讓中國人民不至於徹底被孤立於世界。

我們來研究一下週總理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它們分別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這五項原則,本就是國與國之間交往的根本原則,甚至可以說是全人類平等交流的根本原則。

周總理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首次提出了這五項原則,立即為第三世界所採納,成為了指導第三世界國家開展外交活動的重要指導思想。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始的時候並不被美方所接受,這是因為,美國當時與蘇聯之間,正在爆發冷戰,雙方採取了一切可能手段向對方施壓。

當時的美國在如此情形下,自然要"呼朋引伴",共同對抗蘇聯了。顯然,周總理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雖然非常符合現實。

但並不符合當時的美國國家利益,美國人並不確認這五個原則能指導其它國家進行外交。時間來到了七十年代,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美國與蘇聯的冷戰正式進入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人越來越意識到,多一個朋友就代表著多一種出路。

因為美蘇雙方都在盡全力展開對抗的同時,但又竭力避免直接開戰,多一個盟友,就多一種轉圜的餘地。

如果繼續遵循以前的做法,雖然朋友也多,但敵人也多,美國領導人越來越意識到,中國人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多麼具有合理性和建設性。

堅持五項原則,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朋友。美國看到中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指導下與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親切的外交關係的時候,美國人心動了。

因為穩定繁榮的世界秩序,是當時的美國人希望看到的局面。中國人在國際事務處理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美國人想拉攏中國,共同對抗蘇聯。

對於中國同樣如此,在一個由美國和蘇聯主導的世界秩序裡,中國不能同時與當時的兩大巨頭展開對抗,這並不符合中國本身的利益。

因此,包括偉人在內的領導人都意識到,爭取成為美國人的朋友,對中國非常有幫助。作為常年活躍在外交領域的周總理,更是意識到加入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的重要性。

但多年的對立與對抗,已經在中美兩國之間,製造了非常巨大的鴻溝,甚至說非常難以逾越!其實,偉人一直都想與美國正常交往。

只是,心高氣傲的美國人似共產主義為洪水猛獸,對中國加以限制,如果中國想要與美國和好,就必需放棄自己堅持多年的信仰。

權衡利弊之下,中央領導人選擇堅持自己的路線。早在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上,周總理就曾主動接觸美國的外交人員,向他們釋放善意。

但美國禁止自己的外交人員與美方人員有接觸,甚至在周總理主動向他們伸出手臂的時候,美方外交人員拒絕與其握手。

乒乓外交

此後多年,中美之間的關係遭遇冰凍,冰凍初見裂痕,始於一次體育活動。1971年3月,日本名古屋,在這裡舉行了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比賽期間,美國乒乓球隊主動提出,想要訪問中國。此情合情合理,畢竟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美國的球隊想訪問中國,也算合乎情理。

但也算說不通的地方,因為中美之間並未建立外交關係,甚至是對立的兩個國家,中國拒絕也在情理之中,但如果答應,就代表著官方並不反對民間交往,官方交往也存在可能性。

中國的外交部並不同意,甚至剛開始周總理也不同意,但他還是向偉人作了彙報,偉人一開始也不同意。

但在當天夜裡就改變想法,同意美國代表團訪問中國,顯然,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偉人認為還是要抓住這次機會。

在接見這些美國隊員的會議上,周總理同志發表了重要講話,甚至回答了美國運動員科恩關於嬉皮士的提問。

這讓美國人認識到,原來,中國一直都在關注著美國。科恩的母親還專門透過香港的朋友給周總理送來了一束鮮花,以表達周總理對兒子的關愛之情。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事件,一個小球,承載的是中美國雙方相互仰慕,盡棄前嫌,渴望合作的內心。

尼克松訪問中國

官方認可民間交流的做法,在中美之間傳遞了善意,美國人意識到,與中國交往的時機成熟了!

美國總統尼克松,頻繁向中國釋放善意,提升中國領導人的好感,甚至透過中間第三國,向中國領導人表達了正常交往的意圖。

但限於當時的時機,一些工作在秘密條件下進行,典型的就是基辛格的訪問中國,為尼克松到訪中國鋪路。

雖然基辛格只是在北京呆了短短的48小時,但取得的成果非常重要,他與周總理會談了整整17小時,雙方就尼克松訪問中國的行程達成了共識。

圓滿完成尼克松任務的基辛格又返回巴基斯坦,在給尼克松傳送的電報中表達:我找到了!寓意著他與周總理已經談妥了所有問題。

尼克松訪問中國的事宜既然敲定,周總理開始忙碌了起來,作為接待組的大組長,他不辭辛苦,事無鉅細,都要過問,周總理所作的一切,當然是要向美方表達中國人的誠意。

美國總統出行,都會搭乘美國的空軍一號,但這次不同,中國強烈要求美方更換為中國提供的飛機,此事還無先例,成為雙方談判的難點。

在周總理的孤立下,中方人員堅持自己的原則,最終讓美國人妥協。事實也證明,中國為美國人提供了周到的服務,專機落地時間一分不差。

尼克松到達北京,周總理親自來到機場迎接,將尼克松等人迎接到了國賓館,原本不打算見尼克松的偉人再次改變主意,要見尼克松。

事後,尼克松對偉人說:我們一起可以改變世界。事件正如尼克松設想的那樣,中美開始走向邦交正常化,中美關係,最終成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由此可見,在中美從對立到協商的過程中,周總理一直以自己極大的耐心和毅力,事必躬親,為促成兩國之交的交往做了很多工作。

這也難理解尼克松將中美關係取得突破的首要功勞,歸功於周總理的原因了。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珍珠港遭襲6小時後,美國的一封急電把日本侵略之路逼入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