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自然資源十分有限,在二戰期間,隨著日本迅速對外擴張,資源短缺問題變得越發嚴重,而其中又以石油為甚。

1939年的日本,國內有85%的石油進口自美國,那時二戰已經爆發,日本和德國簽訂了同盟條約,這對於當時扶英抗德的美國來說頗為惱火,再加之日本南下入侵東南亞,威逼南太平洋,美國在當地的利益受到嚴重侵犯。於是在1941年,美國對日本實施全面石油禁運,希望打擊日本的戰爭意志,削弱日本的戰爭實力,讓日本屈服於美國的制裁。

二戰期間日軍的物資供應路線

但屈服便是止戰,即承認戰爭失敗,這是令日本國民無法接受的,同時這也是和軍國主義者扭曲的武士道精神相違背的。於是日本決定和美國撕破臉,南進太平洋島國,攫取豐富的石油和橡膠等資源,在太平洋和美軍鏖戰,反倒有機會翻身做“主人”。

珍珠港遭襲後的慘狀

為了儘可能減小和美軍在太平洋上的衝突,日本決定先發制人,偷襲在珍珠港停泊的太平洋艦隊,力求在戰爭的開始摧毀掉大部分軍艦。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軍派出6艘航空母艦搭載400多架戰機,在戰術上成功地襲擊了珍珠港,造成超過2000名美軍死亡、三艘戰列艦沉沒。

無限制的潛艇獵殺

就在珍珠港被偷襲後6小時,美軍太平洋艦隊指揮部就對所有潛艇批准了“無限制潛艇戰”的許可。所謂“無限制潛艇戰”,即不分軍用或民用的裝置或工具,在戰時為求打擊敵方士氣及消耗敵方物資,不惜攻擊非軍用機構或設施,尤其是載具的戰略。這種戰法最早是由一戰的德軍潛艇部隊採用,目的是封鎖英國周邊海域。

“無限制的潛艇”發跡於德軍U型艇部隊中

“無限制潛艇戰”的可怕之處就是無差別攻擊某國的全部海上單位,這對於無辜的民船是極其致命的,故十分容易觸犯戰爭罪行。諷刺的是,這種戰法被美國海軍定位為一種“海軍弱國制衡海軍強國的不對稱戰略”。

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由美軍潛艇擊沉的船隻佔到整個戰爭中被擊沉船隻的55%,其中包括200多艘日本軍艦和曾參與偷襲珍珠港的兩艘航母。

“無限制潛艇戰”讓日本成為名副其實的“孤島”

除了日本對外擴張的資源需求外,它國內的7000多萬國民也需要物資,奈何於美國的封鎖政策,幾乎所有的物資都不能進入日本本土,美軍潛艇作為封鎖的一環,潛伏在日本外海,大批往返於日本、中國臺灣、菲律賓、中國大陸、東南亞戰區等地的運兵船及運輸艦,都遭到了美軍潛艇的攻擊,這使日本不能把各戰區或佔領區的軍用和民用物資作有效分配;到了二戰末期,因美軍的海路封鎖,日本本土已經變成名副其實的海上孤島。

海外侵略戰爭受阻,日軍士氣低迷,國內物資短缺、民怨四起。但即便是這樣,軍國主義的日本統治者還是不願放棄戰爭,在太平洋戰爭末期,攻守之勢以異也,日軍的進攻戰略轉變成瘋狂的自殺式抵抗,但也無力扭轉戰局。

總結

規則無法約束戰爭,戰爭的殘酷與無序始終是和人道與秩序相背的,在此基礎上,所有與戰爭相關規則往往是強國制定的,但往往又是強國製造一些新的“不在規則內的”、“不人道的”、“有巨大破壞性的”戰爭行為,戰爭結束後又是這幫“強國”們把這些“不在規則內”的新坑填起來。客觀來講,這種戰爭行為加快了停戰的到來,尤其是這種行為的主體是被侵略國的友軍時,意義又變得美好起來。

1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遙遠的大清帝國:孤獨的孝莊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