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是古老而神祕的,同為四大古國,我們似乎對它有種別樣的親切,然而囿於史料,又確實很陌生。透過金字塔、法老王這些碎片的印象,讓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以新王朝時期外族人的埃及化為例,談談埃及與外族人的交往。
一、埃及環境綜述地理環境對一個文明的產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要深入了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離不開它所處的地理環境。埃及的環境是很獨特的,埃及位於東北非洲,東西為沙漠,南有險灘,這就決定了古代埃及具有較大的孤立性,不便與外界交往,有利於文明較為獨立、和平地發展。
但是,封閉又並不等同於閉關鎖國、與世隔絕,西奈半島的存在為埃及與外族的交流提供了條件,很長一段時間裡,西奈半島是埃及連線外界的唯一通道。同時,作為“尼羅河的恩賜”,尼羅河的定期氾濫給予了埃及得天獨厚的農業條件,也成為了文明全面發展的沃土。
關於古埃及人的來源,較為確定的是,古代埃及的創造者是由講哈姆語的北非土著和講塞姆語的來自西亞的人種混合而成。當然,每一個民族的誕生初期實際上都是各地氏族部落混合交融的結果,如同炎黃子孫和黎民百姓一同延續一樣,我們不能因自居炎黃子孫就說蚩尤是外族,我們也不能斷言外族的進入是在埃及文明初期就開始的。
但是,當埃及文明進入新王國時期,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埃及帝國時期,經過前面幾個王朝的積累,埃及的國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基礎建設發展,由於國家的支援和社會的需要,埃及與周邊幾個國家的交往愈發密切,大量外族人湧入,為埃及帶來了新氣象。
二、新王國時期的變化事實上,外族人當然不是在新王朝時期才出現的。分析現有的史料,我們知道,隨著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中王朝時期的埃及已經成為了地中海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到新王朝階段,一方面,社會生產力經過以往的積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另一方面,由於國王的領導,埃及的國力加強,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與之前的歷史階段相比,新王朝時期的埃及發生了重要變化。
1、戰爭,戰爭是民族發展的催化劑。我們知道,中王國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喜克索斯人的入侵,經歷了混亂不堪的第二中間期之後,埃及終於在雅赫摩斯的領導下趕走了外族侵略者,完成了埃及的解放和統一。其後,這場戰爭從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戰爭變為曠日持久的侵略戰爭,約百年後,新王朝時期的埃及通過南征北戰,完成了擴張,基本確立了埃及的領土範圍。與此同時,大量外族戰俘、奴隸被強制帶入埃及,為埃及的公共事業做貢獻。
2、王權的加強,作為一個真正的帝國,新王國時期的諸王吸取教訓,通過強有力的改革擴大了統治基礎,緩和了社會矛盾。在中央,神權相對得到了打壓,維西爾也不再大權獨攬,地方上,雖然諾姆特依然存在,但不再是中央的威脅,很可能成為中央任命的官員。這些措施對整個國家的發展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3、社會經濟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中王國時期,王室、神廟以及地方上諾姆特的莊園基本上能夠自給自足,因此,這些擁有財富的人與市場的聯絡並不緊密甚至不發生關係,社會財富沒有充分在市場上流通。在新王國時期,這種情況發生了重要的轉變。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對外戰爭掠奪來的大量財富、對外聯絡的加強,極大地改善了市場條件和商品貨幣關係,國內市場擴大,國外市場也得到了開拓。
事實上,早在第一中間期,尼羅河流域同其西部綠洲的貿易關係就發展起來,其後,為了適應海外貿易的需要,出現了蘇伊士運河的前身。到新王國時期,海外貿易已經極為發達,官方也大力支援。埃及與周圍地區如巴比倫、努比亞等都建立了聯絡。埃及的手工業產品遠至腓尼基一帶,外族的工商業者進入埃及境內。以往的考古發現也說明,著名的金字塔等建築上出現了帶有明顯外族特徵的名字。外族的工人和小商人主動來到了埃及尋找機遇。
4、外交,由於埃及周圍興起了很多國家,外交也就成為了必要。外交聯姻成為埃及與周邊國家建立聯絡,友好往來的重要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新王朝埃及與外族進行聯姻的方式是“只娶不嫁”,這也就導致了聯姻中外族進入的單向性。與外族公主一同進入的,當然還有周邊國家陪嫁的工匠、奴隸,這些人進入埃及後同樣對雙方的文化經濟交流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另外,埃及也與其他國家互派使節,精英階層進入。對被征服地區,埃及國王總要將當地統治者的孩子帶往埃及作為人質,讓他們接受埃及教育,待他們的父輩死後返回繼位,又成為了埃及的忠實傀儡。
5、軍隊,在新王國時期,被稱為“沙爾丹”的外籍僱傭兵出現,他們來到埃及,活躍在埃及對外征伐的戰場。
三、入鄉隨俗
前文已說,新王國時期的埃及國力強盛,湧入的多,出去的少。在埃及的外族人也廣泛分佈在各個階級,有很大差異。事實上,在埃及的下層外族人更為主動地學習埃及的語言文字、生活習慣以謀求生存,上層精英則深化到政治、宗教方面。相同的是,他們都不同程度地做出了入鄉隨俗的舉動,整體呈現出埃及化。
1、宗教信仰,以喜克索斯人建立的十五十六王朝為例,外族人建立的王朝卻被歸為整個古埃及歷史上的王朝,這和中國曆史上的北魏類似,他們同樣在主動埃及化以鞏固統治。據《薩勒紙草》說,喜克索斯人崇拜埃及的塞特神,同時,他們在埃及建立政權後,國王也自稱法老並稱為“拉之子”,這是他們同樣崇拜埃及神明太陽神拉的表現。
2、生活習俗,在上,還說喜克索斯人,他們基本上繼承了埃及的政治體制,官員體系等,如他們設立了下埃及國王的司庫和司庫長官的官職。在下,一塊新王國時期的石塊上繪有一位穿著埃及服飾的外族僱傭兵,這也是外族人埃及化的佐證。
另外,和親的公主以及在埃及長期生活的其它外族人,更為主動地學習了埃及語言文字。拉美西斯二世迎娶赫梯公主後,將她的名字改為埃及婦人的名字,民間的外族人也同樣給自己的孩子取了埃及特徵的名字,用象形文字加以書寫,十八王朝時期外族人克蘭姆及其夫人的雕像就是例證。
3、外族官員,在上層,埃及的行政系統中出現了不少外族官員。工匠、僱傭兵乃至神廟建造事務的管理者不乏其人。雖然埃及人有“本土排外”,但在英明君主的賞識下,外族人付出加倍的努力,也終於在新的政治環境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四、民族大融匯及其影響文化的交流是雙向的。雖然埃及化為主流,但我們同樣不能忽視外族文化的進入,因此在埃及境內,民族大融匯、文化大交流是更為確切的表述。經濟上,埃及的外族工匠為埃及建造了優美的建築,外族商人為埃及帶來手工藝品和多樣的農產品等。
政治上,邁錫尼時代之後,希臘向外移民,第一批希臘僱傭兵來到埃及,此後,各外族僱傭兵廣泛出現在埃及各地區之間的戰爭中。經過努力,外族人也進入埃及的行政系統,被委以重任。文化上,正是這些外族人的湧入和埃及各項事業的不斷髮展,讓埃及突破了西奈半島的侷限,加強了與外界西亞、北非、地中海等地的交流。
五、總結世界上各地文明的交流都是相互的,雖然由於國力的強盛,在埃及的外族人主動地選擇了埃及化,但埃及文明沒落之後,也正是這些外族中殘存的埃及遺產使得埃及文明死而不亡,潛移默化深遠持久地留存在世界現有文明的脈絡中。
參考文獻: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外族人的埃及化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