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今天廣大群眾來說,提到子產十個有九個瞠目結舌,即便對一些受過高等教育、從業多年的中年人來說,也是略有所知,難有完整準確的瞭解。
子產,現在只知道他在公元前522年去世,究竟生於何年還缺乏史料確證,他是兩千五百年前的鄭國人(國都即今日的新鄭市);姬姓,名僑,字子美,因是鄭公子發之子,故又稱公孫僑。以卿執政鄭國(相當於後世的宰相)22年。綜其一生,可謂見解卓越,政績輝煌,對我們今天來說,可以從中汲取的精神營養和效法的榜樣大致有五個方面:
一、他是中國廉政文化的源頭:春秋戰國496年,從歷代周天子及諸侯王的大臣中,儉樸清廉莫過於齊國晏嬰,但晏嬰所處的年代尚在子產以後若干年,“子產死,家無餘財,鄭人皆哭,三月不舉樂”,人們爭著把自家的金銀首飾送到他家為他陪葬,他兒子受他的影響,一件未用,最後把這些金銀器投到河裡,河水金光閃閃,這就是今日鄭州金水河的來歷,有了金水河,才有了金水路、金水區的名稱。金水河對於鄭州人來說就是母親河,而它的精神源泉即來源於子產,這是一條閃耀著廉潔精神的河,這是一條頌揚清官的河,這是一條時時刻刻響徹清廉從政的警鐘之河。
二、他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制定成文法律,是中國依法治國的源頭:子產做鄭相時,於公元前536年3月制定了法律條文並鑄在金屬鼎上公之於眾,距今已2550年了,在鄭國之後晉國也“鑄刑鼎”,但已晚了20年。(現在我們說黃帝、堯、舜也制定過法律,但畢竟傳說的成分不少,而子產的鑄刑書卻是歷史的真實記錄。)在那時他這一做法並不被一些士大夫認可,他是頂著巨大的壓力而為天下先的。
三、他是中國最早具有樸素民主意識的政治家,“不毀鄉校”,廣開言路,尊重民意,凝聚人心。“鄉校”是當時民間的公共場所,是知識分子(士)喜歡去的地方,知識分子自古有個特點:思想敏銳,見解超前,對現實總有更高追求,這正是推動社會的動力,但在一些人眼裡卻被看作愛說怪話、散佈不滿情緒的人。大夫然明因此向子產彙報並建議關閉鄉校,可子產卻回答說:“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你看,他的見解多麼深刻而高明,他把那些言論當作行政的風向標,老百姓喜歡的政府就去做,老百姓討厭的政府就改正。忠於百姓,多做好事就可減少百姓的埋怨,但執政者不能作威作福來防止埋怨,而且用引導河水流淌但不可靠迭壩來堵塞河水流淌,否則一旦潰壩損失就大了。在兩千五百年前一個執政者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今天重溫歷史的教益,我們不能不為我們有這樣英明的先祖而感到自傲!
四、子產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政治家,信德而不信神:鄭國王宮失火了,巫師說,這是上天發怒了,趕快以玉璧向天祭奠祈禳吧,否則,還要失火。子產聽後說出了著名的“天道遠,人道邇 ”的話,認為求告上天不如執政者加強道德修養重要,執政者加強修養少犯錯誤,災禍自然減少。他的這一見解,兩千多年來不知為歷朝歷代多少事例所證實,包括近、現、當代也是如此。與子產相比,當前一些當官的見神燒香、見廟叩頭,豈不愧死?當時傳說鄭國東門洧水水潭裡兩條龍惡鬥,有人建議祭龍,子產說龍管不了人的事,人也不管龍的事,拒絕祭龍,結果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五、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承認土地私有、按畝收稅的政治家:“封溝洫”、“作丘賦”,清理田畝,劃定田界,將侵佔別人的土地歸還原主,按田畝多少繳納賦稅,承認私人田產的合法性,大大刺激了生產的積極性,軍賦也從此增加,加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
其他如他在外交方面的“有理、有力、有利、有節”的外交風格,可以說也是中國歷史上開創外交藝術的政治家,還有在死前論政寬猛的見解,對我們今天治理人口大國仍有現實意義。因此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說:“在鄭國產生了縱橫、法兩家,子產是這兩家的創始人。他的‘天道遠、人道邇’的觀點,無神論思想,更足以照耀千秋!”著名學著嵇文甫先生在《子產平傳》序言中說:“子產是春秋時代第一流的政治家,他的忠實幹練,他的學問修養,他的言論風采,處處是我們的模範。”大聖人孔子一生最為推崇的同代人便是子產,他在晚年的著作《春秋》中16次提到子產,他總結子產有四德: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子產逝世的訊息傳到魯國,孔子聽說後痛哭流涕,說:“子產,古之遺愛也。”
子產的墓在新鄭市與長葛市交界的陘山上,他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民族的先賢,我們應當大力宣揚子產,保護好他的墳墓,作為歷史的見證,讓子產永遠激勵今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