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古代女人生小孩一直都是順產,為什麼現在有的女人必須要剖腹產?
其實古代和現代是沒法比較的,時代不同了。原來生個娃,只要是遇上難產,媽媽一般凶多吉少了。我爸爸8歲的時候,我奶奶就沒了。就是因為生娃時遇上難產。
據我舅奶奶說,當時在農村,生娃都是自己在家生。當發現我奶奶難產後,我爺爺找了一輛馬車(那個時代,周圍沒有一家擁有小汽車),找了8個人,大家一路小跑,還要保護我奶奶儘量不受顛簸。
從村裡,就這麼一路抬到縣城,人半路就不行了……哎,那個時候也沒有剖腹產,雖然不是古代,可那時候,生孩子就是拿命搏……
到了現代,有醫學的保駕護航,媽媽們的生產不再那麼可怕了。(當然依然是鬼門關走一趟)
我姥姥會接生,原來鎮上好多婦女都是她接生的。她總說,女人以前生孩子就是過鬼門關!以前生孩子沒命的可不少!現在剖腹產還是安全多了!
古代沒有剖腹產,只能是順產,所以說,在古代,難產死亡率比較高。而現在的醫學技術發明出了剖腹產,極大地提高了母子平安的機率。或者可以說,現在的醫學發展水平,基本上可以保證99%的母子平安。而這些,是古代所比不了的。
現在有些女人必須要用剖腹產的原因,一般有以下3點:1、現代營養好,胎兒易過大,順產不好生,只能剖腹產。
按照過去的生活條件,孩子8斤以上的很少。而現在普遍生活好,孕婦懷個孕,除了天上的星星吃不到,基本想吃啥買啥。孩子自然長得更大。
老家一個親戚在我們縣城醫院做婦產科醫生,她曾跟我說:
“我親眼見證了二三十年前,生孩子都生五六斤,現在的孩子,一出生8、9斤的大有人在。所以剖宮產的機率當然高了,這也保證了媽媽們的安全。你看現在孕產婦死亡率,比古時候低了很多很多的。”
試想,生一個9斤、10斤的孩子,如果醫院不能提供剖腹產,那胎兒和孕婦就非常危險了。
2、胎位不正,或者胎頭比較大。
再或者產婦自身骨盆比較窄,或自身是嚴重的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患者。以上這些情況都不適合順產,所以只能採取剖腹產的方式。
我一個朋友,她生娃的時候就很兇險。當時她宮口幾乎全開了,可這時孩子突然橫過來了,這時候就沒法繼續順產了。醫生緊急採取了剖腹產,我這個朋友遭了2次罪,好在最後順利生下寶寶。
所以,胎位不正的時候,剖腹產能救孩子和產婦於危難之中。感謝現代醫學的進步。
我們村裡一個大娘,年輕時生娃,就是在家自己生的。結果生的時候,娃娃頭卡住了,當時家人一看:“完了娘倆都保不住了,坐地上就哭”;
虧得鄰居家幫忙把她送去了醫院,緊急做了剖腹產,才救回了一命,但是孩子生出來就是智障,可能缺氧了。要是沒有剖腹產,這個大娘就沒命了。
3、除了上述原因,還有一部分產婦是為了逃避宮縮痛。
有的產婦,不想讓自己在順產開宮口的時候疼得死去活來。於是選擇了剖腹產。我舅家的妹妹,她去年4月份生娃,其實娃也不算大,才5斤9兩,胎位也沒問題。
但我妹妹怕順產宮縮疼,於是跟醫生要求了剖腹產。(老家縣城醫院,管理沒那麼嚴格,能順的產婦,如果自己主動要求剖腹,醫生也會同意。)
其實,不必糾結為什麼現在的剖腹產率高,只要母子平安,一切都不是問題。
【寶媽有話說】
《生門》的導演陳為軍說:
“都說生育是兩個人的事,是老公、老婆的事情,其實不是。真正面對一切的,是女人。”
生育,一邊是新生,一邊是媽媽用生命在託舉。每個媽媽都很偉大,無論是順還是剖,希望每個媽媽都生產順利,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