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戰國(前475—前221),是繼東周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代。經過春秋時期(前770—前476)曠日持久的諸侯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晉國卿大夫趙、魏、韓三家分晉,晉國名存實亡。公元前386年,齊國卿大夫田和取代齊康公,開啟田姓齊國。至此,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百年內亂

公元前476年,秦厲共公即位,在黃河沿岸建造了堤岸,率兵滅了西戎大荔國(今陝西省大荔縣)。公元前442年,秦躁公即位,義渠戎(活動於今甘肅省西峰市)進犯秦國,到達渭水南岸。東鄰晉國自被三家瓜分,在公元前425年,魏文侯魏斯成為晉國執政卿。執政期間任用李悝為相,施行變法,魏氏迅速強盛起來;又聯合趙、韓兩家組成三晉聯軍向天下諸侯炫耀威勢,將目光首先看向了黃河西岸的秦國。

秦國此時卻陷入內亂之中。公元前425年,秦懷公被宗室和大臣圍困而死,改立了其孫秦靈公。秦靈公在位十三年去世,宗室和大臣又擁立秦靈公叔叔秦簡公即位。秦靈公太子嬴師隰被迫流亡魏國。公元前408年,魏文侯派吳起攻佔了秦國西河之地(今陝西東部黃河西岸地區)。秦簡公和其子秦惠公為此多次反攻魏氏,都被吳起所敗。公元前389年,秦惠公率全國之兵在陰晉(今陝西省華陰市)與魏軍決戰,又被吳起大敗。但是,魏、趙兩國因領土爭端而反目,三晉聯盟土崩瓦解。秦國壓力大減。公元前387年,秦惠公去世,秦出公即位,其母擅掌朝政,引發宗室和朝臣不滿,殺了秦出公母子。公元前385年,秦國迎回了秦靈公太子嬴師隰,是為秦獻公。

秦始皇陵銅車馬二號

變法雄起

秦獻公在流亡魏國時,見證過經李悝變法後的魏國,軍隊強盛,國庫充盈,人才輩出。秦獻公即位秦君後,他深悉秦國國政的弊病,廢止了殉葬,並遷都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採取了一系列恢復國計民生的措施,經過十九年國力重振。又趁韓、魏、趙之間相互爭戰之機,向魏國發動收復西河的戰爭,為秦國發展爭取了空間。

公元前362年,秦獻公去世,秦孝公即位,崤山以東的魏、齊、楚、趙、韓、燕六國,都先後施行變法,國強民富。秦國緊鄰魏、楚兩個強國。秦孝公面對秦國積貧積弱的局面,痛心疾首,為了擺脫不被別國吞併的命運,向天下發布求賢令:“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衛國人衛鞅入秦,向秦孝公傳授“霸道之術”。秦孝公力排眾議,以衛鞅為大良造,實施變法。

衛鞅總結了魏、楚等國變法的經驗,結合秦國具體國情,制定了變法措施。為了順利推行變法,擺脫舊貴族勢力的干擾,公元前350年,衛鞅提議將都城遷至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得到秦孝公支援。經過變法,秦國國力日益強盛,在與魏國的戰爭中多次獲勝,收復了函谷關(今河南省靈寶市),並將領土擴大到了洛水以東。公元前343年,周顯王冊封秦孝公為方伯,正式承認其霸主地位。

商鞅頒行的變法措施,可以說涉及到秦國方方面面,清除了大部分對秦國發展不利的政策,使君主權力更為集中,以“論功行賞”為宗旨的制度,使軍隊戰鬥力增強,農民耕作積極性增加,天下各階層人才不斷來到秦國。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富二代——隋煬帝 楊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