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遺業。顧予不武姿,何日成戎捷”
這是宋神宗的一首詩,從中不難看出宋神宗的大志向。確實,宋神宗跟他父親英宗一樣,也是一位頗欲有所作為的君主
宋神宗幼時,便知祖宗志吞幽,薊、靈武,而數敗兵,立志“雪數世之恥”,到十多歲時,神宗就“慨然興大有為之志,思欲問西北二境罪”
然而勃勃之心,終是囿於自己的才能,識人之才
熙寧變法,可以說是神宗時期,甚至說是整個宋朝,都影響深遠,歷來被人議論的一次變法。然而,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其中固然與新法存在的一些問題有關。也自然與神宗用人不當,致使新法不得人心有關
變法派中,除王安石個人操守尚無非議外,其餘的如呂惠卿、曾布、李定、鄧蔡京等,個人品質多有問題
元豐改制尚不必說,那隻不過是熙寧變法失敗後,神宗不甘心而繼續的改革,其在社會上的影響,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是不及熙寧變法的
而與西夏的軍事較量,才是最能說明,神宗有心強國,而無識能之才本質的
宋神宗常與大臣說起仁宗朝宋夏交戰、而契丹趁火打劫的往事,每每悲痛到流淚。是以用武開邊,建功立業,是他一生的夢想
特別是對待西夏,曾今的屬臣,卻突然和大宋平起平坐。對此,宋神宗十分不忿,想一舉消滅西夏,用以挾制契丹和吐蕃,顯示大宋朝的神威
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變法派傑出的軍事家王韶向神宗上《平戎策》三篇,要旨是先取河湟,控制西北門戶,斬斷西夏右臂;再威服吐蕃,孤立西夏;然後出兵,關門打狗
這一戰略分析,其實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實踐,就要綜合宋軍的軍力、人才及素質多方面考慮
然而神宗已是備受鼓舞,任命王韶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雖然司馬光等人認為內政還未做好,不易貿然發動戰爭,但是神宗當時寵愛的王安石卻鼓勵他機不可失
熙寧四年,神宗設立洮河安撫司,任命王韶為長官,開始經略河湟。次年,王韶便軟硬兼施,招撫吐蕃部落三十餘萬人,拓地二千餘里
這一舉可謂是把神宗一直以來的夢想給激活了,設立熙河路,以王韶為經略安撫使,對西夏的用兵已是勢在必行
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西夏梁太后反對夏惠宗欲將河、洮等黃河以南的土地還給宋朝,囚禁了惠宗
鄜延副總管種諤上書神宗,稱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倘若被遼朝趁機工區,必是中國大患
神宗大喜,立即召見了他以及眾朝臣,定議攻下,當時知樞密院孫固和同知樞密院呂公著反對輕率舉兵,並提出主帥為誰的問題
只是此時神宗整個人已是熱血沸騰,怎麼可能再按兵不動,早已屬意李憲為主帥。對此孫固等人極其反對
李憲乃是宦官,怎可擔軍國大任,但是宋神宗固執己見,同年七月,命李憲為主帥,出熙河路,同時又讓高遵裕出環慶路;劉昌祚出涇原路;王中正出河東路;種諤出鄜延路。五路並進,會師靈州,消滅西夏
有意思的是,這五路之中,主帥李憲以及王中正都是宦官,而高遵裕乃是外戚,根本就不是將才,只有劉昌祚和種諤是軍武出身
然而這兩個人,劉昌祚受高遵裕節制,種諤受王中正節制。是以這次出兵,才開始便已經奠定了此次結局
宋軍八月行動,種諤率軍九萬攻克米脂城,攜功上奏,要求不再受王中正節制。然而之後進兵至石州,軍糧不濟,且已是十月,遇大雪,將士飢寒,凍死十之二三,生還僅三萬
王中正所率不對,軍紀渙散,無紀律,無戰功,濫殺無辜,最終糧草斷絕,潰不成軍
高遵裕率軍九萬,十月到達韋州,因糧草不濟,暫不前進。此時劉昌祚倒是率兵五萬,擊退西夏三萬兵馬,先於高遵裕進逼靈州
高遵裕忌功,竟是直接傳令,不讓他乘勝攻城,錯失戰機。其後高遵裕只會圍城十八日,卻是久攻不下。反而被西夏兵以黃河水倒灌軍營,切斷糧道。大批宋軍凍溺而死
李憲率軍十萬,九月收復蘭州古城,卻遲遲不進軍,十一月份才到天都山,而此時高遵裕、劉昌祚戰敗,他接詔回師
靈州之役,最終以失敗告終,寄予厚望的宋神宗聽到慘白的訊息,起床繞塌環行,甚至身染重疾
然而對於造成此次戰敗的將軍卻並未重罰,只是貶了高遵裕、劉昌祚、王中正的官,對於處死李憲的奏章,不僅置之不理,還將其升官了
此次戰敗,乃由於宋軍出兵倉促,且麻痺輕敵,各自為戰,沒有一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主帥,糧草供應之上,更是大有問題
宋神宗也許知道這些問題,但是李憲是他力排眾議、固執己見選定的將領,若是處置李憲,便等於承認自己的過失,宋神宗自是不願的
這次戰敗,宋神宗並不甘心,還在醞釀更大規模的戰爭。元豐五年。鑑於西征時攻克西夏州縣而不能守的教訓,鄜延路經略安撫使沈括和種諤建議在橫山一代築城
神宗即派徐禧和宦官李舜舉前往,徐禧一道便選定永樂作為築城之地。然永樂易攻難守,沈括和種諤都提出異議,徐禧還是固執己見
八月十五築城,十四天便完工,神宗特此賜名“銀川寨”。然而對西夏來說,橫山一代,乃是他們的腹地
永樂城築成不過十餘日,西夏便出動全國的精兵,與宋軍展開了殊死的爭奪戰。當時城內守城宋軍僅三萬,而西夏士兵數十萬
沈括建議棄城誘敵,被徐禧斷然拒絕,大將高永能請求在西夏成軍之前主動出擊,也被拒絕。戰機頻失,不過二十日,永樂城便被西夏軍攻破,守城士兵幾乎全軍覆沒
兩次戰事的失敗,宋神宗大受刺激,不再有徵伐之意,史有記載:“及永樂陷沒,知用兵之難,於是亦息意征伐”
宋神宗一生野心勃勃,欲開疆拓土,成為一代雄主。然而當時宋朝內政、外患諸多問題,不是短期內就能夠解決的
而宋神宗急功近利,欲強國然變法失敗,欲開邊,而任人無能,無論是李憲、高遵裕,還是永樂築城的徐禧,都不是明智之選,以致最後的失敗
永樂之役後,宋神宗身體每況愈下,不到三年,便辭別人事,結束了他一生的強兵開邊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