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岳飛悲劇的終極原因:
不知道主子對武將的信任永遠是有限的,武將兵權越大,越不能跟主子擰脾氣;
不知道心與心之間至少應該有一米的間隔,即使知心話兒也不能隨便說的;
忘了趙宋王朝“武人不得干政”的古訓,幾次提及大宋王朝革命接班人問題。
岳飛的盲區到底在哪兒,
端木賜香
公元,,,,年秋,皇帝趙構將岳飛召到首都,親自書寫“精忠岳飛”四個大字,製成錦旗賞賜給他。同時,要在京城為他建造府第。
岳飛辭謝說:“敵未滅,何以家為,”
愛大宋,愛到這個份兒上,已到中國傳統道德的最高境界了。問題是,東風吹,戰鼓擂,封建的朝代誰信誰。趙家的江山咋來的,大家都知道;江山前主人是如何信任趙家的開國元勳的,大家更知道,所以,岳飛這句話,只能討得主子一時的歡心,卻贏不了主子永久的信任。這是個體制問題,是中國兩千年的封建朝代始終沒有解決好的問題。問題是,這些問題恰恰也是岳飛的盲區~
這次談話後的不久,年紀輕輕的岳飛就被授予清遠軍節度使,成為長江中游的最高軍事指揮官。
幾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年,皇帝在他的臥室裡單獨召見了岳飛。皇帝對岳飛說:“光復國土,中興大宋這項事業,我就託付給你了。從今以後,除了韓世忠、張俊之外,其餘的軍隊都交給你節制。”按照皇帝趙構的內定安排,岳飛從此統帥全國五分之三的兵力。君臣之間的信任,在此時達到了最高峰。
問題是,岳飛還有第二個盲區,這個盲區,從心理學上講,他不知道心與心之間至少應該有一米的間隔,否則就會撞車;從祖制上來講,他忘了趙宋王朝“武人不得干政”的古訓,在君臣又一次談心裡,岳飛直通通地提醒主子:該考慮革命接班人的問題了。
從心理上來講,岳飛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據說主子由於戰亂,驚嚇過懼,喪失了生育能力,這對主子來說,是致命的心病。主子不提,臣民只能假作不知。岳飛卻傻乎乎的撞進去了。趙構當場就翻了臉。但岳飛好象不在意,後來又提了一下這不開的壺。把趙構氣得無可奈何。
從祖制上來講,岳飛撞進了最不該自己撞進的區域。
太祖有訓:一、武人不得干政,二、不殺士大夫。太祖的第二訓條,導致大宋王朝成為中國封建史上言論最自由的、對士大夫最寬厚的朝代。
對士大夫寬厚到什麼程度呢,士大夫隨便發言,卻不用擔心項 上人頭,頂多貶職,一兒被貶南方,一會被貶東方,淨免費旅遊了,沒見一個人頭落地的。就象岳飛這樣的武人,最後殺他,也頂多弄個“莫須有”的罪名,透著大宋統治者的憨厚老實。須知,封建朝代給人弄個“謀反”罪名,就象斯大林時代給您弄個“反革命”罪名一樣,比母雞下蛋都容易呢。趙構與秦檜合謀鼓搗了半天,也就弄個“莫須有”而已。政治手腕不夠老辣~
但是即使這樣寬厚善待士大夫們,他們也知道,主子有個大大的禁區——革命接班人問題,那是萬萬不能撞進的。
有關革命接班人問題,人家林甫同志做得堪稱表率。唐玄宗想廢太子瑛,召見宰相李林甫欲探其意,李宰相的回答是:“此陛下家事,臣不合參知”。後來方孝孺反對朱棣取建文而代之,朱棣就老大的不樂意,借用林甫同志的說法酸酸地說:“此朕之家事爾,先生毋過勞苦。”
岳飛不知道林甫同志的故事,有情可原,武人畢竟沒有恁多文史知識嘛。岳飛不知朱棣故事,更有情可原,因為對岳飛來說,那是未來的故事嘛。可岳飛不知本朝的故事,就說不過去了。
本朝故事有倆人,還都是大宋名人。一個是包拯,一個是韓琦。
包拯勸仁宗早立太子,仁宗就反問:卿想要立誰,這一句就把老包嚇壞了,趕忙表白:“臣無才而備位,所以請求早建太子,是為宗廟萬世計謀而已。陛下問想要立誰,這是懷疑臣下。臣年已七十,並且無子,並非為後輩求福之人”。黑老包慌得,連自己絕子絕孫的情境都搬出來了。
韓琦也曾勸仁宗早立太子,仁宗回說:“朕久已有意於此,誰人可為太子”,韓琦也嚇得不輕,說:“這不是臣輩可以議論的事,應當出自聖上的裁定~”
文臣們都不敢摻乎的事,一個武人卻這麼熱心,主子不懷疑成嗎,然而岳飛的盲區還有一個,那就是藝高人膽大,兵多氣勢雄。隨著兵權的加重,主子發現他脾氣越來越擰了。
最大的一次衝突是,主子本來想把劉光世的部隊轉給岳飛,可宰相張浚與剛出任樞密使的秦檜卻堅決反對,認為有違祖制。趙構可能一下子想到了自家祖宗玩的“陳橋兵變”,所以馬上反悔,不給岳飛這支軍隊了。岳飛感覺受到了調戲,馬上辭職不幹了,捲鋪蓋回家了。岳飛再次犯了大忌,跟主子賭氣的,歷史上就楊玉環之類的玉字輩的女同志了,其他誰敢啊。
民間百姓都知道,最後趙構勒令岳飛班師回朝,連下了十二道金牌。大家只發現了趙構有限的復國情操,卻沒有發現趙構作為皇帝那有限的權威:一般的人,誰敢違抗十二道金牌啊~你跟朱元璋玩這套試試。
中國歷史,一再證明了軍隊私人化才具有相當的戰鬥力,岳家軍,戚家軍,甚至湘軍、準軍,莫不如此。可曾國藩就做得很好。性格決定命運~這話用在那沒民主沒法治的朝代,照樣適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