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巔峰時期的美國有多強大?
答:蘇聯解體後,作為一個被中俄兩國包圍起來的內陸國家——蒙古,經過各方角力後,最後上臺的是親美派。
從紡紗機說起1776年,喬治·華盛頓發表《獨立宣言》,宣告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
《獨立宣言》
建國後的美國,想要從歐洲引進各種先進的機器技術,但都遭到了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各國的抵制。
英國人知道,他們之所以能獲取鉅額財富完全是因為掌握了技術領先的優勢。為了維持英國在工業國家中的主導地位,英國議會專門制定法律,包括水力織布機在內的機器裝置一律不得出口,連相關圖紙、模具乃至零部件也不例外,違者面臨的將是最少5年的牢獄之災及鉅額罰款。
不僅如此,與紡織、機器製造、煤鐵冶煉等有關的工匠、技術人員也不得移民他國,違者將被剝奪公民權並沒收全部財產,甚至關進監獄。
但“聰明”的美國人很快就想到了反制的辦法,美國人開始製造輿論,向英國百姓特別是技術人員、工匠和製造業主宣傳美國的美好生活,並向他們展示美國對技術移民的優厚待遇及物質獎勵。
準備移民美國的歐洲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1789年,出生於英國的塞繆爾•斯萊特(Samuel Slater)在人才政策吸引下來到了美國。
塞繆爾14歲時就進入紡織廠成為了一名學徒,在裡面幹了7年,覺得沒什麼發展前景,聽到美國那些政策和待遇後,就想著去美國開創一番事業。
19世紀的英國紡織工廠
憑藉驚人的記憶力,塞繆爾將工廠裝置的製造圖紙和使用、維護方法記熟,並在特工人員的幫助下來到了紐約,憑記憶復原出了在當時最為先進的阿克萊特水力紡紗機。
後來塞繆爾更是憑藉技術專利,一生先後建立起工廠13家,打造了一個全球聞名的紡織帝國,成為擁有兩百萬美元(相當於今12億美元)資產的商業大亨。而美國依靠著像塞繆爾這樣的英國技術人員,掀起了自己的工業革命浪潮,也就是在這段時間,美國把技術領先的優勢從英國的手裡搶了過來。
被英國人視為“叛徒”的塞繆爾成為了美國“工業革命之父”
水力紡紗機,顧名思義,需要水力來驅動。而美國的東北部,有很多瀑布,水力資源豐富,所以那裡一下子多了很多棉紡織工廠。
有了水力紡紗機,生產速度大大加快,對原料的需求也開始增大。於是美國的南部,賣棉花的掙得盆滿缽滿。
這些人拿著賣棉花的錢,開始到處買買買,除了買東北部的工業品,還從美國西部的農場主手中買糧食,這樣,又促進了美國商業的發展。
交易變得頻繁時,人類都會悟出那條至理名言——要想富,先修路。
各種小路被挖通、串聯,效率低下的馬車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
1830年,彼得·古柏製造了第一輛蒸汽機車。
1832年一年,美國就修了17條鐵路。
那時候,所有美國男孩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火車司機。戴著鴨舌帽、穿著斜紋粗布工作服,強壯而有力。
蒸汽機車
到了1859年,美國鐵路的總長度達到2.8萬英里,貨物運輸量26億噸。30年後,這兩個數字分別增加了6倍、8倍——鐵路總長16.6萬英里,貨物運輸量792億噸。
工業化技術的領先帶動了工業生產,美國的工業產值,也像飛奔的火車般,快速向前。
1860年,美國工業產值超過法國,成為世界第二工業大國。1894年,美國工業產值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並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
這裡可以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工業化?工業化就是現代製造業,就是大機器生產。誰能夠掌握現代製造業,掌握大機器生產,誰就能夠在工業文明時代掌握自己的命運。
沒有現代製造業,你人再多、錢再多,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還是會被別人欺負。
我們中國人自己就經歷了這樣一個慘痛的時代。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那個時候中國總人口5億多,日本本土人口6000萬,我們人口是日本的8倍多,一半的國土丟了。
為什麼?因為我們當時沒有工業,日本工業化初步成功。
當年的資料如下:
日本鋼產量是580萬噸,中國只有4萬噸;
日本煤產量是5070萬噸,中國只有2800萬噸;
日本石油儲備169萬噸,中國只有1.31萬噸;
銅產量日本是8.7萬噸,中國只有700噸;
飛機,日本每年可以造1580架,中國一架也造不了;
大口徑的火炮,日本每年可以生產了744門,中國連一門也造不了;
坦克,日本一年就造了330輛坦克,中國一輛也造不了;
汽車,日本一年造了9500輛,中國也是一輛造不了;
軍艦,日本當年生產的軍艦是52400噸,中國還是一艘也造不了;
人家用堅船利炮機關槍打我們長矛大刀,這不是戰爭,這是單方面屠殺。
美國在工業化這方面取得的成就是非常輝煌的,19世紀中後期至20世紀初是美國經濟發展的“大王”時代,從鐵路大王範德比爾特到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從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到汽車大王亨利·福特。一個產業大王接著一個產業大王不斷出現,引領著美國工業化一步一步往前跨越。
福特汽車流水裝配線
石油和鋼鐵產業的空前發展,成為美國工業化的基石;貫通東西南北鐵路和航運,成為工業化經濟的血脈;汽車和電氣等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髮明和改進,為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天選之人美國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幸運的國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開疆拓土輕而易舉、自然資源極為豐富。
凡有的,上帝還要給他,叫他擁有更多。
當傳統歐洲工業強國深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由於遙遠的距離讓美國可以遠離戰火,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此外為交戰國雙方提供物資與軍火也讓其大發橫財。
到1919年,協約國共欠下美國債務近100億美元,美國黃金儲備佔世界總儲備量的30%。慘絕人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卻成了美國崛起的絕佳契機,美國經濟實力得到極大地增強。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馬太效應再次起效,美國又一次成為最大的贏家。當時一個普通的美國人甚至可以不用完成學業,僅靠體力工作就能買房買車,輕鬆過上中產階級的生活。
到了1980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6萬億美元,超過日本、聯邦德國和英國的總和。美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再無敵手。
未來我們提到了工業化的重要性,那麼既然工業化這麼重要,為什麼沒有實現全球範圍的工業化呢?
道理很簡單,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有這個能力,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掌握現代製造業,從而適應工業文明。當今世界,能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不超過十分之一。
我們中國就屬於那十分之一。
2004年,中國製造業產值超過德國;2006年,超過日本;2010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大國。
因為歷史原因,我們比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知道工業的重要性,我們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當前中國的工業產值佔全球工業總產值的1/4,超過美國、德國、韓國工業產值的總和。此外,在中國從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類工作的勞動者已佔到全球同類勞動者總數的1/4,是美國的8倍,而且增長速度也是美國的3倍以上。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國家的人員從美國考察回來的時候,對美國佩服得五體投地,說我們不能指望趕上美國,只是修美國的高速公路體系就要花我們上百年乃至千年的時間。
現在中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可能還會更多)建成的高速鐵路,總里程達到1.6萬公里,比全世界其餘地區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出一半。
而建造高速鐵路需要涉及到的有鋼鐵、冶金、複合材料、機車、新型動力、底盤、制動、電源、穩壓、感測、通訊、電訊、制動控制、訊號整合、訊號傳輸、安全控制等幾十個科研和工業部門,數百個製造門類和數以萬計的產品種類,還涉及工業和工程質量的整體提高和監管體制以及生產管理的完善……體現了“中國製造”整體水平的急劇上升。
而這些,正是我們的底氣所在。
有人說,今天即是美國最後的輝煌落幕的時刻。
但所有的落幕,皆是序章。
也許,這也是另一個偉大的工業時代即將開始的時刻。
中國,正在路上。
往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