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73期:
近些年,網上到處都是關於光緒帝之死的文章,但總體而言,無外乎提出了幾種假說。再配合近些年對光緒帝頭髮絲殘存的砷化物分析,得出光緒帝其實是死於非命的結論。
而幕後主使,基本也繞不開這麼幾個人,首選是慈禧太后,其次還有袁世凱,宮內太監等等。
但是,要評價一個人的死因,並不能單純地從某件事入手,而是要縱觀其一生。也就是說,光緒帝之死,並非是一個簡單的下毒或者是幕後主使問題,而是一個戰略問題。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73期:大清最窩囊的皇帝,光緒帝被下毒的背後,透露出其本身的戰略問題!
一、
同時被幸運女神和厄運之神眷顧,平心而論,幼年的光緒帝其實還算幸福:
雖說慈禧太后的權力慾望很重,但不可否認的是同治帝實在是不成器,或許是慈禧太后對他太多溺愛。導致同治帝的文化水平是所有清朝皇帝中最爛的一個,都十六歲了,還看不懂奏摺。
即使這樣,慈禧太后還是在他十七歲的時候讓他親了政,即使是這短短的一年時間,同治帝就把無道昏君的特質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傢伙不僅要重修圓明園,還在親叔苦口婆心相勸的時候動了殺機,甚至大肆擼官,一口氣罷免了十幾位王公大臣的職務。
這樣折騰下去,大清必然玩完啊,所以不僅慈禧太后這麼認為,慈安太后也是同樣的觀點。結果,一收權,這個同治帝脆弱的自尊心受不了了,開始花天酒地,最後染了病,兩宮皇太后也只能按照“天花”下藥方把他給治死了。
同治帝死了,皇位空了出來,結果天上掉下來一個大餡餅,一下子就扣醇親王的兒子載湉頭上了。
在我們旁人看來是異常幸運的一件事,但在醇親王一家看來,簡直是要了命了:
“忽蒙懿旨下降,擇定嗣皇帝,倉猝昏迷,罔知所措。”
醇親王不知所措沒什麼關係,關鍵是慈禧太后知道該怎麼做,畢竟吸取了前面同治帝教育失敗的例子,對待光緒帝,慈禧太后真的用心了。
二、
慈禧太后在照顧幼年的光緒帝身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點都沒有威嚴的樣子:
一個乳臭未乾的小毛孩子,是自己的親外甥(侄子),現在又過繼給自己當兒子,還是大清的皇帝,關係到大清的未來,這由不得慈禧太后不關心。
要知道皇宮裡規矩森嚴,有著眾多宮女和太監們,能讓慈禧太后主動出手照顧的,也就光緒帝了。後來慈禧太后就跟別人訴委屈,其中就提到了光緒帝年幼的時候,自己是如何照顧他的:
比如說光緒帝是自己的親侄子兼外甥,又那麼小,怎麼可能不疼他?他身體又不結實,小時候肚臍眼還老是流水,自己也是常給他擦乾;不僅如此,光緒帝還膽小,平時也是陪他一起睡,遇到打雷下雨,慈禧太后都是抱著光緒帝睡覺的;還有穿的衣服,讀的書,都是慈禧太后親自給他挑選衣服搭配,甚至手把手教他讀書認字。
雖然慈禧太后說的話有誇張的成分,但不可否認的是,人之常情,如果她不喜歡光緒帝,自然也不會選他當皇帝。
而且也不是單純的為了培養感情,以便更好地控制他,這種理解就真的醜化慈禧了。她畢竟是一個女人,又接連死了老公和兒子,要說她一點母愛都沒有,那真是逆了天理了。
誰也不是天生就愛幹活的,慈禧太后也是一樣,她請最好的老師教光緒帝,目的就是有朝一日他能獨立掌權。
畢竟對於慈禧太后來講,能經歷的都經歷過了,已經站在權力巔峰的她只會考慮兩件事,一件是身前事,一件是身後事。
三、
慈禧太后大機率會死在光緒帝前面,這是最現實的問題,慈禧太后自然也知道,所以,她是務必要跟光緒帝搞好關係的。
不為別的,就為了生前大家都能評價一句老佛爺吉祥,死後,大家能評價一句老佛爺不容易。
所以,等到了光緒帝該親政的時候,畢竟祖制在那裡擺著呢,慈禧太后也就真的還政給了光緒帝。
這個還政可不是大家理解的只是給了一點點權力,大權還是在慈禧太后手中攥著。實際上是真的放出了絕大部分權力,根本不存在光緒帝是傀儡的說法,畢竟慈禧太后都向榮祿講過:
“我現在也就扎扎花……”
但,希望多大,失望也就多大,就算是光緒帝親自指揮的甲午戰爭大敗,大清都被打斷了脊樑,慈禧太后仍然沒有怪罪光緒帝的。而是認為這是親政之路上必經的坎坷,誰知光緒帝卻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他要變法。
變法,慈禧太后也是同意的,也是讓他大展手腳,可惜,慈禧又失望了……
光緒帝就像一個不成熟的孩子一樣,大肆封官又大肆撤官,像康有為這種人,在慈禧太后這種老油子看來就是個胡鬧嘛,但光緒帝不這麼認為,一下子就給封了六品官。
不要小看六品啊,一個初涉政壇的人一下子就成了六品,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所以,眼看事情不妙,慈禧太后也不過是收回了一二品大員的任免權,還是希望光緒帝能回頭是岸的。
四、
慈禧太后真正感受到天塌下來的事件,就是“圍園殺後”事件爆發:
按照我們正常人的思維,光緒帝要變法圖強,慈禧太后當然也不願意讓大清衰敗,他們兩個的意圖是一致的。
可是,光緒帝不去請教慈禧太后該怎麼一步步變法圖強,卻想著一些歪門邪道,以為殺了慈禧太后,變法就能成了。
若真是這麼簡單,慈禧太后都讓權十年了,這十年光緒帝都幹嘛了,就沒整出個子醜寅卯來?
當然,“圍園殺後”計劃光緒帝究竟知不知情,我們尚且不知,但光緒帝的戰略思維絕對是錯了。慈禧太后不是他的競爭者,恰恰是他的後臺兼靠山,他應該考慮的是如何爭取慈禧太后的支援,而不是跟她作對。
慈禧太后不喜歡維新派,自然有她老人家的考量,光緒帝不去找出根源,反而在維新派的裹挾下越走越遠。
炸毛了的慈禧太后震怒了:
“我撫養汝二十餘年,乃聽小人之言謀我乎?”
光緒帝一下子就傻了,自然不敢承認啊,但懷疑的裂痕已經橫在他們倆之間了:
“痴兒! 今日無我,明日安有汝乎?”
你這個笨蛋皇帝,我是你的靠山啊,你不想著怎麼治理國家,反過來卻想著怎麼治理我?我要是死了,你能鎮得住各地方督撫?你能鎮得住皇親國胄?甚至連維新派你都鎮不住啊?你這個白痴!
五、
撕破了臉的“母子倆”,是再也回不到以前了:
慈禧太后想廢掉光緒帝,並非是簡單的一廂情願,更是有滿族皇室的脅迫。
但是慈禧太后也清楚,再換一個皇帝,一是自己歲數大了,沒有精力再去培養了。二是能選擇的人也太少了,有數的幾個人選其背後都有強大的背景,絕不是醇親王奕譞那麼好控制的。
所以,最終慈禧太后選擇了折中之計,也就是立溥俊為大阿哥,結果,出乎她意料的是,洋人不願意了。
而且經歷了庚子之變後,慈禧太后也意識到自己這段時間是糊塗了,犯了光緒帝同樣的激進錯誤。於是痛定思痛,也覺得這個大阿哥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於是廢掉了他,繼續讓光緒帝當傀儡皇帝。
剛才也講過了,慈禧太后身前事基本是定了,沒有什麼大的起伏了,但身後事卻不得不讓她思緒萬分。
這由不得她不多想:
歷史上女子掌控大權的,也就那麼幾個,比如武則天,比如呂后。呂后不用說,身敗名裂,死後立的少帝劉弘被廢了,呂氏家族被連根拔起,政治遺產幾乎丟光了。
武則天還好些,活著的時候就把皇位給傳了,但畢竟是自己的親骨肉,也沒有勢不兩立的矛盾。
慈禧太后就不一樣了,畢竟跟光緒帝的矛盾已經公開化,一旦自己死在了光緒帝前面。能不能安穩地下葬都得打個問號,至少自己執政的合法性就會被推翻,自己的後黨黨羽也會被一網打盡,後果不堪設想。
六、
不要覺得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實際上有明晃晃的例子擺在前面:
什麼唐高祖李淵啊,漢武帝劉徹啊,這些不提,就提清朝皇帝中的雍正帝,他可是傳位給了乾隆帝,但是政治遺產呢?
雍正帝留下了那麼多給大清續命的規章制度,但是基本都被乾隆帝給推翻了,主要原因還是他站在了老臣那一邊。這還不算,連老爺子辛辛苦苦跟曾靜合寫的《大義覺迷錄》,都被乾隆帝給封了。
曾靜更倒黴,本來是雍正帝選擇的形象代言人,跑到全國各地宣講雍正帝作為的人,結果也被殺了,等於是全面否定雍正帝。
慈禧太后能不怕嗎?
不管怎麼說,她可是一個要臉的人,也正因為如此,光緒帝就必須得死在她的前面,不僅要死在她的前面,還得毀掉光緒帝的照片,讓他失去存在感。
要知道整個後宮裡面,珍妃是廣州長大的,酷愛攝影,沒事就在後宮拿著照相機亂照。她又是光緒帝的寵妃,結果他們倆的相片卻一張像樣點的都沒留下,這個我之前有寫過。
就這樣,1908年11月11日,光緒帝喝了一杯老北京酸奶,隨後開始大喊肚子痛,接連在床上翻滾了三天,終於一命嗚呼了。
隨後,慈禧太后馬上選了溥儀做皇帝,並且讓溥儀他爹載灃做攝政王、光緒帝的老婆隆裕太后垂簾聽政,再次形成互相制衡的局面。
安排好了這一切之後,光緒帝死後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隨他而去了……
光緒帝悲慘的一生,是他自己造成的,還是慈禧太后造成的?
毫無疑問,光緒帝的死跟慈禧太后脫離不開干係,但,他的悲劇卻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確實是自己不爭氣,戰略上出現了問題,本該聯合慈禧的,卻走錯了方向,戰略錯了,戰術再厲害也是白搭。
另一方面則是時代的錯,本來光緒帝可以慢慢學習治理國家的,可惜外部環境不等他啊。剛剛親政,就像打遊戲剛剛出了新手村,結果一下子就碰到了超級大BOSS。技能啥的還沒怎麼學呢,身上也都是一些初級裝備,還勇敢地往前衝,結果讓人家一下子就給拍死了。
而從光緒帝死後一天,慈禧太后就跟著他走了來看,在針對毒不毒死光緒帝上面,慈禧太后也是猶豫再猶豫。自己實在是扛不住了,這才痛下決心,當然,是不是她指使的,這也只能是一個迷了。
我叫楊角風,我們講的並非《走向共和》,而是這段沉重的歷史,以及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第73期到此結束,下期更精彩,喜歡就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