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絕對沒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李世民已經把握了國家大權,或者至少掌握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國家權力,他就沒必要冒險發動玄武門之變了。
無情最是帝王家。你可以相信,李世民對親哥哥建成、親弟弟元吉毫無兄弟之情。但是再怎麼無情,李世民也不會不重視輿論、不會不看重聲名。殺死親生兄弟,即使到千年之後,仍舊會散發出淡淡的臭氣,這絕對不是李世民願意看到的結局。
再不願意,還是選擇了這條路,說明李世民實在是沒有別的辦法了——除非放棄對權力的爭奪。不過那樣一來,局面不免會演化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難道讓李世民也學曹植寫一首《七步詩》嗎?
奪儲也有很多辦法。發動軍事政變,是最簡單有效、但也最冒風險的一種。雖然李世民統領軍隊多年,雖然在軍中、在民間都享有極高聲譽,但是李淵再傻,也不可能把保護皇城的軍隊交給他吧?
史料記載,鎮守玄武門的大將本來是太子李建成的人,被李世民收買。這只是窺豹一斑。因為皇城的城門並不止玄武門一個,守將也不可能都是哪一方面的勢力。李世民只是收買了其中比較關鍵的一個而已。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被李世民收買的大將,像戊戌變法時的袁世凱一樣,一邊對譚嗣同慷慨激昂:“誅榮祿如殺一狗”,一邊卻連夜密報慈禧,那麼李世民兵變的結果會怎樣?如果兵變之後,李淵一時想不開,非要嚴懲這個無情無義的逆子,以天子的名義下令誅殺李世民,結果會怎樣?如果在亂兵之中,建成或者元吉一時僥倖逃脫,轉眼就調動兵馬來攻打李世民,結果會怎樣?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了!
(插一句,據歷史學家考證,袁世凱密報慈禧之說缺乏證據,並不符合史實。這裡只是比喻,所以採用此說)
冒著這樣的風險發動兵變,當然是因為李世民有著強烈的權力慾望,但也一定說明,如果不兵變,他“奪儲”的機會並不是那麼大,至少不是十拿九穩。
當時大唐最有權勢的三個人:皇帝李淵,太子建成,秦王世民。李世民的權勢有多大?絕對談到不“一手遮天”,頂多只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