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五代”到了後周是這一時期最晚的一個朝代。後周馬上皇帝周世宗柴榮,十五歲從軍,二十四歲拜將,三十三歲登上帝位,有能力,有抱負,被歷代史家們稱為“五代第一明君”,聲譽極高。但天不假年,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突然暴病而亡,宰相範質受命,輔佐柴榮的幼子柴宗訓繼立為恭帝。當時,恭帝年僅7歲,怎麼控制得了龐大的王朝呢?所以,當時的後周出現了“主少國疑”的不穩定局勢,殿前都點檢、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掌握了兵權。

一個由趙匡胤、禁軍高階將領石守信和王審琦等人策劃的軍事政變計劃處在醞釀之中。公元960年,後周朝廷傳來急報:北漢聯合契丹向南進犯,趙匡胤率禁軍北上防禦。當趙匡胤的大軍到達汴京(今河南開封)以北20裡的陳橋驛時,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如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

將士們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率領軍中的一班將領,擁到趙匡胤的寢所,齊刷刷地露出刀刃,高聲叫嚷:“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接著,他們就把預先準備好的皇帝的黃袍,披在了趙匡胤的身上,大家高呼萬歲。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事件。其實,“陳橋兵變”乃是在趙匡胤授意下上演的。

趙匡胤率軍開回汴京,石守信、王審琦等將領在汴京城裡暗中做內應,結果輕而易舉地奪取了皇權,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由於趙匡胤當時兼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於是就用“宋”作為國號。

趙匡胤奪取後周的天下後,倒沒有出手剪除柴榮的家人,而是善待柴榮族人:一是接受少帝柴宗訓的禪讓之禮,以示尊敬;二是尊柴榮的皇后、柴宗訓的養母符氏為太后。同時,他還在祖廟立了一塊“誓碑”,明確寫著“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這是趙匡胤給柴氏族人的“丹書鐵券”,“免死金牌”。

柴宗訓禪位後,被降為鄭王,於973年病逝於湖北房州,趙匡胤為他輟朝十日,素服發哀,並贈他諡號為“恭皇帝”;其餘幾個兒子後來去向和結局如何,史無明文,坊間傳言為人所收養。符太后聽到兒子去世的訊息之後,傷心過度,便看破紅塵,削髮為尼了。

300多年後的厓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是宋朝末年南宋偏安臨安與元朝最後的一次戰役。對於元軍而言,這是一次以少勝多的大戰,宋元雙方投入軍隊三十餘萬,最終宋軍全軍覆滅。此次戰役之後,宋朝也隨之覆滅。

德祐二年(1276),宋朝派員求和,但此時的南宋氣數已盡,求和已經無任何意義。七月,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伯顏直取臨安。十月,元兵自建康分三路向臨安進兵。伯顏親率中軍進攻常州。南宋知州姚訔、通判陳炲、將官王安節等奮勇守城,姚訔在城破時戰死,陳炲、王安節率宋兵展開巷戰,都英勇戰死。另一路元兵攻取安吉(今屬浙江)東南的獨松關,附近州縣宋兵皆聞風而逃。

南宋朝派使臣到無錫請求伯顏退兵議和,伯顏不允。當時文天祥、張世傑要求太皇太后謝氏、全太后及恭帝逃往海中避難,自己率宋軍同元兵決一死戰,宰相陳宜中又極力阻撓。

歷史真的有巧合。公元1276年,蒙古人拿下南宋的首都臨安時,南宋的執政者也是一對孤兒寡婦——謝太后和5歲的宋恭帝、全太后以及官僚和太學士被俘,押送到大都(今北京)。恭帝被元世祖廢為瀛國公,後來入寺為僧。太皇太后謝氏因病暫留臨安,不久也被押往大都。

對此,元人有詩云:“記得陳橋兵變時,欺他孤兒與寡婦。誰知三百多年後,寡婦孤兒被人欺”。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什麼秦軍要在長平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