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小說《儒林外史》,清人吳敬梓所作,說的卻是明時故事,而小說開端,則是元末明初。

小說中的范進中舉、嚴監生嚴貢生,都是虛構的人物,但是引子中出現的王冕、危素,則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

徐達攻克元大都,是1368年,王冕,元末畫家,1310到1359,活了五十歲,今浙江省紹興市諸暨縣一帶的人士,放牛娃出身,自學成才,成為著名畫家,也曾參與科考,屢試不第,遂決心不再應試。

王冕

此後王冕北上,遊歷名山大川,不但到了大都,還到了今塞北一帶。小說中說,權臣危素想要他的畫,他不願意屈從權貴,遂北上游歷,同時也躲避危素。這個原因,是小說家言,王冕北上游歷是真的,但原因非小說所言那樣。

實際上,危素只比王冕大七歲,1303到1372,活了七十歲,今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一帶人士。危氏,起源於古代的三苗,屬於三苗中的漢化後裔。

對比一下,元帝國末代皇帝元惠宗,1320到1370,活了五十歲,比王冕小十歲。

王冕祖上是關中人,北宋滅亡時,大批關中、河南漢人南渡,王家遷居浙江紹興諸暨,傳到王冕父親時,已是一貧如洗的農民家庭。

王冕北上游歷,看到蒙元統治者耀武揚威,怒不可遏,遂賦詩曰:“喚鷹羌郎聲似雷,騎馬小兒眼如電。總是無知痴呆相,也逞虛威拈弓箭。”

從塞北返回大都,王冕的民族主義思想感情,更加鮮明流露,他畫梅花,貼在牆壁上,題詩曰:“冰花個個團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表示自己不願給外族統治者作畫。

1348年,王冕返回南方,南歸途中,又遇黃河決堤,沿河州縣,田園房舍淹沒。而官府不管,百姓只好四散逃荒,王冕道說:“黃河北流,天下自此將大亂。”

回到浙江之後,王冕學南陽諸葛亮耕隱,隱居於九里山的水南村,自號“老龍”,草堂取名“耕讀軒”,白天參加勞動,種植稻、粱、桑、麻,晚上作畫,貧寒度日。

朱元璋蕩平南方群雄,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聞大名鼎鼎王冕在此,1359年,朱元璋以兵,強請王冕為官,王冕最不喜權貴以勢壓人,遂以出家相拒,最終於蘭亭天章寺去世。

《儒林外史》中寫危素逼迫王冕,歷史上並無其事,可能是借用了朱元璋逼迫王冕之事。實際上,危素與王冕情形相似,年齡也相差不多,只不過,危素是更典型的儒生。

1340年,元惠宗扳倒權臣伯彥,廢其排漢措施,啟用漢化賢臣拖拖,1341年,危素經推薦,出任經筵檢討,正式由平頭百姓進入體制內,負責編修宋、遼、金三朝國史及註釋《爾雅》,拖拖為修史主編,實際執筆是危素等人。

書成後,元惠宗賞賜金銀和宮女,危素不受,此後,節節高升,歷任國子助教、翰林編修、太常博士、兵部員外郎、監察御史、工部侍郎、大司農丞、禮部尚書。

1358年,危素出任甘肅行省平章事,總領西部兵馬。他整治邊防、任用賢吏,安撫邊民,力圖中興,深得皇太子賞識,稱他“澄清忠義,清白起家”。

以功,回朝任中書省左丞。

圖中大官為危素

1360年,官拜參知政事,即宰相。

上都(今內蒙古多倫縣一帶)宮殿失火,元惠宗下令重建大安、睿思二殿,危素以民間疾苦,苦諫元惠宗不要大興土木,後來,危素又奉命到河南、河北、江淮一帶,發放錢糧,賑濟災民。

1364年,危素六十一歲,為翰林學士,奉旨出任嶺北行省左丞,鎮守漠北。這一年,元惠宗四十四歲,而朱元璋三十七歲,自立為吳王,勢力正式崛起。

見局勢糜爛,熟悉歷史的危素,知道大勢已去,遂棄官潛回大都一帶,隱居房山四年,潛心研究史學。

1368年,明帝國建立,閏七月,徐達率攻入大都,危素眼見國破家亡,欲跳井自殺,但卻被他的詩友以“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史也”為由勸止。

危素降明,1369年,危素被任為翰林侍講,與宋濂同修《元史》。朱元璋召見危素,詢問元之興亡緣由,並令其撰寫《皇陵碑文》。但是,明人多認為危素是“貳臣”,群臣加緊彈劾他,御史王著等屢屢進言,說危素是亡國之臣,不應重用,朱元璋也不喜歡這種不能忠君之人,於是,危素被謫居安慶府城餘闕祠(危家巷),令守元臣餘闕祠廟,以羞辱之。

餘闕,1303到1358,與危素同歲,活了五十五歲,字廷心,生於廬州(今安徽合肥),祖上為西夏党項人,到他這裡,早已漢化,1333年,進士及第,1352年,餘闕任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帥府僉事,率軍守衛安慶,五、六年間,餘闕率元軍,與紅巾軍連番激戰。1358年春,紅巾軍戰船蔽江而下,急攻安慶城西門。餘闕身先士卒,親自迎戰,最終安慶被攻克,餘闕拔刀自刎,自沉於安慶西門外清水塘中,元為其加諡號忠宣。北宋包拯、元餘闕,明周璽,並稱“廬陽三賢”。餘闕有著有《青陽集》。

餘闕

1372年,危素於羞憤中去世,年七十歲,後歸葬故鄉江西金溪,他參與編寫《元史》,同事、學士宋濂為其撰墓誌銘。

危素歷事兩朝,違背忠君的道德規範,因此為明清統治者所不喜,一直視為貳臣,予以貶抑,《儒林外史》吳敬梓,也軋上一腳,把危素寫得頗為不堪,但是,危素在史學領域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二十四史中的宋、遼、金、元四史,皆有危素的貢獻。

危素博學,善於詩文。其詩歌創作在元時期影響較大,其詩氣格雄偉,風骨遒勁,詩作收集於《雲林集》,其散文也被譽為元時大家,有文集《說學齋稿》,他還精於書法。

危素與王冕,是元時期漢人知識分子的不同代表人物,一個散居民間,拒絕與蒙元統治者合作;一個仕途暢順,但元帝國大廈將傾,危素最終落得“貳臣”的結局;而餘闕,則是另一種漢人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以忠君著稱於史。

2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王莽篡漢與田氏代齊何其相似,原來王莽是田氏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