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秦賦》,談秦始皇的是非功過
秦始皇一直是一位歷史存在感特別強的一個人。只要稍微懂點兒歷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始終穩居中國歷史人物的c位上。這麼重要的一位歷史人物,理應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非議。
關於秦始皇的各種爭議,自古至今都沒有斷過,例如西漢的劉邦、漢武帝、司馬遷,唐朝的李世民等一大批歷史名人,都對秦始皇都有過自己的評價和看法,甚至於到了近現代,關於秦始皇的爭議也沒有消停過,反而更加激烈,就連研究中國的外國專家也參與其中,可謂盛極一時。足見秦始皇的歷史魅力和歷史影響力有多大。
首先明確一點,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同樣秦始皇的缺點也是不可迴避的客觀存在。所以,想要正確的評價秦始皇,忽略基本的歷史事實是愚蠢和錯誤的。
嬴政雖為始皇帝,但其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公元前259年,嬴政在趙國邯鄲出生,其父為秦莊襄王。公元前250年,秦、趙兩國發生戰事,秦軍包圍了邯鄲,此時趙孝成王為了洩憤,決定殺了秦國人質異人(就是嬴政的父親),最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異人成功逃回了秦國,並順利的當上了秦王。
而嬴政和其母親趙姬則被異人拋棄在了趙國,幸虧趙姬的孃家人的幫忙,嬴政才倖免於死,而嬴政在趙國則苟且的活著,因為嬴政隨時面臨著被殺的風險。
直到公元前251年,嬴政母子才被趙國國軍送回秦國。在這九年間,嬴政數次死裡逃生,卻也經歷了很多常人無法忍受的磨難。因為嬴政自己的特殊身份,給幼小的嬴政帶來了巨大的危險和異常殘酷的人生體驗,對其心靈的衝擊和改變是有決定意義的,這和成吉思汗鐵木真十分相似。
這樣特殊的人生經歷,塑造了嬴政堅強和剛毅的性格和殺伐果斷處事風格。這對嬴政的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嬴政成為秦王后,先後殺了呂不韋,軟禁了自己的母親,最後以鐵血手段,先後滅亡關東六國,然後用高壓手段統治秦國,這些都是嬴政性格和抱負使然。
奮六世之餘烈
秦國偏居關中一帶,本不是華夏文明的中心。因此,自秦國立國以來,歷代秦君都有一個東出的雄心和得到中原各國認可的迫切願望。
特別是自秦國商鞅變法以後,秦國國力日益強盛,軍隊也十分強大,這種東出的雄心,逐漸成為一統天下的政治志向,在歷代秦君中得以發揚和傳承。
嬴政顯然也是受到了這種政治傳統的深刻影響,所以嬴政先後滅亡六國,與其說是嬴政一人的功勞,倒不如說是歷代秦國統治精英們的共同造就的一個偉大的夢想。
嬴政用十年的時間滅亡六國,一統華夏,然後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建阿房宮,哪一件不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才能完成,嬴政為了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和個人私慾,不得不採用高壓的統治政策來實現自己的願望。
從這一點上來講,嬴政似乎並沒有什麼過錯。但從道德層面上來講,嬴政的殘暴統治的確給當時的百姓帶來了災難。
秦始皇的偉大功績
嬴政在統一全國後,在中央設定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下又設定了具體執行部門。在地方上,秦朝實行郡縣制,使秦國上下組織的更加嚴密,也杜絕了分裂的可能性。
這一套中央集權制度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也符合當時中國歷史的發展階段,對秦以後兩千年的中國封建制度提供了樣板,例如漢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都是秦朝制度的翻版。
嬴政在經濟上,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車輛制式和錢幣,並制定了許多規範社會生產和交易的法律,極大的促進和保障了秦國經濟的發展。
特別是秦滅六國以後,使原先分散的單個市場被打破,並形成了一個大的市場,既促進了秦國經濟的發展,更加深的全國各地百姓的交流和融合,使百姓們不會因為你是哪國人而感到隔閡。
在軍事上,嬴政派軍北擊匈奴,令匈奴十年不敢南下牧馬,並下令修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東西橫跨上千公里的軍事防禦設施——長城。
嬴政還派遣趙佗率30萬秦軍將士和數萬中原百姓南征百越,使南中國第一次納入中華版圖,為後世華夏子民的爭奪到了遼闊的生存空間。不管從任何角度來講,這件事的確夠嬴政和秦國吹上千年的。例如現在的西方人,西方率先領先我們一步,藉助工業文明徵服了世界上許多地方,致使西方人成為世界上佔領生存土地最多的族群。
在文化上,嬴政統一了文字、統一了文化思想,促進了華夏民族的形成。雖然嬴政有過焚書坑儒的歷史汙點,但相比於其文化成就而言,這最多算一個瑕疵。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因此在當時的人看來,嬴政就是一位暴君,一位狂熱的戰爭狂人,並且毫無人性可言。所以如果你跟嬴政生活在同一時期,那麼你儘可以罵嬴政的殘暴,因為這是你作為直接受害人的權利。